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裏的中國|熟悉的年味回來了,未出現第二波感染高峰

發佈時間: 2023-01-29 16:06:23 | 來源: 澎湃新聞 | 作者: | 責任編輯: 趙娜

春節前曾有一種擔心:返鄉潮來臨,全國疫情或反覆,甚至可能出現第二波感染高峰。

春節期間,澎湃新聞探訪了四川、安徽、河北、寧夏、貴州、重慶等多地的醫院、鎮衛生院、鄉衛生室等發現,相比去年年末的第一輪感染高峰,前往基層醫療機構就診的感染者明顯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與村衛生室、鎮衛生院等基層醫院相對輕鬆的氛圍不同,春節期間,市、縣(區)的一些綜合性醫院仍承受不小的壓力,很多醫護人員需堅守崗位,繼續奮戰在工作一線。

伴隨大量人群返鄉,熟悉的年味也回來了:鄉村公路、集市上出現了擁堵,煙花鞭炮聲不斷,結婚、生日、進房等喜事都辦了起來……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都洋溢著熱鬧祥和的春節氣氛。過年,免不了人口流動和聚集聚會,但現有的公開資訊顯示,暫未出現之前擔心的第二波感染高峰。

不少人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由於周圍人基本都感染過並康復了,大家不再有恐慌心理,疫情對大家的影響也很小了。一位醫生表示,他認為,經過第一波感染高峰以後,人群已經普遍具有了抗體,這可能是春節沒有出現疫情高峰的主因。

到醫院就診的人數明顯減少了

據中疾控官網此前消息,2022年12月9日以來,各省份報告人群核酸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呈現先增加後降低趨勢,陽性人數12月22日達到高峰(694萬)後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萬;檢測陽性率12月25日(29.2%)達高峰後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

發熱門診(診室)方面,全國(不含港澳臺)發熱門診(診室)就診人數于2022年12月23日達到峰值286.7萬人次,隨後連續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到6.3萬人次,較峰值下降了97.8%。 其中,全國鄉鎮衛生院發熱門診(診室)就診人數于2022年12月23日達到峰值92.2萬人次,隨後波動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至5.0萬人次,較峰值下降了94.6%。  

感染者減少,就診患者減少。對於這一變化,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有著最為直接的感受。

臨近年關,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懷來院區住院部的空病床變多了。 澎湃新聞記者 劉璐 圖

臨近春節,感染新冠的病人在好轉後陸續出院,位於河北張家口市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懷來院區(以下簡稱懷來縣醫院)住院部空出來的病床變多了。1月18日中午12點,68歲的陳力福(化名)站在住院部10樓的窗戶旁向外眺望,再過兩天他就會出院回家。冷風從窗戶縫裏竄進來,但中午的陽光也強烈,陳力福並不覺得冷。可以回家過年了,他覺得後面有盼頭,“就盼著春暖花開吧,這疫情就過去了。”

“上個月26號-30號,是接收病人的高峰期。”懷來縣醫院呼吸科醫生鄭玉(化名)記得,“最高峰的時候,該科一天收治了56個病人。收治的病人中基本沒有年輕人,都是老人,多數伴有並發癥。那幾天急診每天的接診量大概有200多個,比平常高出去好幾倍,而且都是呼吸科的病人。呼吸科門診一小時就能挂100多個號。因為原有的病人沒治療到一定程度出不了院,病床一度非常緊缺。”

“臨近年關,呼吸科的門診量較前一段時間有所回落,病人來了我們還是應收盡收。”鄭玉説,有時候值夜班眼睛都抬不起來,但還得撐著。”

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老年科醫護人員為患者送上新春祝福。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 供圖

1月21日,除夕,位於重慶的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下稱西南醫院)的醫護們嚴陣以待,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這個除夕遠比之前“清閒”。

