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普惠攜“碳賬本”亮相COP27 為世界減排貢獻中國方案

發佈時間: 2022-11-15 11:35:0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韓琳 | 責任編輯: 韓得爾

中國網訊(記者韓琳) 11月6日開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者相聚一堂,共議碳中和與碳減排。中國參會代表推介的多元數字碳普惠機制及其平臺“綠普惠雲-碳減排數字賬本”等消費端碳減排的創新實踐成果引起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和認可,被認為是向世界減排大業提供了一種新型的中國解決方案。

11月6日,由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指導、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與中華環保聯合會主辦的“綠色生活,共建共用——倡導公眾參與綠色行動”COP27首場主題邊會與氣候大會同期舉辦。

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杜少中以視頻方式在COP27首場主題邊會上發言。(北京綠普惠公司供圖,王蕊 攝)

在此次邊會上,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杜少中以視頻方式做了“講好中國碳普惠故事”的主旨演講,向與會者分享了數字碳中和、碳普惠合作網路、個人數字碳賬本三個案例。他表示希望世界看到更多的中國行動,聽到更多的中國故事。

杜少中指出,實現全球氣候治理的目標,落實好《巴黎協定》和《格拉斯哥公約》,不僅需要國際社會攜手同行,也需要廣大公眾共同參與。聯合國環境署的相關報告表明,家庭消費溫室氣體排放量約佔全球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二,而中國科學院的相關研究顯示,中國消費端的碳排放佔碳排放總量的53%。

“消費端減排不僅潛力巨大,還會反過來促進、引導生産端的減排,為政府的進一步決策提供積極支撐。”杜少中表示,中國在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一如既往發揮了積極主動的建設性作用,不僅在政府層面為碳達峰、碳中和制定了總目標、時間表、路線圖、1+N政策和地方、行業行動計劃,在企業和公眾行動方面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在企業和公眾行動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的一部分成果就是“綠普惠雲-碳減排數字賬本”的創建和推廣。杜少中説,“綠普惠雲-碳減排數字賬本”也叫個人碳賬本,簡稱碳賬本,是以“綠普惠雲”作為第三方底層平臺,廣泛連結眾多碳普惠合作網路機構的數字化平臺,實現公眾在衣食住行遊用等方面的綠色行為量化匯總,同時也賦能企業、給予公眾多種激勵。該平臺一經推出就引起了公眾和媒體的關注,目前僅北京綠色生活季的參與人數已超過千萬。

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迴圈普惠專委會執行主任、綠普惠創始人陶嵐也在此次邊會上發言,詳細介紹了綠普惠助力消費端碳中和及多元化碳普惠機制的創新實踐成果。

對碳賬本,她是這樣解釋的:碳賬本是第三方綠色生活減碳計量底層平臺,其要義是以數字化技術為手段,採用現代企業運作機製作支撐,整合社會各方資源,廣泛動員公眾參與消費端減碳。如果以一個圖形來表示,可以把它看成一個漏斗形狀,最上層為14億中國人的各種日常生活場景,每個公民在衣、食、住、行、用、遊等多個方面都可以踐行碳減排行為,比如,乘坐公共交通、駕駛新能源汽車、垃圾分類、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購買節能家電等,公眾的上述減排行為會被第二層的數字化企業給記錄下來,同時授權碳賬本進行碳減排量化和記錄,形成政府、企業、個人三本賬。以碳賬本作為技術支撐,把各方資源聚集在一起,實現了政府頂層設計、企業主體參加、公眾踴躍參與的碳普惠的長效機制,為社會各界形成合力推動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提供基礎底座。

陶嵐用來描述碳賬本的圖表。(北京綠普惠公司供圖)

陶嵐指出,碳賬本體現的是一種多元、可持續的碳普惠機制,其應用實現了多元參與、多方共贏、多重價值的運作模式,因此碳賬本也是這種多元化碳普惠機制落地的重要載體,應該被廣泛推廣和應用。

