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3名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上崗 接力傳遞歷史真相

發佈時間: 2022-08-16 09:52:17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蔣芳 | 責任編輯: 楊佳

8月15日,“南京永遠不會忘記”主題教育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同時,首批共13名“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獲得認證,意味著倖存者後代正式接過傳承歷史記憶、傳播歷史真相的接力棒。

8月15日8時15分,撞響和平大鐘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公祭廣場舉行。6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和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共同撞響和平大鐘。新華社記者劉宇軒 攝

在85年前的那場人間慘劇中,8歲的夏淑琴失去了7位親人。1937年12月13日上午,一隊日本兵闖進她位於新路口5號的家中,轉瞬之間,九口之家就剩下了8歲的她和4歲的妹妹。

  93歲高齡的夏淑琴在活動現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供圖

“知道日本人投降的時候,我高興得哭起來。我好想念親人們,他們死得太慘了……”15日一早,93歲高齡的夏淑琴就來到了紀念館,提及往事,老人激動中難掩傷痛。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向曾外孫李玉瀚頒發“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證書。新華社記者劉宇軒攝

“我看得出來,外婆很想忘掉痛苦,但她又常常説,如果我都不講出來,就會有人忘記罪行,美化戰爭。”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告訴記者,老人最大的願望是有生之年能聽到日本的真誠道歉。

對於高齡的倖存者群體來説,痛苦記憶不斷重現,令他們身安心不安。但不敢忘、不能忘,期盼天理昭然,仍是他們最深的執念。

今年4月,百歲倖存者王恒去世,微網志“王恒爺爺的故事”也停更了。晚年時,王恒曾在孫女王蓮的幫助下開通了網路賬號,講述自己經歷的戰爭。

“我告訴爺爺他有8000多名粉絲,他聽了特別高興。爺爺生前最大的心願就是讓更多人知道歷史真相。”王蓮説。

躲得過浩劫,敵不過歲月。2022年以來,又有6位倖存者相繼離世,分別是祝再強、濮業良、王素明、王恒、巫吉英、余昌祥。截至目前,登記在冊的在世倖存者只有55人,平均年齡92歲。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日漸年邁,越來越多的後代已經走向前臺。”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副會長王衛星説,他們將成為傳承歷史記憶的“主力軍”。

據了解,首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共13名,是葛鳳亮、黃興華、黃睿、夏媛、李玉瀚、李真銘、常小梅、劉榴、馬雯倩、徐宏、夏天行、王蓮、阮紅燕,來自10個倖存者家族。

8月15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代表向“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頒發證書。新華社記者劉宇軒攝

常小梅告訴記者,父親常志強9歲時目睹了6位親人喪生在日軍的刀槍之下,一輩子深受折磨。“父親的遭遇就是鐵的證據,也是我們後代的使命,必須批駁日本右翼人士的荒謬言論,制止軍國主義復活。”

據了解,為了記錄父親的一生,常小梅已經寫作並出版了中、日、英文版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常志強的生活史》。

“父親的記憶是我們家的傳家寶。”葛鳳亮説,父親葛道榮將他的親身遭遇整理成一本十幾萬字的冊子,取名為《銘記歷史》,並作為“傳家寶”分發給了子女,要求他們必須牢牢銘記,不能遺忘。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葛道榮向兒子葛鳳亮頒發“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證書。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供圖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周峰介紹,未來這支“傳承人”隊伍還將進一步擴容。“我們也呼籲,有更多倖存者後代、死難者後代能夠加入進來,共同把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永遠傳遞下去。”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上午8時起,紀念館門口的參觀者已排起了長隊。

“這是南京的傷痛,也是民族的記憶。作為同胞,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更不能忘記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一位參觀者説。(記者 蔣芳)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