作為西南醫院的第一道防線,該院急診醫學科一直是醫院最忙碌的科室之一。從去年12月下旬到今年1月中旬,急診醫學科每天收治的病人數量都超過600人。即使最近來就診的患者數量有所下降,每天依然接近400人。正因為這樣,除夕這天,急診值班的朱浩然已經做好“忙得吃不了飯”的準備,但當他真正開始上班的時候,卻發現這天來院患者數量明顯減少,“雖然我們在下午也曾同時搶救5名患者,但在忙完那波後,就閒了下來。”此外,來院病人的症狀也有一定程度的減輕。

至大年初一早上8點,朱浩然結束了自己的第二個夜班。在過去的24小時裏,他與同事總共救治了200多名患者,其中危重患者22名,遠低於往日。

除夕夜,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醫生為病人插管。澎湃新聞記者 高宇婷 圖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是寧夏最大的三甲醫院。去年12月20日以來,該院急診科病人爆滿,經歷了急診科建科三十餘年以來單日最大接診量,最高峰時就診人次高達500多人,相較於以往的200余人次翻了一倍還多。

扛過一波疫情高峰後,醫院的壓力有所緩解:就診的病例明顯減少,且不再是只有新冠患者,急診常見病例也逐漸增多。回憶疫情高峰的那段時間,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馬曉直言,儘管醫院之前已相應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但去年12月20日後,急診科病人的數量和危重程度還是超出了他們的想像。

“病人不容易、家屬不容易、我們也不容易。”馬曉坦言,那個月最忙的時候,甚至有一瞬間,當所有事情都堆積到一處的時候,“突然覺得就不想幹了。”但幸好,那段最艱難的日子最終還是過去了。

36歲的秦遠英是位於貴州盤州市的盤江煤電集團醫院呼吸與危重症學科副主任醫師,除夕這天,他的工作從8點20分開始至晚上9點多結束,其工作任務主要是查房。秦遠英告訴澎湃新聞,近段時間,該院呼吸內科的門診數量已經從高峰時期的日均一百人左右下降到了三四十人左右,會診數量大概每天在10至20人左右,醫護人員都“松了一口氣”。

四川鹽亭縣玉龍鎮衛生院。澎湃新聞記者 胥輝 圖

鄉村未出現疫情反彈

和一些綜合性大型醫院稍稍不同,各地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已經不再人滿為患,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一週來,澎湃新聞在四川多個市縣基層探訪發現,無論是在村級衛生室還是在鄉鎮衛生院,醫生們反映發熱病人並未增加。大年初一、初二都在值班的一位鎮衛生院醫生説,今年從外地返鄉過年的人明顯比前兩年增加了很多,但他在醫院值班的兩天卻是比較輕鬆的。

1月24日,四川射洪仁和鎮臥龍村衛生室醫生胥鋒表示,從他所在衛生室的情況來看,過年前後沒有出現疑似感染新冠的情況,甚至感冒的人似乎也比往年少了,這多少讓他感到意外。

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春運工作專班數據:截至1月22日,全國春運客流總量突破6億人次。四川作為勞務輸出大省,春節期間也迎來大量歸鄉人流。此前,四川多個縣級醫療機構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他們做好了應對春節可能出現的疫情的準備。

1月20日,在位於射洪仁和鎮的仁和中心衛生院大廳裏,一邊的藥房有兩個人在窗口等待取藥,另一邊的掛號收費、醫保結算處有十來個人在排隊;衛生院門診走廊裏,只有兩人在候診,門診二樓的輸液室裏只有三名輸液患者和一名陪護家屬,醫院看上去格外冷清。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醫院大門外的街上熱鬧非凡,街道兩邊的商鋪生意異常火爆,購置年貨的人流和通行的車流使寬敞的街道變得擁擠。為了解決春節期間場鎮擁堵的問題,鎮政府工作人員在各個路口值守,引導車輛在場鎮內單向迴圈通行。

胥鋒所在的臥龍村衛生六室位於場鎮上場口。他説,一個月前的疫情高峰期,他一個小小的衛生室,每天要接診六七十個病人,午飯都沒時間吃。那時農村人還不算多,在外面的人還沒有回來,醫院、診所可能是整個場鎮上人流量最多的場所,現在人反而少了,最讓他意外的是“感冒病人好像都比往年同期少許多”。