據陶嵐介紹,截至目前,數字碳賬本這一成果已在許多地方進行了成功應用,如北京2022冬奧會“低碳冬奧”、“北京綠色生活季”、“三晉綠色生活”、四川省瀘州市“綠芽積分”等,帶動超過千萬用戶踐行綠色生活。

11月11日晚,COP27中國角舉辦“數字碳中和與消費端碳減排”主題邊會,來自政府機構、NGO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各方代表齊聚會議現場,共議數字碳中和與消費端碳減排,集中向世界舞臺展示中國數字碳中和和消費端碳減排的創新實踐。碳中和國際研究院創始院長、原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為邊會致辭。綠普惠聯合創始人孫東傑也在會上發言。他們再次向中外與會者推介綠普惠雲及碳賬本。

綠普惠代表孫東傑在COP27上發言。 (北京綠普惠公司供圖,王蕊 攝)

孫東傑説,自發佈以來,綠普惠雲共為1400萬用戶建立了碳賬本,累計減排次數3.8億次,共産生減排量18萬噸,實現了政府頂層設計、企業主體參加、公眾踴躍參與的碳普惠長效機制。

陶嵐表示,綠普惠多元碳普惠機制不僅在中國國內産生了較大影響,受到政府肯定,也在走向國際。

據介紹,綠普惠碳賬本曾被用於北京2022冬奧會碳普惠平臺“低碳冬奧”,寫入冬奧遺産報告。陶嵐本人曾應邀參加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舉辦的綠色冬奧分享會。北京綠普惠公司還在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斯德哥爾摩+50會議、中英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等國際舞臺展示了碳賬本推動消費端減碳的中國解決方案,並先後加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夥伴關係計劃、AVPN亞洲創投網路、IUCN氣候危機委員會等,持續在國際層面推動公眾參與消費端減排。近期,綠普惠碳中和促進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立當選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氣候危機委員會首屆執行委員會委員。此外,碳賬本獲得了2021年國際金融論壇(IFF)全球綠色金融獎創新獎;綠普惠雲服務的政府碳普惠項目榮登福布斯全球區塊鏈50強,為國際舞臺貢獻了中國消費端的碳減排解決方案。

11月14日,中華環保聯合會舉辦“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媒體交流會”,圖為會議現場,杜少中(中右)和陶嵐(中左)向記者介紹綠普惠參加氣候大會的情況。(韓琳 攝)

今年10月,中國生態環境部發佈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2022年度報告》肯定了中國各地政府探索開展創新性自願減排機制——碳普惠,激勵全社會參與碳減排,同時肯定了多家機構推動成立“碳普惠合作網路”建立多元社會化參與機制。11月,中國向COP27提交《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進展報告(2022)》,反映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進展,再度提到開展創新型自願減排機制——碳普惠,激勵全社會參與減排,引導、帶動公眾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取得成效。

“碳普惠已經真正成為中國國家政策與行動,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陶嵐自豪地指出這一點。

“除了綠普惠雲數字化平臺,在標準建設方面,我們依託中華環保聯合會,牽頭制定了《公民綠色低碳行為溫室氣體減排量化導則》團體標準,推薦7大類40個綠色行為。”孫東傑表示,相關細則也在制定當中,會分為三期,第一期16個細則已經立項完畢,正在編制當中。他透露,未來該團體標準有可能上升為國家標準,參與編制的各方正在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合作推動這一工作。

陶嵐指出,個人行為對中國乃至全球碳排放都影響巨大,推行綠色生活方式已成為減緩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碳賬本將個人綠色行為的涓涓細流,通過多元碳普惠機制匯聚成為數字化時代14億人綠色行動的滔滔洪流,將為中國“雙碳”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

“中國是人口大國,雖然每個人日常生活中的減排量很小,但所有人的低碳行動疊加起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就會形成相當龐大的減排量。” 杜少中説,這就是全民參與碳中和的中國故事,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了中國解決方案。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