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太空新長征,每一次發射都是一場硬仗!

發佈時間: 2022-11-27 21:04:01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佳

11月27日晚,伴隨著轟鳴巨響,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托舉著遙感三十六號衛星一飛沖天,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圓滿完成自組建以來的第201次任務,向第3個100次任務發起衝鋒。

在長征一詞的發源地,搶修長征橋、發射長征火箭、逐夢星辰大海新長征……52年來,一代代西昌航太人接續奮鬥,把每一次發射都當作一場硬仗,舉北斗、頂風雲、送嫦娥、鑄天鏈、建天宮……推動我國航太事業一步步走向高軌、走向世界、走向深空、走向未來。


每一次發射都是使命的大考,必須強化擔當志在必成


從誕生伊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就承擔著航太報國、航太強國的如山使命。

為圓滿完成首徵高軌的重任,初代西昌航太人歷經3年艱苦奮戰,建成了當時國內規模最大、佈局最合理、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衛星發射場。

1984年4月8日,在一聲響亮的點火密碼中,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劃破夜空,將東方紅二號試驗通訊衛星送入到36000公里外的地球同步軌道,中國人首次征服高軌,讓世界看到了中華民族崛起的形象。

為扛起天地溝通搭建“資訊金橋”的重任,自2008年以來,西昌航太人接續奮鬥,用14年時間以100%成功率將2代8顆天鏈衛星發射升空,讓天上數據傳輸有了一座資訊轉机站。

為確保導航系統不再受制於人,西昌航太人用20年時間以44次發射將55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到地球同步軌道,在浩瀚宇宙建起一座中華民族的“太空羅盤”。

作為主席親臨視察、親授榮譽、寄予厚望的新一代航太發射場,近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數量佔據我國航太發射半壁江山。特別是從2020年以來,他們更是用短短2年的時間,將空間站3艙4船順利發射升空,建起一座中國人的“太空家園”,讓千年“天宮”夢想從神話走進現實。


2020年全國疫情最吃緊的時候,他們“向疫戰、向天行”,以“一箭四星”方式,成功發射四顆新技術試驗衛星,極大振奮國人同心抗疫的信心和決心。在建黨百年前後,他們接連奪取中星2E、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七號等發射任務勝利,叫響了“用成功報效祖國、用成功迎接建黨百年”戰鬥口號。今年10月15日,他們又頂著重重壓力,成功發射遙感36號衛星,用一場新的勝利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中心承擔著眾多‘國字號’‘天字號’任務,每一次發射都是一場使命的大考,我們始終牢記主席期望囑託,站在對事業負責、對歷史負責的高度,一仗接著一仗打,仗仗都要打勝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領導表示。


每一次發射都是品質的大考,必須精益求精萬無一失


顆顆螺釘連著航太事業,小小按鈕維繫民族尊嚴。

在歷次發射任務中,西昌航太人始終堅持精心準備、精心組織、精心實施,為任務圓滿成功築牢堅實的“品質屏障”。

然而事實上,航太事業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業,成功伴隨著艱辛,道路遍佈荊棘。航太發射技術複雜、系統龐大、風險性高、協作面廣,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失誤、任何一項工作出現紕漏、任何一個零部件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發射任務的失敗。

2020年6月15日晚,北斗三號全球組網最後一顆衛星發射在即,全國數百家媒體齊聚發射場,準備實況直播這一振奮人心的時刻。然而在臨射前測試過程中,在控制氧流量的穩壓器裏發現了一個加壓器故障,經仔細排查,火箭艙體的減壓閥上出現了一個三四公分的雞爪形細小裂紋。為不帶疑點加注,不帶隱患上天,發射場區指揮部頂著巨大壓力決策推遲發射。6月23日,在經過歸零後,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北斗收官之星順利奔向蒼穹。