與胥鋒有同樣感覺的,還有鹽亭縣玉龍衛生院發熱診室的值班醫生王波。大年初一、初二都在醫院裏值班的王波説,今年外地返鄉過年的人明顯比前兩年增加了很多,但他在醫院值班的兩天卻比較輕鬆,值班兩天,他每天只接診了10多個患者。


1月24日(正月初三)15時至17時,周英(化名)工作的村衛生室沒有一位病人到訪。周英透露,如今,來村衛生室就診的患者一天10個人左右,春節期間更少。

50多歲周英是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瓦垅村人,從醫近30年,當鄉村醫生也有20多年了。瓦垅村有3000多人,村衛生室常駐醫生只有3人。周英錶示,從醫以來,2022年12月末至2023年1月初,是她最忙的時候。在這差不多兩周的時間內,村衛生室平均每天要接診100多位患者,最多時一天要接診200多位患者。

康復後,周英準備全力投入“戰役”,此時來村衛生室的人慢慢變少了。不知不覺中,疫情過峰了。“我們大概是2023年1月初就過峰了,粗略估算感染率在95%左右。村子裏甭管是下地幹活的,還是歲數大了在家嗑瓜子的,基本上都‘陽’過了,都集中在那兩周。接診的年紀最高有90多歲的老人,沒有基礎病,走動也很靈活,打打針,吃點退燒藥,康復得也還不錯。但是有心血管病之類的基礎病的,哪怕才50多歲,我們治不了,就得往更高的鎮衛生院、縣醫院送了。”

“很多70多歲、80多歲的老年人也都平安度過了。我接診的一個吊了幾天水後形成白肺的老人,在進一步轉院診治後,最近也健康出院了。”作為一名鄉村醫生,周英的感受是,這次疫情的過峰就像一場猝不及防的龍捲風,“來勢洶洶,卻又去也匆匆”。

春節期間,由於外地返鄉車輛扎堆,瓦垅村附近的公路出現了大面積擁堵,周圍的煙花爆竹聲也從未停止,整個瓦垅村沉浸在節日祥和的氣氛中。由於病人很少了,周英也能和家人正常過春節。周英錶示,村衛生室、鄉村醫生對於農村來説,還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平時)沒人關注,但是我們的工作還是有價值的。”

出行、旅遊、消費火爆

疫情過峰後,伴隨春節返鄉潮,春節假期,出行、旅遊消費等領域都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春節假期,鐵路客流繼續保持回升態勢。1月21日至27日,全國鐵路發送旅客5017.4萬人次,日均發送716.8萬人次,同比增長57.0%,總量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的83.1%。其中1月26日、27日迎來返程客流高峰,連續2天突破千萬人次。來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春運工作專班數據顯示,春節假日七天,全國春運客流總量達到22563.8萬人次。

1月27日,文化和旅遊部公佈2023年春節假期文化和旅遊市場情況。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全國文化和旅遊市場總體安全平穩有序。

數據顯示,在落實好安全生産和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10739家A級旅遊景區正常開放,佔全國A級旅遊景區總數的73.5%。全國共舉辦群眾文化活動約11萬場,參與人數約4.73億人次。243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客流量5212.2萬人次,平均每個集聚區每夜3.06萬人次。

在冬季旅遊熱門目的地——三亞,據當地官方披露,今年春節黃金周,三亞全市共接待161.2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8.68億元,同比增長25.98%,迎來開門紅。春節假期,作為陸地邊境口岸城市,雲南德宏州瑞麗市接待遊客量迎來“爆炸性”增長:共接待遊客37.45萬人次,同比增加2142.51%。

隨著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熱播,雲南大理也迎來客流高峰。1月26日,大年初五下午,大理本地人李曉景(化名)開車來到大理古城,卻發現古城南門外堵車嚴重。她沿紅龍井路段進入古城,路上游人如織,人民路、復興路、紅龍井等路段遊客爆滿。遊客多以家庭為主結伴出行,一家人其樂融融,不時駐足拍照留影。

