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先進技術助力 麋鹿重回長江見成效 野外種群達2500頭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今年截至目前,這裡又新增了307頭新成員。至此,原産于長江中下游的麋鹿重回長江已見成效。
在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王傳軍和同事騎著摩托車正在開展麋鹿巡護。麋鹿每天在哪、有無傷亡、防護網是否完好,都是他們關注的焦點。
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巡護員 王傳軍:每天巡視3—4遍,每次是1—2個小時,路程基本上是3—5公里。下雨是走路,晴天是騎摩托車,我們巡視的目的主要是防止麋鹿外逃,防止進來的人釣魚、打獵。
麋鹿原産于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隨後自然擴散。
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 易紅新:1993年、1994年先後兩次引進64頭麋鹿到保護區,開始進行野化訓練、逐步恢復野生種群。
30年間,石首保護區的麋鹿從最初引進的64頭髮展到現在的2500頭,遍佈長江荊江河段兩省九縣,全部實現了自然繁衍,恢復了野生習性。保護區內水草豐茂、水源充足,擁有大面積的蘆葦和旱柳林,能夠為麋鹿的産仔、避風提供較好的隱蔽場所。
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借助先進技術,推動麋鹿安全保護和科研監測更加精準、有效,助力麋鹿種群數量不斷擴大。
一大早,工程師張玉銘就和巡護員一起來到3號地,架起長槍短炮,不遠處,上百頭麋鹿正在戲水、泥浴。
日常巡護監測是保護區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在麋鹿脫角、長茸、繁殖、生産和換毛期,都是關鍵監測時段。通過麋鹿生活習性、活動規律、環境需求等方面的監測,為保護、恢復、管理麋鹿棲息地提供科學依據。
無人機、紅外相機、高點錄影機加上地面巡護,不僅能夠及時了解麋鹿的生活習性、活動規律、環境需求及種群變化,保護區環境狀況、生物多樣性也盡在掌握。目前,保護區正在進行資訊化三期項目建設。
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 易紅新:一是建成周界防護、環境採集等視頻安防及監測前端感知系統,實現數據自動採集;二是建成集資源管理、安防預警、環境監測、綜合業務、麋鹿及生物多樣性監測分析于一體的綜合監管平臺,實現自動預警、智慧監測、智慧分析。
通過借力先進科技,保護區記錄到的國家一、二級保護物種就有56種。近年來先後發現了黑鸛、東方白鸛、獐等珍稀瀕危鳥類和獸類,且數量不斷增加。
隨著麋鹿種群不斷擴大,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承載量不足,為此,保護區增加面積,為麋鹿保護髮展迎來新空間。
目前,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麋鹿種群年自然增長率為15%,種群數量即將達到保護區環境容納量的上限,給麋鹿擴展“家園”刻不容緩。
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 易紅新:保護區內麋鹿種群數量增長迅速,且處於半散養狀態,環境容納量有限,已經出現種群制約現象。
為解決保護區容納量不足問題,石首市將保護區緩衝區的8000畝土地通過流轉交付保護區。由於長期耕作,濕地功能退化,在完成生態修復後即可投放麋鹿。
下一步,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圍繞打造中國優質麋鹿種質基因庫和種源基地,科學開展麋鹿種群預測預警工作,實現從數量到品質的轉變,提高保護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