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見證莘莘學子的青春時光,承載著萬千家庭的期盼與夢想,肩負著選拔人才、服務國家的神聖使命。這些天,眾多學子走進考場,迎來人生的一次大考,為青春與夢想奮力一搏。同時,六月也是畢業季,一批大學生從“象牙塔”走向社會,像朵朵奔涌的浪花,投身建設祖國的浪潮。
北斗母港、中國探月母港、中國行星探測母港、中國空間站建造母港 …… 伴隨著中國航太由大向強,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需要人才、渴望人才更成就人才,是優秀青年展現才智的舞臺、實現價值的沃土、報效祖國的平臺。 如今,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中國航太,他們一棒接著一棒,為夢拼搏奔跑向前。正是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 像一條綿延不絕的精神紐帶,串聯起 向天圖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繁星閃爍著,深藍的太空,那棵用信仰澆灌的樹,為我指明瞭逐夢九天的路……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陣地01指揮員于新辰的筆電上寫著這樣一段話。
“從小就對宇宙好奇,一直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宇宙。”于新辰從小就是別人眼中的“學霸”,也是個標準的“航太迷”,那年高考,他如願以償,成功考入了清華大學航太航空學院。
2011年,于新辰畢業了。“月城”西昌,“嫦娥”奔月的地方,那座發射場成為了于新辰魂牽夢縈的夢想發源地。從電梯操作員做起,火箭常規動力系統箭上專業負責人、火箭低溫動力系統指揮員、陣地01指揮員……11年來,于新辰參加並圓滿完成了包括“嫦娥三號”“風雲四號”“北斗三號”等重大任務在內的航太發射任務90余次,多次排除影響發射成敗的重大故障,他説:“每一顆衛星都為國家發展、百姓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感覺很驕傲,工作很有意義”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青年的奮鬥,只有與國家和民族的需要有機結合,才能創造永恒的青春,書寫不朽的篇章。
“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飛到月亮上看看!”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太發射場,有這樣一位中國航太“網紅”小姑娘周承鈺。“96年”的她出生在貴陽市花溪區一個普通的土家族家庭。從小家人就告訴她,土家族女孩都是月亮的女兒,但要想飛上月亮,必須用科學知識作為翅膀。
從那時起,周承鈺就有了有關航太的夢想。高中班主任趙雯老師回憶道:“周承鈺性格有點倔,在學習中遇到難題不搞明白甚至不願意吃飯睡覺。高中三年,她一直在為自己的夢想努力著,成績不錯。”高考結束後,當周承鈺得知地處湖南長沙的國防科技大學有飛行器系統與工程專業時,覺得這個專業離夢想最近,便毅然填報。畢業後,又毅然奔赴文昌航太發射場。
工作以來,周承鈺每次定崗都不一樣:一級連接器配氣臺、二級連接器配氣臺、後端工作站,動力箭上……對一個測發經驗並不太多的小女生而言,每一次面對換崗都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為不同的崗位對人員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差別巨大,充滿挑戰。但周承鈺每次都能用自己的聰明和努力儘快適應崗位,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這裡壯美升空、舉世矚目。那一天,周承鈺眼含熱淚對著電話説:“媽媽,我的夢想實現了!”
“一大批航太青年挑大梁、擔重任,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今年5月2日,國家領導人給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空間站建造青年團隊回信,向航太戰線全體青年致以節日的祝賀,強調“建設航太強國要靠一代代人接續奮鬥。希望廣大航太青年弘揚‘ 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太精神,勇於創新突破,在逐夢太空的征途上發出青春的奪目光彩,為我國航太科技實現高水準自立自強再立新功。”
翻開資料,一個個鮮活的數據躍然紙上:平均年齡33歲,他們當中博士學歷佔比3.4%,碩士學歷佔比32.6%。年輕有為,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科技人員身上最鮮明的特質;這裡,青年學子的人生與國家的奮鬥同頻共振,與民族復興緊緊相連。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高考季、畢業季,祝願所有莘莘學子都夢想成真、一飛沖天,用奮鬥之筆書寫偉大夢想,讓星辰大海照亮前進的征途。
(作者:黃國暢 胡煦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