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
今年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帶來13份提案,其中不乏惠顧香港發展和便利港人生活的提案,並有多份提案涉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例如建議由中央支援香港提出“香港倍增規劃”、呼籲內地進一步完善香港專業人士的資格認證、優化高鐵運作模式與購票系統方便港人購票乘坐、建議中央支援深圳與香港“北部都會區”聯動發展、港深兩地通過河套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發揮優勢、發揮香港優勢打造粵港澳數字經濟高地等。
建言中央支援深港“北部都會區”聯動發展 支援“香港倍增規劃”
蔡冠深認為,推進深圳口岸經濟帶與香港北部都會區協同開發,對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特殊作用,有助探索如何更好利用兩種制度優勢,在灣區資金、人員、貨物、數據流動和規則對接等發揮示範功能。
因此,他建議,中央大力支援深圳與香港“北部都會區”聯動發展,包括建議在中央指導下,由深港兩地政府高層領導牽頭,設立協同規劃委員會,提高規劃過程中的雙方參與,又建議在港深結合部參照“橫琴方案”,以“共商共建共管共用”模式打造“粵港深度合作示範平臺”,採取“關外”模式,開展協同立法和優化營商環境。
他還建議,由中央支援香港提出“香港倍增規劃”,一如“再造一個廣東”,形成在不同領域、行業可以有不同時間表和規模指標的彈性框架。但總體而言,則包括了五到十年內香港的人口增長、土地開發、GDP、進出口總額、科研、教育設施實力評估、專業人才人數、世界五百強企業駐港總部或亞太區總部數量、醫療設施和人員品質與數量、旅遊設施、大型科研設備、每年在港舉辦大型展覽、國際會議和文體活動數量等指標性要求。
“提出倍增規劃,更重要的考慮就是香港雖説有各種傳統優勢,作為只有七百餘萬人口的都市,已難以承擔世界級大都會、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中國對內對外雙迴圈經濟新格局的戰略樞紐等要求。”
他強調,實現香港特區倍增規劃,其中一大突破口就是啟動香港北部都會區與深圳口岸經濟帶的聯動發展,並參照《橫琴方案》,賦予港深雙方相應政策,達至合作區內“共商共建共管共用”,形成“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突破。
他建議,應提升深港兩地軟硬體設施連接水準。協同規劃跨境公路、鐵路和船舶航線,共同推動口岸通關便利化,共同化解兩地規則銜接中面對的障礙。同時,開展雙城結合部功能對接提升規劃,在雙方共識基礎上共同提升城市結合部功能。此外還要協調兩地産業佈局,建議由中央推動深港兩地政府成立合資公司,以河套等合作平臺為試點,共同負責深港兩側園區管理,落實管理層面融合,綁定共同利益,協同發展。
建議中央助力粵港兩地在推進能源發展加強聯動合作
針對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發展,蔡冠深表示,香港作為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份,全面配合大灣區以至國家整體環保發展,進一步推動環保發電、使用清潔能源是大勢所趨。因此他期望,中央政府在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發展提供適當協調,助力粵港兩地在推進能源發展加強聯動合作。
他建議,首先應當設立核電供應專線。“仿傚現行大亞灣核電廠供港輸電的模式,讓香港的能源供應商可參與共同開發和營運合適的新核電設施,透過設立輸港核電專線,直接向香港輸入核電,併為連接新建核電設施和輸港電網基建提供高度可靠的互聯繫統,以此作為未來進一步擴大核電供港製訂運營規範,推動大灣區能源高品質發展。”其次,需提升潔凈能源的供電比重。他認為,現在國家的核電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安全性十分高,可確保長期穩定輸電;此外,國家亦積極推動風電、水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展,作為核能和天然氣的補充。“建議探討增加大灣區使用潔凈能源供電的比重,分階段逐步淘汰燃煤發電,為構建大灣區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打好基礎。”
呼籲內地完善香港專業人士認證
蔡冠深表示,香港的進出口行業發展成熟,有著多方面優勢,包括廣泛的國際網路,充分掌握國際買家需求,並能夠提供如融資、原材料採購等貿易以外的支援服務,加上資訊暢通,緊貼各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商品銷售情況,能有效為客戶提供量身定造的決策方案。
因此,他建議,國家推動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互通互認的統一産品認證和品質檢測標準,並逐步推廣成為內地與國際認可的優質標準。長遠可促進內地與香港産品雙向流動的需求,打造大灣區成為優質産品推廣平臺,為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做準備。
“其次要擴大跨境電商産品種類。”他説,“第三需要擴大專業服務資質認可”。他希望,內地能進一步完善香港專業人士的資格認證,透過簡易認可程式,只要證實有關人士在香港取得的專業認可資格及相關工作經驗,即可發放 ‘認定專業人士’資格,便利其在內地開展服務;考核內容亦無需重覆相關專業知識,只針對有關當地法規的應用問題。”
提升服務貿易為粵港澳高品質發展主要抓手
蔡冠深表示,過去三年來,雖説面對新冠疫情和逆全球一體化挑戰,但在中央的有力推動下,粵港澳三地發揮各自優勢,共建開放大平臺、拓展經貿大網路、培育灣區大市場,灣區國際貿易總額超14萬億,居全球各灣區之首。但他也提及,儘管中國已是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服務貿易第二大國,可服務貿易結構中存在逆差大、附加值低、勞動密集型較高等短板。2020年廣東省服務貿易總額為8519億,且在大灣區11個城市中,一線的港澳深穗,服務業水準與三四線城市存在顯著差異。
因此,蔡冠深建議以珠三角與香港金融規則對接為突破口,以金融市場管理體制創新為重點。此外,在推進內外貿易一體化方面,大灣區要加快由“兩頭在外”,轉向“一頭在內,一頭在外”,即以一個整體形態對內和對外,而不是任由三地保持差異,來分別承擔國內國外雙迴圈戰略樞紐的重任。
比如,大力推動大灣區內外貿監管體制、規則、標準等制度銜接,實現同標同質的標準和規格整合。他建議,可以依託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合作基礎,放寬各類投資者在試驗區開展投資貿易的準入限制和標準;依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封關運作的有利條件,對標澳門實行以“零關稅”為特質的貨物貿易和以“既準入又準營”為特徵的服務貿易制度,發揮好這些高水準平臺作用,力爭突破。
此外,他還建議,可以借助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支援,同時也要積極打造香港成為亞太數據中心,搭建內地與東盟以至全球數據聯結橋梁。“宜加大香港數據據基建和人才投入,從而實現香港與內地、東盟、全球數據的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