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8月6日電 題:致敬!那些暑運中的鐵路守護者
新華社記者魏弘毅
暑運正酣。高溫下,在黑龍江省有一群鐵路守護者,他們成長、堅守、奉獻,保障著鐵路安全運作。
仰望太陽的鐵路人
第一次爬通信鐵塔,潘玉龍花了20分鐘,爬到一半死活不願意上了。“半空中抱著梯子,風在吹,塔在晃,往下看暈,往上看慌。”
潘玉龍,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牡丹江電務段雞西西高鐵通信車間雞西西作業工隊工長,今年28歲。為保障高鐵列車調度通信正常,他需要定期維護29座平均高度45米通信鐵塔上的設備。
夏天爬塔一身汗,設備維護將近一小時,曬得脫了皮,下來兩眼都發黑;冬天塔頂寒風刺骨,呼出的哈氣在帽子和臉上凝成冰霜。為了能鑽進鐵塔爬梯外側的防墜落半圓球籠,中等身高的潘玉龍需要保持“窈窕身材”。於是他雷打不動,下班後打一小時籃球,睡前做三五十個俯臥撐,兩天一次兩公里跑。
剛剛下塔的潘玉龍。新華社記者魏弘毅 攝
工作4年,潘玉龍考取了登高作業資質,爬了幾百次塔,現在的他5分鐘就能一口氣上到塔頂,“我們車間有登高作業資質的人不多,我很有成就感,還有些享受。”
向上與堅韌,是潘玉龍的鮮明底色。
內燃機車裏的7分鐘
“必須穿長袖長褲,女同志把頭髮塞到安全帽裏,機車裏面很燙,不要碰到任何部件。”記者不敢怠慢,全副武裝,跟著手拿紅外熱成像儀的王大輝邁進了狹窄的東風4D型0119內燃機車。
1秒鐘,機車部件的巨大轟鳴把其他聲音瞬間“遮罩”;
1分鐘,身上開始快速滲出汗珠;
3分鐘,60多攝氏度的熱浪衝擊下,同行的人們只能吼著交流;
5分鐘,王大輝將熱成像儀對準了柴油機廢氣總管,溫度顯示380攝氏度;
7分鐘,走出機車。聽力驟然下降,像被堵上了耳塞,34攝氏度的空氣是如此“清涼”。
這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牡丹江機務段電檢測組內燃機車鉗工王大輝的日常。高溫天氣會導致機車因部件過熱等原因發生故障,王大輝要將紅外熱成像儀對準每一個部件,通過表面溫度來判斷機車部件是否存在故障跡象,對出現“病變”的部件及時更換。
60多攝氏度的車廂裏,王大輝正在進行故障檢測。新華社記者魏弘毅 攝
一週上班5天,運輸高峰期每天檢測4個車廂,每個車廂檢測三四十分鐘,40多歲的王大輝一幹就是4年。
普通而不平庸的鐵路人生
白色的口罩染得黢黑,橡膠防護服又厚又沉,一身透汗和油灰混在一起,剛剛做完內燃機車車底保潔的老楊成了一個“泥水人”。
老楊全名楊文山,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佳木斯機務段的機車保潔工,59歲,1979年參加工作,在鐵路幹了一輩子,還有一年退休。他在工程隊蓋過房,做過卸油工,修過鍋爐內燃機,直到現在拿著高溫水槍清潔內燃機車。
“火車越來越快了,電氣化慢慢鋪開了,就連我手裏的工具也高級了。”見證了幾十年的鐵路發展,老楊很欣慰。10多年前,老楊的清潔工具,還是蘸飽了廢棄機油的棉紗織物,“冬天機油特別涼,擦幾分鐘就得暖暖手,不然就凍傷。你別看現在一身泥一身汗,但跟過去比,效率高多了”。
正在進行內燃機車清潔的鐵路工人。新華社記者魏弘毅 攝
老楊説,他“很普通”,一直幹著普普通通的工作,沒什麼驚天動地的事。當被問及如何評價自己作為鐵路人的一生,他“挺滿意”,一輩子幹好本職工作,“我是螺絲釘”。
採訪結束時,記者被老楊腳上的棉線襪吸引,鵝黃色,厚實,針腳緻密,本該冬天穿。見到記者感興趣,他憨憨一笑——
“媳婦織的,幹活的時候能吸汗。”古銅色的臉上泛出溝壑縱橫,汗水順著皺紋淌出了好幾道“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