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秋季,古時那些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大多都脫不開“寂寥”二字,而在廣大勞動者的眼中,卻完全是另一個景象。在他們看來,秋天正象徵著沉甸甸的莊稼和果實。自春天播下的種子,經過自己的悉心呵護,在此刻終成正果,迎來豐收。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此時的涼山正是石榴豐收的時候,一顆顆碩大的石榴正懸挂于樹上,火紅鮮艷,令人垂涎欲滴。中秋月圓,西昌航太人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假期,不過這次的假期略顯特殊。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狀肺炎依然沒有停下它的腳步,甚至也已經影響到了這座“航太城”,西昌短短幾天時間內新增了十多個確診病例,多個地區被劃為中高風險地區,全市實行全域靜態管理。因此,這裡無法回家的人們也只能聚在發射中心過中秋,包餃子,吃火鍋,桌子上擺著石榴和葡萄,望著這些美食,工作人員們想到的則是即將到來的第十發任務。國慶就在眼前,高密度的發射任務一個接一個,新冠疫情的考驗壓在頭頂,對於西昌航太人來説,在這樣的情況下要保證“萬無一失,圓滿成功”可以説是難上加難。不過為了能在國慶前交上一份滿分答卷,西昌航太人加班加點,保質保量,緊鑼密鼓地籌備著,迎接屬於自己的“豐收”。
提起石榴這個意象,古時的詩人們多是論其花,例如蘇軾的“石榴半吐紅巾蹙”,李商隱的“斷無消息石榴紅”,而很少談其果。不過在文人那裏受了冷落的石榴,卻在平常百姓這裡受到了青睞。古人有雲:“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其含義就是,每個石榴的籽粒都包裹在石榴之內,每個籽粒雖各有異,不盡相同,但又同處一室,大小如一。習總書記也曾用石榴比喻民族團結,“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樣團結,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才能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才能長盛不衰。”石榴籽粒粒紅心、緊緊擁抱、一個都不能少,航太發射也是如此。俗話説,航太發射是萬人一桿槍的工作,一次火箭的成功發射,一顆衛星的成功入軌,都離不開所有工作人員的辛勤努力,每個人都在為了同樣一個目標而奮鬥。在西昌衛星發射場,控制系統、動力系統、測量系統、通信系統、加注系統、化驗系統等等,分工不同,各司其職,但又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相輔相成。西昌航太發射場上有這麼一句話“顆顆螺釘連著航太事業,小小按鈕維繫民族尊嚴”。其實我們都是火箭和衛星上不起眼的小小螺釘,但是想要最後的發射能夠成功,每一顆螺釘都不能出現差錯,每個人都必須把自己的工作完全做好。
石榴樹耐寒、耐寒、耐瘠薄,從石榴籽種下、紮根、開花、結果需要3-10年的時間,而同樣海拔一千多米的西昌衛星發射場也像石榴樹一般不斷向下紮根,向上生長。1970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開始建設,1982年交付使用。從最開始的幾年一發,到如今的一年十幾發,西昌 發射場 的年發射能力不斷攀升, 十年間, 越來越多的重要任務被交付到這裡 ,越來越多的大國重器從這裡騰飛:
2013年12月2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跑出整個嫦娥三號任務的“第一棒”,用長征三號乙火箭將嫦娥三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2018年12月8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月球探測新旅程;
2020年6月23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星座部署;
2021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全年共發射16次,12月30日更是完成了二號工位第100次發射……
五十多年前在這裡灑下的種子已經深深紮根於此,一代又一代的航太人鍥而不捨、不懈奮鬥地努力,使之成長為了參天大樹,碩果纍纍。而辛勤的航太人並不會就此停下腳步,他們從前輩肩上接過重擔,誓要讓這棵樹越來越高,越來越大,高聳入雲,直衝星空!
九月的秋風陣陣,吹拂著整個西昌,吹走了炎熱的夏季,吹熟了莊稼和水果,更是吹起了航太人的熱情。鮮艷飽滿的石榴已經收穫,而石榴樹依然佇立在那裏,等待著明年再一次開花和結果,同時見證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不斷發展壯大。
對於西昌航太人來説,每一次的成功發射意味著一次收穫,同時也意味著準備下一次的開花結果,每次發射完畢都要從零開始。正是因為保持不驕不躁,認真謹慎,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才能創造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西昌航太人熱情似火,如今在這秋風的吹拂之下,這股報國熱情正熊熊燃燒著,與滿天星辰交相輝映,閃閃發光。
(作者:陸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