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楊尹渝在為某型號固體發動機內壁粘貼隔熱膠皮。
7月24日,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成功將問天實驗艙送入太空。問天實驗艙入軌後,順利完成狀態設置,于北京時間7月25日3時13分,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13小時。
鮮為人知的是,從火箭點火、助推器分離、整流罩拋離、艙箭分離,再到問天實驗艙在太空中不斷調姿,每個飛行姿態改變的背後,一個個小小的“引線”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個“引線”專業名稱叫做火工品。
火工品形狀各異,有的薄如蟬翼,有的細比髮絲,其工作原理是將炸藥裝在機械零件的殼體裏面,通過電流引爆,觸發下一動作。
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的四川航太川南火工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本次發射任務的重要研製生産單位,提供了配套的火工裝置共18種,數量達670余發,佔此次發射任務所需火工品的97%以上,遍佈運載火箭和問天實驗艙。
“火工品沒有好與壞,只有成與敗。這是我們每個人恪守的準則。”四川航太川南火工技術有限公司裝配鉗工特級技師、高級工程師楊尹渝説。
工作41年來,楊尹渝打造的火工品多達數十萬發,應用於載人航太、探月、探火等一系列重大航太工程,遍佈航太、航空、兵器、船舶、電子等領域,披掛在彈箭星船的裏裏外外,遊歷于陸海空天。
2015年,楊尹渝技能大師工作室通過國家級認定,他帶領班組瞄準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航太裝配製造開展研究,新成果接連不斷,填補了60余項火工品生産空白。
為航太事業奮鬥多年,楊尹渝卻從不曾到過現場觀看發射,“每一次通過電視看到發射成功的時候,我都會感到無比的開心和自豪。”
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