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籌款如何破圈,《縣域社會組織網際網路籌款模式研究報告》發佈[圖]

發佈時間: 2022-12-07 12:13:5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楠

中國網訊 為了更好地解決縣域社會組織在實際工作中的募資難、資源少等重點問題,進一步發揮縣域社會組織的底部力量和網際網路募捐平臺的重要作用。在騰訊基金會和南都公益基金會聯合發起的“千百計劃 | 百個項目資助計劃”支援下,由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聯合北京七悅社會公益服務中心(簡稱“七悅公益”)、上海靜安區方德瑞信社會公益創新發展中心(簡稱“方德瑞信”)共同發起了縣域社會組織網際網路籌款趨勢分析與模式研究項目。

 


12月2日,《縣域社會組織網際網路籌款模式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佈會線上舉行。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顏志濤在開場致辭中表示:“縣域社會組織是中國社會組織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創新社會力量培育的重要陣地和解決基層社會問題的重要力量。網際網路籌款的發展,給縣域社會組織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未來我們仍需要更多優秀的一線機構能夠去參與其中。”


縣域籌款如何“破圈”


縣域社會組織已經逐漸成為中國公益領域重要的底部力量,資金成為縣域社會組織發展最大的挑戰。本項目獲得224樣本,其中有效問卷202份,報告選取了32家縣域社會組織及其相關對象進行了深度訪談,通過質性為主,量化為輔的研究方法。


報告主要圍繞“網際網路背景下,縣域社會組織籌款是如何開展的,依靠哪些關鍵要素,具有哪些技術,當前的發展現狀和挑戰是什麼?”這一核心問題進行研究梳理,總結出三類縣域社會組織的發展形態,指出了當前縣域社會組織網際網路籌款的挑戰及困境,總結了縣域社會組織的籌款模式和關鍵能力要素和未來行動的方向性建議。


七悅公益項目官員許英對報告進行了詳細解讀。她指出:“縣域社會組織存在‘四圈層’籌款模型。核心圈層是項目團隊和項目實施地,即籌款方或運作方;第二圈層是項目兼職人員和志願者團隊;第三圈層是基於對公益本身理解而進行捐贈的群體;第四圈層是非純粹公益動機而捐贈的群體;不同圈層之間捐贈參與程度是逐漸降低的,公益帶來的價值感和內在動力可能也是越來越弱的。縣域社會組織的捐贈路徑,主要從核心圈層和第四圈層發出,從核心圈層擴展出來或者從第四圈層深入到項目核心。”


縣域籌款中的“破圈”如何産生?報告建議,縣域社會組織可以從以項目為中心和調動捐贈人參與活動為中心兩種籌款視角,基於自身的情況設計籌款活動。“四圈層”籌款模型同樣適用於依託網際網路平臺開展的線上+線下籌款情形,其核心更貼合於縣域,尤其是能夠充分利用縣域社會組織的籌款優勢。


匯聚更多的人


在案例分享環節,縣域社會組織負責人代表、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順風公益協會會長成龍燦與七悅公益項目官員趙冉就交城縣順風公益協會的發展、組織視角變化及籌款經驗等進行了對話。


“與其他組織和項目設計不同,交城縣順風公益協會經歷了逆向發展的過程。從實際情況出發,在行動中形成了組織發展體系。”交城縣順風公益協會會長成龍燦説。談及捐贈,成龍燦表示也經歷過從內部捐贈為起點,轉向了後期向社會進行公開募捐的一個過程。對於外部資源的連結,他提出逼捐的問題和不可持續性,縣域社會組織可以充分利用資源,針對需求將大家優勢最大化。“無論資金捐贈大小,從個人到企業,付出捐贈的每一筆善款,獻出的每一個愛心,都應該讓更多社會上的人知道,這也許是從個人到企業,踐行社會責任。”成龍燦同時呼籲社會各界銜接資源,提供技術支援。


趙冉總結道:“在縣域社會組織發展過程中,它不僅需要一些資源,其實更需要專業能力,匯聚更多的人。”



如何支援縣域社會組織發展


圓桌論壇環節,在七悅公益主任盧瑋靜主持下,邀請了關注縣域社會組織發展的各個角色主體圍繞“縣域社會組織如何發展,以及未來各角色應該如何支援縣域社會組織發展”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


