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林佔熺:希望有生之年在黃河兩岸築起千里菌草生態安全屏障

發佈時間: 2022-10-13 08:58:4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李佳

導語:林佔熺,黨的二十大代表、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30多年來,他帶著自己研發的菌草,從福建出發,把這顆“生態草”、“扶貧草”種到了沙漠裏、戈壁灘、黃河邊。現在,菌草技術已經在全國31個省(區、市)的500多個縣廣泛應用,並推廣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造福了許多人。

年近80歲的林佔熺,是一名擁有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作為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也是菌草技術的發明人。他已經紮根田間地頭和菌草打了30餘年的交道。

在一般人眼裏,草是平凡甚至渺小的,但林佔熺發明的菌草技術,使得草不僅可以養菇致富,治理風沙,還可以用來發電造紙。不僅如此,菌草還成為全球反貧困的“奇兵”,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帶去可持續發展的希望。

林佔熺至今仍然活躍在一線,風塵僕僕地到沙漠荒灘、黃河沿岸、非洲大陸等地推廣菌草。

“國家扶貧,匹夫有責”,這是林佔熺現在的口頭禪,也是他發明和推廣菌草30多年執著生涯的縮影。

圖為林佔熺在測量菌菇相關數據。(本人供圖)

上世紀80年代,福建農民大量消耗木材生産香菇、木耳等食用菌,“菌林矛盾”日益突出,林佔熺憂心忡忡,開始嘗試用草來代替木頭養菇。

1983年的初春,林佔熺隨同福建省科技扶貧考察團來到龍岩長汀,在當地看到了“懸河”。它就像一條沙石鑄就的渡槽,印在了他的腦海裏。與“懸河”同時出現的,是流域兩岸“耕地沙化、生態惡化、生活貧化”的揪心景況。

於是,林佔熺決定棄“仕”從“科”,專心研究菌草技術。1986年,林佔熺年終於成功地發明瞭菌草技術,並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大獎。菌草技術的應用,使得種植菌草既可以作培養基培育菌類,又可以治理水土流失。

圖為林佔熺站在培養架旁研究菌草技術。(本人供圖)

1997年,林佔熺背著6箱菌草草種到寧夏彭陽縣進行對口扶貧,在當地開展荒漠化地區發展菌草業的研究與示範,教當地農民採用建半地下室以土調溫、保濕的菇棚方法栽培香菇、靈芝、毛木耳、平菇、花菇均獲得成功。圖為林佔熺向村民傳授菌草技術。(本人供圖)


2013年以來,林佔熺的團隊在我國四大沙塵暴發源地之一的內蒙古阿拉善烏蘭布和沙漠開展種植菌草防沙治沙試驗示範。有關專家連續三年對項目進行現場查定,認為菌草固沙作用良好,為黃河流域生態治理開闢了新的途徑。圖為林佔熺與團隊在沙漠實地勘察。(本人供圖)

近年來,國家提出要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管理,增強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在這樣的背景下,菌草産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如今,菌草不僅僅長成了“致富草”,還是“扶貧草”、“生態草”,並催生了“菌草業”這一新興特色産業。圖為林佔熺與運用菌草技術種植出來的菌菇。(本人供圖)

經過林佔熺和他的團隊30多年來不懈的努力,現在菌草技術已經拓展成為以草代木發展菌業,以草代糧發展畜牧業,以及菌草菌物肥料、菌草生物質能源、菌草生物質材料等領域,尤其是菌草用於生態治理方面取得了系列的突破。 圖為林佔熺在菌草防風治沙基地。(本人供圖)

菌草成為全球反貧困的“奇兵”,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帶去可持續發展的希望。圖為林佔熺在傳授菌草技術。(本人供圖)

林佔熺將菌草技術帶出國門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帶去可持續發展的希望。(本人供圖)

林佔熺介紹,當今,原來一個簡陋的實驗室已經發展成為三個國家級的創新中心,菌草技術通過扶貧開發也得到廣泛的應用,就我主持的國家級項目,比如科技部的生活重中之重項目,扶貧項目、福建省政府的對口幫扶寧夏項目、對口支援新疆、科技援藏,以及科技興農、科技新興産業項目等等,已經在我們國家31個省(區、市)的500多個縣廣泛應用。同時,菌草技術也被我們國家列為援外和國際合作項目。2017年的5月,菌草技術被聯合國列為中國—聯合國和平發展基金的重點項目,向全球推廣,現在已經傳播到世界106個國家,菌草技術在我國的脫貧攻堅以及世界的減貧事業當中,貢獻出了一份力量。

林佔熺説:“我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菌草技術發展成為菌與草交叉的新學科菌草學。在母親河黃河兩岸築起千里菌草生態安全屏障,讓黃河母親河變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把生態菌業發展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産業,我將繼續和我的團隊、和大家一起繼續奮鬥,為菌草技術服務鄉村振興和國家戰略、造福人類,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