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余國東:為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

發佈時間: 2023-02-22 10:51:30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周聞韜 | 責任編輯: 楊佳

新華社重慶2月21日電 題:全國政協委員余國東:為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

新華社記者周聞韜

剛參加完集中學習,又趕往北京開會,全國政協委員余國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噹噹。20日上午一回到辦公室,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今年擬提交的委員提案。“想提的很多,但必須保證內容高品質,我準備再好好打磨下。”余國東説。

余國東也是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如何協調本職工作與委員履職的關係?“我會將委員履職和本職工作結合起來,在調研和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先記錄下來,針對其中需要國家層面重視的問題,適當時候再調研、充實完善,最終形成委員提案。”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助力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與余國東的本職工作息息相關,也是他參政議政關注的重點。

2018年,余國東在調研中注意到土壤管理中一些重金屬物污染的標準需要及時修訂。“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但當時國家的相關制度規範還不夠完善。”於是,履職的第一年,他提出了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加快完善土壤環境品質標準等提案,得到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重視和採納。不久,生態環境部發佈《土壤環境品質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等標準。同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步入新階段。

“感受到國家對委員提案如此重視,我深受鼓舞,更加珍惜這份沉甸甸的使命。”余國東説。

隨著履職的不斷深入,余國東繼續關注涉及土壤污染的深層次問題。如土壤污染狀況不夠詳細,綠色可持續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技術運用率較低,有的污染地塊上存續過多家企業,責任主體認定難、追責難等。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他在去年提交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的提案》,推動國家持續開展典型行業企業及周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實施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等行動。這份提案也獲評全國政協2022年度好提案。

擔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的5年,余國東累計提交提案46件。其中關於健全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機制、穩定三峽後扶資金使用方向、在中央層面推進跨省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等多項提案得到有關國家部委高度重視和及時回復,部分建議已經採納並實施。

  圖為余國東在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會議。新華社記者 李愛斌 攝

“委員履職要認真學習國家的戰略部署和工作重點,吃透精神,要全身沾滿泥土的味道,深入基層調研,才能了解生態環境實際情況,發現山川河流哪出了問題,找到綠色發展的最好路徑,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建言獻策。”余國東這樣總結自己的履職心得。

連任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後,余國東今年履職主要關注“無廢城市”建設、完善環境保護稅、生物多樣性保護、內河船舶大氣污染監管、“雙碳”等方面。“生態問題不僅僅是生態污染問題,還包括生態系統功能、生態系統服務、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等問題。我將不斷加強學習和思考,繼續為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他説。

【記者手記】

十四屆全國政協新設置了“環境資源界”這一界別,余國東也是其中一員。他認為,環境資源界別的設置將使履職力量更加集中、更加有力。同時,新界別當有新作為。

與來自全國各地環境資源領域的專家學習交流中,他開始關注更多新課題,如針對自然保護地,如何協調處理好自然保護地內的人口發展、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的關係;如何構建生態涵養的農業農村,通過發揮郊區生態價值來促進産業振興等。

為守護好綠水青山建言獻策,開展民主協商來推動問題解決……對余國東這位“老”委員來説,新課題也意味著履職盡責的新征程、新起點。“期待在全國政協‘環境資源界’這個大家庭裏,為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貢獻更多新力量。”余國東説。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