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第五一六部隊成員名冊首次被公開

發佈時間: 2022-08-15 11:20:29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楊思琪、唐鐵富 | 責任編輯: 楊佳

新華社哈爾濱8月15日電(記者楊思琪、唐鐵富)在“8·15”日本戰敗並宣佈無條件投降77週年之際,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向社會公佈了《關東軍化學部留守名簿》,其中包含這個部隊414名成員的真實姓名和個人資訊。這是我國首次公開關東軍化學部成員資訊,為開展日本化學戰歷史及戰後影響研究提供了史料支援。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向記者介紹《關東軍化學部留守名簿》(8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楊思琪 攝

關東軍化學部是1939年5月11日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設立的,又名“滿洲第五一六部隊”,在日本國內被稱為“日本陸軍化學研究所”。這個部隊主要研製一系列毒劑,包括芥子氣、路易氏氣、氯酸瓦斯等,並應用於實戰。

據了解,這個名簿原藏于日本厚生勞動省,2017年轉藏于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研究團隊在赴日本跨國取證過程中發現的,經過多方努力,于2021年4月獲得。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首次公開的《關東軍化學部留守名簿》(8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張濤 攝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介紹,這份檔案的形成時間約為1945年,共計237頁,詳細記載了414名成員的姓名、出生日期、戶籍、役種、兵種等,及其親屬住所、關係等資訊,暴露出第五一六部隊整體規模、人員構成、職級等級等基本史實。

“日本實施化學戰與實施細菌戰一樣,都是自上而下的有預謀、有組織、成體系的國家犯罪,違背國際道義和人類良知。”金成民説,經研究發現,第五一六部隊人員並不是原來宣稱的250人,可查人數達414人,其核心成員是高級軍官,專業人員來自醫學學校、陸軍醫院等,人員構成級別之高可以看出這支部隊的特殊性。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首次公開的《關東軍化學部留守名簿》(8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張濤 攝

金成民表示,這份檔案是研究二戰期間日本發動化學戰、細菌戰極為重要的核心檔案,也是日本關東軍化學部在侵華期間所犯罪行的鐵證。


相關連結:

77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