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青少年的“雙碳”故事》亮相 專家們為“雙碳”科普建言獻策

發佈時間: 2022-09-09 08:43:3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韓琳 | 責任編輯: 韓得爾

中國網訊(記者韓琳) 一部由環保、氣候領域專家學者專門為青少年撰寫的“雙碳”科普讀物《寫給青少年的“雙碳”故事》今天與讀者見面了。9月8日下午,該書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和和出版單位人民教育出版社為新書發行共同舉辦了新書發佈會暨“雙碳”科普教育高峰論壇,出席會議的專家學者們圍繞新書內容及“雙碳”的科普教育進行交流探討,建言獻策。

會場。(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所供圖)

“碳達峰、碳中和,不僅是各國的責任擔當和人類的自我拯救,更是社會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必須選擇。青少年是實現 ‘雙碳’目標的生力軍。”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潘家華在視頻講話中説。

       會上發佈的新書《寫給青少年的“雙碳”故事》就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與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團隊合作編寫,專門為青少年讀者傾力打造的“雙碳”科普讀物。人民教育出版社主題出版研究開發中心鄧寒峰副主任介紹,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團隊及時敏銳地把握了青少年“雙碳”科普這一重要選題,找到《碳達峰、碳中和100問》作者團隊,經過深入研討,精心編輯打磨,反覆審核校對,歷時十個月,克服許多困難,終於推出一部圖文並茂的科普精品。

該書主編為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所研究員陳迎和國家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據兩位主編介紹,全書圍繞“雙碳”目標,共分八講,從“碳的前世今生”説起,娓娓道來,圖文並茂地為青少年講述“雙碳”目標背後的故事,包括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氣候變化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影響,氣候變化不斷加劇的可能後果,“雙碳”目標的含義和由來,實現“雙碳”目標的技術和路徑等,深入淺出地向青少年講述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雙碳”目標的相關科學知識,引導青少年從身邊小事做起,選擇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積極踐行“雙碳”承諾,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最後,作者與讀者共同回顧人類發展不同階段的能源利用和碳排放特點,“暢想碳中和的未來世界”,幫助青少年放眼全球、展望未來,樹立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觀,增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

新書主編巢清塵(左)陳迎(右站立者)介紹新書內容。(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所供圖)

本書得到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杜祥琬,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秦大河,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潘家華的熱情推薦。三位大家撰寫了推薦語,並錄製視頻勉勵青少年加強“雙碳”知識學習,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雙碳”目標作貢獻。

杜祥琬院士在視頻講話中説,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是一個幾十年的科學轉型過程,可以使社會文明的形態逐步由工業文明進入生態文明,我們需要以大視野、大格局來深刻認識這場大變局。實現“雙碳”目標是中華民族新征程的時代新命題,青少年的成長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秦大河説,《寫給青少年的“雙碳”故事》內容全面、圖文並茂,將為青少年提供豐富的知識。

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主任田成川,科技部人才與科普司原二級巡視員、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邱成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處執行主任、北京教科院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創新工作室主任史根東,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體驗中心創空間負責人李靜洋等與會嘉賓對書中內容和未來推廣應用進行了點評,對“雙碳”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及形式進行了探討。各位嘉賓高度肯定了本書對推動青少年“雙碳”科普的積極意義。

與會嘉賓合影。(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所供圖)

部分嘉賓還結合各自的工作實踐,從不同角度分享了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經驗。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環境項目部主任王欣超介紹了“氣候變化教育進課堂”項目的成果,認為本書可以在未來推廣計劃中發揮積極作用;科技日報高級記者遊雪晴介紹了結合青少年科技活動推動“雙碳”知識科普的做法和經驗;中國科技館展覽設計中心工程師崔勝玉結合開發“30•60”專題科普展和科普視頻作品感受談青少年“雙碳”科普的不易,呼籲更多有專家重視和參與科普工作;北京科學中心交流合作部項目主管趙東平專門為本書撰寫了書評,認為本書在普及“雙碳”知識的同時有利於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素養;人民網人民體育事業部總監彭元元在發言中表示:“雙碳”目標及氣候變化與戶外環境密切相關。對青少年進行“雙碳”科普教育,內容上要重視戶外體育運動、文化活動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內容,表現形式上要重視影視作品、線下展覽、歌曲MV等融媒體形式,讓孩子們在輕鬆快樂的體驗中接受“雙碳”科普知識。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