2021年,天舟二號發射在即,在原計劃的發射窗口射前3小時,長征七號火箭動力系統壓力參數異常。為了趕上第二天的發射窗口,文昌航太人一邊排查故障,一邊進行加注,經過連續奮戰,他們鎖定了火箭故障位置,然而卻已經沒有了故障處理時間。

為了解決故障,發射再度推遲。兩度推遲意味著已經加注的推進劑必須兩次泄回,他們連續堅守崗位長達70多個小時不眠不休,在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下,發射場完成了中國航太史上最大規模的低溫推進劑泄回,並於9天后奪取了天舟二號發射任務的勝利。

“成功不等於成熟,成熟不等於可靠”“品質就是生命,品質就是勝算”一句句品質口號深深烙印在西昌航太人心中,從未因打的是金牌火箭就麻痹大意,從未因前一次任務成功就放鬆要求,從未因任務狀態變化不大就心存僥倖。始終堅持“一切從零開始”“天天從零開始”“發發從零開始”,用嚴格的標準迎接每一次品質大考,用精益求精確保萬無一失。

今年以來,面對超高密度任務的嚴峻考驗,中心探索實踐了“1+M+N”任務謀劃模式,總結凝練了“三層”“三制”“三庫”制勝機理,嚴格執行“五按”“五零”“雙想”“雙五條歸零”等制度規定,牢牢堅守品質管控“七個始終堅持”原則、地面設備設施“六個規律性認識”,始終用品質保進度、靠品質保成功,奪取了19戰全勝的輝煌戰績。


每一次發射都是能力的大考,必須自立自強創新突破


偉大事業都始於夢想,偉大事業都基於創新,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幹。中國北斗母港、探月母港、行星探測母港,空間站建造母港……隨著中國航太由大向強,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向世界一流航太發射場不斷加速邁進。

近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戰略高度,瞄準世界前沿,緊跟航太大勢,持續加強核心能力建設攻關,在迎接一次次重大航太發射任務的挑戰中,推動測試發射能力升級提速。

“各號注意,30分鐘準備!”

2022年7月24日,隨著01指揮員廖國瑞一聲令下,發射場氮氣氣源庫操作手黃騰達迅速把設備切換為遠端控制模式,撤離工作崗位,餘下的工作將由遠在數公里外的工作人員接手。這是問天實驗艙任務中出現的一幕,也是文昌發射場近年來加強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

高度的資訊化、自動化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最鮮明的標誌,科技創新取得的成果不僅讓燃料加注更加安全可靠,也讓“天宮”建造之路愈發行穩致遠。

零窗口!零窗口!零窗口!

2022年7月24日14時22分,搭載著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一飛沖天,空間站建造任務首次實現“零窗口”發射!

同年10月31日,文昌發射場在夢天實驗艙發射任務又一次實現“零窗口”目標!

12天之後,天舟五號任務再度實現“零窗口”!

一次發射,一次突破,于無聲中,穩步跨越。中心黨委將從事科技創新和服務科技創新兩股力量耦合起來,先後攻克了低溫推進劑大流量加注、煤油液氮降溫、網路資訊系統國産自主可控等關鍵技術,解決了中大型液體火箭並行測試發射、單工位適應多型火箭發射、設施設備適應“高溫高濕高鹽霧”和“強降雨強雷暴強颱風”環境等現實難題。推動發射場測試發射流程持續迭代優化,形成了新一代運載火箭扁平化組織指揮體系架構,測試發射的資訊化、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設備設施環境穩定性、適應性不斷增強。

探索浩瀚宇宙永無止境,攀登科技高峰任重道遠。後續,中心還將迎來巡天望遠鏡、載人登月、深空探測、行星探測、空間站建設應用與發展、低軌網際網路星座等一系列重大航太發射任務,全體西昌航太人將秉承“最先進、最前沿、最有前景”的創新突破精神,不斷提升現代化航太發射能力,朝著建設世界一流航太發射場目標勇毅前行。

(作者:胡煦劼 黃國暢 崔婉瑩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