據李曉景觀察,即使是離古城較遠的酒店,今年的生意也很火爆,她熟悉的一家距離大理古城景區23公里的酒店,元旦前後遊客稀疏,但春節期間入住的遊客很多,晚上酒店門口停有十多輛旅遊大巴。

1月27日,春節假期進入尾聲,前往雲南大理的遊客也陸續返程。據遊客小陳描述,他們一家于27日下午兩點半,自大理下關鎮出發,沿新楚大高速返回昆明,晚上十點才回到昆明家中,途經姚安服務區時,得知加油至少要排隊兩個小時,不得已繞路加油。

在消費領域,來自國家稅務總局最新發佈的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全國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與上年春節假期相比增長12.2%,比2019年春節假期年均增長12.4%,總體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其中,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同比分別增長10%和13.5%,比2019年春節假期年均分別增長13.1%和8.1%,生活必需品、家居升級類商品、旅遊服務等消費增長較快,返鄉過節帶動務工大省消費增幅較高。

自駕,是如今春節返鄉的一種重要方式,也帶來另一個春節特有的現象:堵車。不僅是返鄉、返程的途中高速上堵,春節期間鄉村的公路、城鎮也擁堵。


85後小王居住在重慶,距離他的安徽淮北老家有1300多公里,開車“全程不停要14個小時”,要經過四川、陜西、湖北、河南等多個省份。小王説,前兩年春節他都沒選擇自駕返鄉,一是路上檢查多,二是各地疫情情況不確定。今年春節,這些阻隔都消失了,小王決定自駕返鄉,“不用做核酸、掃碼、彈窗的旅途,終於回家了!”

臘月二十八(1月19日),小王已經出發,雖然還沒到法定節假日,高速上已出現各地車牌。幸運的是,一路上沒有嚴重堵車。為避開返程高峰,正月初四(1月25日),小王返程,他發現路上的車明顯比返鄉時多得多,幾乎每個服務區都停滿了車輛,加油要排隊,接熱水也要排隊,就連一些不能吃飯不能加油的停車區,也停滿了各地牌照的車輛。

途經湖北時,他加了一次油,加油站一名女性工作人員説,她當天就沒閒著,聽到的最多的就是“9X加滿”。她説,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這麼多車、這麼多人了,以前加油,後面最多排幾輛,現在一排就是一二十輛。

從包茂高速經達州入川路段,小王遇到了擁堵。他選擇在服務區休息,等晚上11點多導航顯示暢通再繼續出發,到家時已是大年初五淩晨三點半。

湖北武穴至廣東深圳,900余公里,正常開車約11個小時。正月初五下午4點多,陳女士和丈夫、女兒自駕返程,直至次日8點他們才抵達目的地,“足足走了16個多小時”。

“高速上每一個加油站都排起了長隊。”陳女士告訴澎湃新聞,他們對堵車有心理準備,但沒想到剛從家中出門,就開始堵車了。途中,高速堵得厲害,他們決定下高速走國道,但沒想到國道也很堵,又只得趕緊回去走高速。

在湖北陽新縣的一些農村地區,澎湃新聞走訪發現,春節期間,一些鄉村附近的道路都出現了堵車,小汽車一旦進入鄉鎮的集市或縣城的城區,可能就被堵住了,沒有長時間的等待是無法通過的。

90後明桂玉(化名)在武漢工作,自駕返回陽新老家過春節。“如果不是如今的鄉村道路修得更寬更好了,堵車恐怕會更誇張。”明桂玉向澎湃新聞表示,如今,不僅是在外務工的青年,還是留在老家的中老年人,很多都買了小汽車。像他的老家,周圍住戶只有十幾戶,但小汽車看到有20多輛。

年味又回來了

伴隨大量人流返鄉過春節,大家熟悉的煙火氣、年味又回來了。

在河南永城市,回鄉過年的小薛看到了久違的煙火氣。大年初四(1月25日)晚,他們來到市區一家口碑還不錯的飯店準備聚餐,發現大廳裏十幾張桌子早已坐滿了人,店員們忙得不可開交。他們詢問排隊需要等多久,被告知無法保證,而且已經有不少人在排隊。


