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二氧化碳變天然氣的“等離激元碳中和技術”現身全國科普日主場

發佈時間: 2022-09-16 08:47:3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韓琳 | 責任編輯: 韓得爾

中國網訊(記者韓琳) 以科技手段捕集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再轉化成甲烷(天然氣)或氫氣——這美好的設想如果實現,煤炭及火電廠是不是就不再是造成碳排放過多及全球氣候變暖的“大問題”了?

在9月15日開幕的2022年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新時代科普實踐,創新賦能書華章”展區現場,記者看到一個名叫“等離激元碳中和技術”展項,就成功地將這一設想變成了現實。

現場展示的“等離激元碳中和技術”展項。(韓琳 攝)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技部、生態環境部等18個部委主辦的2022年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於9月15日至21日在中國科學技術館舉行。本次活動主題為“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來”,包括“喜迎黨的二十大,奮楫揚帆新征程”“科普托起強國夢,十年砥礪鑄輝煌”“新時代科普實踐,創新賦能書華章”“科普事業新發展,賡續奮鬥向未來”四個部分。

據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現場展示的“等離激元碳中和技術”,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和北京光合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製作。本展項主要是通過放大模型展示出等離激元催化反應器的內部剖面結構,並通過燈帶的示意,模擬出局域等離激元效應激發時的能量聚焦現象,生動地闡釋了等離激元增強催化的科學原理。

工作人員給前來參觀的小學生講解等離激元碳中和技術。(韓琳 攝)


在等離激元碳中和展台中,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擺放在正前方,由北京光合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製作的沙盤模型。展品左側從上至下襬放著太陽,二氧化碳和水的模型。展項通過沙盤來展示了等離激元碳中和前沿技術的完整應用場景。火電廠利用燃氣産生的熱量做功推動汽輪機發電,在這一過程中會排放二氧化碳,等離激元反應裝置捕集這些二氧化碳,並將它們轉變為燃氣。燃氣可以繼續充當火電廠的燃料進行發電,或者通過市政管道進入千家萬戶,從而實現能源供應的零碳綠色迴圈。

該技術的創始人王琮博士介紹説,等離激元是指金屬中的自由電子在入射光(電磁波)的作用下産生集體振蕩。等離激元人工光合技術可以作為治碳制能技術,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能源,做到了變廢為寶,掣肘變共贏,將劣勢變優勢,輕鬆破解氣候變化和能源枯竭魔咒,氣候變化與能源枯竭由雙輸變雙贏,不僅解決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同時使新産生的二氧化碳也不再是負擔,可以採用該技術繼續將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能源,開闢了新的二氧化碳減排和制能的路線。

據王琮介紹,等離激元催化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得到了政府層面的重視和支援。北京光合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中科院過程研究所、中能建廣東省電力設計院等産業權威機構,基於大唐集團黑龍江七台河電廠碳排場景配套建設了一個中試基地,項目投資約1億元。一期試驗基於光合新能一代等離激元反應技術,投入8台1立方級反應撬裝,2020.11 聯産首試,連續穩定運作超過7個月,實現年産6噸規模。其中液相産物中包含從C5到C26正構和異構烷烴,主要集中在C5-C12汽油段,辛烷值達92.1,突破了國際上同類技術只能産出低碳烴(C1-C3)的瓶頸。

王琮表示,經計算,在産能達到萬噸的情況下,就能使製備的甲烷單價與目前的市場價格相近,也就是能實現甲烷的市場化銷售。因此,等離激元人工光合技術這一顛覆性前沿技術可以在不影響發展和生産的同時,直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為從根本上破解能源環境困境帶來了希望與可能。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聯合北京光合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等離激元碳中和技術”展項,旨在以“全國科普日”為契機,讓公眾了解“雙碳”相關前沿技術,激發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