中國兩會為全球投資者揭示新機遇[組圖]

發佈時間: 2023-03-07 07:27:59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吳濟海、周文其、馬欣然、王秀瓊、許曉青、陳愛平、丁樂 | 責任編輯: 楊楠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題:中國兩會為全球投資者揭示新機遇

新華社記者

正在舉行的中國全國兩會,向全球投資者和企業揭示出中國推進高品質發展帶來的三大機遇。

在廣西欽州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無人駕駛車輛在轉運集裝箱(2023年2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穩定器和主引擎:“5%左右”增長目標預示新發展週期開啟

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公佈了各界期待已久的中國年度經濟增長預期目標——5%左右。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黨委書記權衡分析,高品質發展是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5%左右的經濟增速,既體現“量”的合理增長,有助於改善各界預期,也綜合考量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等工作,為“質”的有效提升留下更多空間。

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指出,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後,經濟活動已迅速恢復,短期內經濟反彈力度可能比預期更強勁。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但也要認識到,今年經濟復蘇道路上存在不少內外部風險和挑戰。

“因此,今年設定增長5%左右的預期目標是務實合理的,既有利於與實現全面現代化目標相銜接,也有利於改善社會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他説。

最新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2.6%,連續兩個月位於擴張區間。有外電指出,這一超出預期的數據讓人更加相信,隨著企業復工復産,人們再次出行,中國經濟會告別去年的緩慢增長,實現強勁反彈。

去年底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復蘇”成為全球熱門話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惠譽、摩根士丹利、穆迪等國際機構紛紛上調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認為中國經濟全面回升將産生龐大的“外溢效應”,凸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主引擎的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今年1月底的報告中,相對其去年10月預測數據,上調了全球增長率0.2個百分點和中國增長率0.8個百分點。“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對於提振世界經濟有重大意義。中國將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全國人大代表正在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GDP增加到121萬億元,五年年均增長5.2%,十年增加近70萬億元、年均增長6.2%,在高基數基礎上實現了中高速增長、邁向高品質發展。

“今年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是有把握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説,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抓好開局之年的工作,2023年將成為中國新發展週期的起點。中國將在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中高速增長,這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這是今年2月28日拍攝的洛陽市洛邑古城。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更高水準開放:“中國大市場”效應將更加凸顯

海外媒體注意到,自中國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以來,全球頂級消費品牌和奢侈品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都出現增長。

但銷售上揚的絕不只是全球頂級品牌。開年以來,中國消費市場回暖“肉眼可見”,旅遊、餐飲、電影等行業顯著復蘇,榮景重現。在很多城市,食肆前又排起長龍,火車站內再現摩肩接踵。

顧學明委員説,中國是世界上最具成長性的消費大市場。從“全面小康”邁向“全面現代化”的進程中,消費勢將釋放更大能量。

政府工作報告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列為今年工作重點之一,強調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事實上,“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也是今年中國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之一。

“2023年實現經濟穩增長更多要依靠內需驅動,特別是消費將起到至關重要作用。”權衡代表説。

規模巨大的中國消費者群體的崛起,已使在華外資企業受惠中國市場多年。顧學明委員指出,隨著中國消費穩步恢復、對外開放水準逐步提升,“中國大市場”效應將更加凸顯。

過去兩年,中國居民儲蓄率顯著上升,被視為有待開發的巨大消費潛能。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在兩會前表示,隨著宏觀經濟好轉,居民的消費和投資信心都將增強,居民儲蓄也將逐步回歸常態。

他説,疫情防控優化後,物流、人流不暢的現象得到明顯改善,消費場景加快拓展,前期積累的預防性儲蓄有望逐步釋放為實際的消費需求。一系列促消費政策出臺落地,政策效果也將逐步顯現。

觀眾在國家會議中心參觀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服務貿易成就展專區(2022年9月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避風港和動力源:“中國式現代化”為外資提供更大機遇

繼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提“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並配套實施擴大市場準入、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等舉措。

外資企業已敏銳捕捉到中國在開局之年發出的重要信號。

“要想在全球實現成功,在中國發展取得成功很重要。中國是重要的市場,我們對未來憧憬良多。”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萬立帆説。

埃克森美孚在北美總部以外首個配備中試裝置、融合産品研發及工藝開發的綜合性研發中心,正在廣東惠州建設中,旨在滿足亞太區不斷增長的市場及技術需求。

近期,麥當勞、星巴克、百威亞太等跨國企業均公開表示,計劃繼續擴大在華業務。

“大家對中國經濟前景充滿信心,可以説摩拳擦掌。誰都不想錯失在華發展的每個機遇。”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説,中國依舊是企業投資最青睞的熱土。他認為,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政策利好和工業聚群效應等因素,刺激企業增加在華投資或將投資轉移至中國。

華南美國商會2月底發佈的報告顯示,超九成受訪企業將中國視為最重要的投資目的地之一。75%的受訪企業計劃在2023年進行在華再投資。

去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6.3%,引資規模再創新高。

顧學明委員説,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外資是連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紐帶,作用重要。同時,中國經濟韌性強、活力足、潛力大,所展現的穩定性和確定性,足以被外資視為其發展的避風港和動力源,這也成為外商加碼投資的驅動力所在。

權衡代表認為,中國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高品質發展,並且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各國將受益於中國高水準開放的制度紅利,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將為外資提供更大機遇。(記者吳濟海、周文其、馬欣然、王秀瓊、許曉青、陳愛平、丁樂)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