“我們只能再選擇其他飯店,連續走了三條街,營業著的飯店基本都處於爆滿狀態。最終在一家店面更大、座位更多的飯店找到了座位。” 小薛説。

到了初六,小薛一家再次與親友相約聚餐時,這種狀態仍然沒有減弱。她説,初四見識了一座難求的火爆場面後,她在初六這天下午開始打電話提前諮詢,一家飯店回復説,包間和大廳前一天已經被訂完了,而另外一家的店員稱包間早已預訂完,大廳不接受預訂,只能提前“佔座”。下午4點多,她前往這家店時,發現有幾桌已經“被佔”。

小薛説,傍晚6點多,這家店的座位逐漸被坐滿,特色涼菜、黃豆燜豬蹄、紅燒大鯉魚……一道道菜肴滿噹噹擺上桌子,就餐的人們或與家人親戚共話家長裏短,或與朋友聊舊年經歷和新年祈願。這種熱鬧,是過年才有的味道。

85後陳聰(化名)是湖北陽新縣人,從深圳回老家過春節。陳聰發現,這個春節,老家格外熱鬧,自己的同學、朋友基本都返鄉了,各種聚會多了。結婚、生日、進房等喜事都操辦了起來,走親戚、送禮的也多了。當地近年興起新建門樓的風潮,他所在的村莊今年在村口新建了門樓,花費了幾十萬元,這筆錢需要村民們自願出資湊起來。去年臘月二十七,村裏舉辦了門樓落成慶典儀式,村裏的很多青壯年都去見證,並送了禮金,吃了酒席,陳聰和弟弟分別送了1000元。

正月初二,陳聰帶全家六口人一起去縣城玩,發現由於部分飯店春節關門,縣城的小吃攤排起了長隊,十分熱鬧。進入影院,陳聰發現,電影院約100多平方米的大堂已經擠滿了人,“連候場的凳子都找不到”,全都是等待入場觀影的人,其中又以學生、年輕人居多。

“真沒想到小縣城都有這麼多人看電影。”陳聰感慨説。

這個春節假期,多部口碑不錯的新片引爆了春節檔的電影市場。據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春節檔(1月21日至27日)全國票房突破67億元,觀影人次超1.29億人,居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紀錄第二位。

在祥和的節日氣氛下,一些特殊的習俗活動也回歸了。

李川(化名)是安徽宿州某鎮人,在他老家,過年有一個特別的傳統習俗:大年初一上午晚輩要去老人家裏磕頭拜年。

“以前大年初一非常有意思,我們堂兄弟幾個人一起去給身邊的老人家們拜年,除了親戚家,朋友家的老人也要去拜年。大家都在一個鎮上,一上午要拜十幾家。我們這邊的規矩是,進門見到老人就要下跪磕頭拜年,場面特別熱鬧,感覺是過年最有儀式感的環節。”李川説。

李川表示,自從疫情出現後,為了避免過年返鄉的年輕人給老人們帶來傳染風險,這個習俗就默認取消了,“過去兩年感覺過年都冷冷清清的”。

李川表示,這個春節,身邊的老人們基本已經全部感染並痊癒,“還沒到過年的時候,我們家族群裏就説初一讓老人們都在家等著晚輩去磕頭。”李川記得,正月初一一大早,86歲的奶奶就坐在了院子裏,“(奶奶)前面打掃乾淨出一大塊空地,方便大家來拜年”。從家族裏的晚輩,到李川父親的朋友,一波又一波,都是前來給奶奶拜年的人,整個院子裏非常熱鬧。

“特別有意思的是,我爸爸他們那一代比較時興‘拜把子’,就是結義成兄弟,如今這一群兄弟都已經50多歲了,但今年還是像疫情前一樣一群人到府給我奶奶磕頭拜年,高喊一聲‘大娘,新年好’。”李川表示,這個習俗在他從小的印象中就是老家“年的味道”,“遠親近鄰都互相拜年,既熱鬧,也體現了我們這邊‘尊老’的傳統,希望能一直傳承下去。”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