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首次發現人類中耳從魚鰓演變而來實物證據

發佈時間: 2022-06-19 11:03:04 | 來源: 央視網 | 作者: 央視網 | 責任編輯: 鄭亮

央視網消息:中國科學院古魚類科考團隊,最近在四億多年前古魚化石當中首次發現人類中耳最早是從魚鰓演變而來的實物證據。

人類的中耳是重要的聽覺器官,它的演化源頭探索一直備受關注。近期,由中國科學院古魚類科考隊完成了對浙江長興、雲南曲靖4億多年前古魚化石的證據揭示,證實魚類噴水孔由第一對鰓演化而來,人類用來接受聲音的中耳最早起源於魚類用來呼吸的鰓。

雲南曲靖地處雲貴高原,在志留紀到泥盆紀時期,那裏曾經是海洋,出現過很多古魚類,號稱“魚類的王國”。科考隊在早泥盆世地層長達數年的發掘中,首次採集到完整保存鰓絲印痕的寬甲魚化石新材料,從而為“魚類等脊椎動物噴水孔起源於退化的鰓”提供出最為確切的解剖證據和化石證據。

在化石證據破解百年科學難題的基礎上,科考團隊明確提出噴水孔從無頜類到四足動物的演化歷程,從而建立起噴水孔從無頜類的鰓到人類中耳的演化序列。專家認為,魚類不斷演化、“登上”陸地後,不得不發展新的感官,以便在空氣中更好地生存。已經失去呼吸功能的噴水孔就逐漸演化成中耳,而舌頜骨和相連的方骨、關節骨也逐漸退化變小,最後進入中耳,進化成中耳的三塊聽小骨,負責把聲音傳遞給大腦。如果不是這些史前魚類通過頭頂噴水孔呼吸空氣的大膽試驗,人類可能永遠不會演化出如此敏銳的聽覺,古老魚類化石的不斷演化帶給了人們享受聽覺盛宴的機會。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