泗水縣微公益協會發起人孫建濤指出:“在縣域社會組織發展當中,優勢雖然不多但是非常聚焦。首先是服務人群比較集中,可以清晰聚焦社會痛點;其次是區域優勢,可以深入基層動員,形成強大的動員優勢。但挑戰也同時並存,隨著服務專業化的逐步提升,人才需求量急需且籌款資源欠缺。”


甘肅一山一水環境與社會發展中心總幹事虎孝君表示:“縣域社會組織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和資源,其實是熟人社會,即為報告裏提到的第四個圈層。通過熟人關係引向公益,再通過捐贈方式破冰,也是我們動員籌款利用的方法。另外一個更大的資源是進入基金會,將項目管理專業化,形成更大的資源再整合回饋到縣域社會組織中。”


“縣域社會組織的籌資是具有明顯的區域優勢的,本土化項目開展籌資可以實現自己籌款,自己受益的公益模式。該模式大多機構並不適用其實是身處一線的,其實更能了解到項目精準的受益人群;在籌資的鏈條上也更容易實現對捐贈人的可信任,更能滿足網際網路籌款多元精細化的需求,也可以設置參與場景。”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移動網際網路部副主任李楠説道。


NGO2.0執行主任張強説:“公益組織是專注于用網際網路技術來推動公益行業發展的。網際網路技術是一個很大的加持,是毫無疑問的。通過地理位置和熟人關係,更多地串聯縣域社會組織組織和縣域中的人,再把行業中的專業優勢,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下沉到縣域中形成一個閉環。我覺得這樣可能會對本地組織的發展有一個很大的加持。”


方德瑞信副秘書長黃曉蕓提到:“縣域機構基於熟人社會,發起者多為志願者團體,最早可能並沒有做籌款,但積累了很多志願者參與的模式,攪動了很多身邊社區夥伴們參與,而這種參與進來的過程就相當於給縣域社會組織發展捐贈人奠定基礎。籌款並不是只能一家機構單打獨鬥,可以聯動各方參與,而縣域社會組織有這樣撬動的能力。”


騰訊公益平臺項目總監張帆圍繞項目資助體系,對縣域社會組織的優勢和價值作出總結。“網際網路公益變化很明顯,不同公益主體呈現出來的特點也不一樣,而縣域社會組織具有天然的區域和情感優勢。因此從平臺出發,也會進一步設計規則和思路,把資源引導到縣域社會組織的毛細血管中。希望跟大家共同面對網際網路公益帶來的挑戰和機會,探索出更適合中國網際網路公益發展的道路。”


建議與總結


根據報告樣本數據,74%的縣域社會組織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近六成的縣域社會組織持續採用網際網路募捐平臺進行籌款,但只有6.78%機構有專職籌款人員,以機構負責人負責籌款居多。


針對縣域社會組織籌款待發展空間,報告提出了五點建議:一是缺乏相應視野利用好有限資源;二是缺乏品牌項目,忽略籌款內功;三是停留在第四圈層,未意識到需要改進;四是網際網路募捐平臺渠道不暢通,缺乏外部資源;五是縣域裏的現代公益理念不足。


報告還建議,除縣域社會組織外,其他五大主體也應充分發揮自身作用,促進縣域社會組織網際網路籌款生態進一步建設。縣域社會組織自身一方面應注意將第四圈層的捐贈人引入到第二、三圈層;其次還需打磨自身産品模式,提升捐贈人對項目的價值認可;對於樞紐型機構而言,更應給予縣域社會組織相應的能力建設;搭建共同發展的平臺,持續陪伴成長;支援縣域社會組織發展的基金會不妨以項目形式支援縣域社會組織專業能力提升,同時支援縣域社會組織提升籌款能力。


作為一大促進因素的網際網路募捐平臺,可以將縣域社會組織納入服務視野範圍,匯集優秀的網際網路籌款案例,形成相關技術支援工具;行業基礎設施、研究者及實踐者應認識到縣域公益的價值並且予以持續關注;行業基礎設施的建設中考慮縣域的特點;最後也同樣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援,可以給予縣域社會組織更多的發展空間與時間。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