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太空:放飛“天舟”的航太人

發佈時間: 2022-05-10 02:42:0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何玲 黃國暢 | 責任編輯: 楊佳

此刻,耀眼的火光劃破如墨的夜空、點亮綿長的海岸。

觀瀾千年的古城紫貝,在這個和煦美麗的夜晚,目睹了文昌航太問鼎蒼穹的又一次起航,見證了中國航太向天圖強的又一次壯美出征。

5月10日淩晨,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在文昌航太發射場成功發射,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在放飛“天舟”的日夜風雨裏,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的系統工程師們以夢為馬、奔跑問天、不辱使命,用一個個感人瞬間和行動,靜靜詮釋著文昌航太人築夢太空的滾燙初心,在發射場律動起昂揚的青春之歌。

築夢太空,這個夢不止

高級工程師郭學文,是文昌發射場首席氣象專家,雖然參與執行西昌、文昌兩個發射場的發射任務早已超過百次,親歷見證了西昌航太走向輝煌、文昌航太發射壯大的壯闊歷程,但每次任務,他都一如首次參加般細微謹慎。

作為恢復高考後的那批大學生,1982年從中山大學畢業後,郭學文就懷揣著“知識報國”的想法走進大涼山,加入西昌航太的逐夢方陣,一幹就是40年。研發西昌發射場雷電檢測預警系統,推動中心氣象預報能力邁出資訊化建設第一步;轉戰海島、二次創業,帶領團隊從零開始構建文昌發射場氣象預報能力建設,實現中心氣象預報能力從大山走向大海的跨越。青絲換白髮,郭學文懷揣的那個“知識報國”的夢,在受到習主席親切接見合影后,在親耳聆聽領袖殷殷講話囑託後,愈發地熾熱滾燙,帶領著文昌發射場氣象團隊戰鬥在航太發射任務的前沿,不斷提升氣象預報能力,為問鼎蒼穹奮力衝鋒。

郭學文

因為兒時觀看“神舟”發射新聞畫面而傾心航太,同樣的情緒亦流淌在“90後”助理工程師莊佳泰身上。作為文昌發射場氣象團隊中茁壯成長的“新星”,走上崗位僅2年多,莊佳泰已經參與到了此次任務氣象預報保障中。從最初“預報考核連走麥城”到如今“任務預報會商侃侃而言”,期間是無數日夜與雲圖數據的博弈,更是無數次訓練考核的摔打。每當頂著星星上班下班,莊佳泰在仰望星空時,總能感到星辰大海的夢想是那麼真切,奮鬥航太的熱血是那麼澎湃,就像習主席講的“文昌是我們最有前景、夢圓航太的發射場”,一掃滿身疲憊,獲得激揚滿格的力量。

應用淺層風預報技術保障船箭組合體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生成數值技術定量化預報産品……為保障好此次任務,為船箭飛行提供更加精準的預報,是莊佳泰和氣象團隊同事們連續奮戰好幾週的心血,亦是他們牢記囑託、突破創新、爭創一流的宣言和行動。

這一夜,“天舟”第四次出征的壯美將在他們手中開啟,無數晶瑩的夢想將再一次被火箭升騰的烈焰照亮,匯聚起文昌航太人征戰太空的強大正能量。

勇當使命,這份力不減

顆顆螺釘連著航太事業,小小按鈕維繫民族尊嚴。這句印刻在每一名航太人筆電扉頁上的標語,守望著西昌航太走過20多年的風雨歷程,時刻向祖國和人民報告著——每一名“溝裏人”從未忘記自己從大山走向大海的使命是什麼。

高級工程師朱良平,至今還清晰的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那段負重無眠的日子。

接連遭受發射失利之後,一支由技術部科技人員組成的系統工程師隊伍應運而生,走上各個系統各個崗位,擔當總體責任人,負責總體設計、品質把關和技術監督工作,用一次次精益求精的把關、一次次萬無一失的攻堅,護航長征火箭一次次成功點火,開啟了中心品質建設發展和測發能力建設的嶄新局面。

發射場青年係工團隊

從西昌到文昌,朱良平們將“顆顆螺釘連著航太事業,小小按鈕維繫民族尊嚴”的信條融入了骨血裏、刻進了行動,在山海問天的征程上開始了新的長征。

“習主席強調,此次任務‘意義重大、使命非凡’。把好品質關,守好安全關,我們總體人義不容辭。”作為此次任務發射場的測發系統技術主管,朱良平帶領團隊,圍繞任務重大技術狀態變化,系統梳理了風險關鍵點,制定完善了近百項預案措施,為任務實施編織了牢固的“保險”。

“此次任務發射窗口窄、流程優化多和技術狀態變化大,並且是發射場首次實施液氧煤油並行加注,任務實施難度和風險挑戰非常大。”低溫加注系統高級工程師張青所在團隊,連續20多天加班至淩晨,梳理識別液氧煤油並行加注的薄弱環節,針對預想的100多種故障模式,分別制定詳細的故障處置預案,確保加注過程一旦出現異常可以高效、及時、準確的處置。

勇當使命,燃情拼搏。當文昌發射場再一次迎來驚艷世界的點火,中國空間站建造的大幕悄然拉開。自2016年,長七、長五兩型火箭成功首飛以來,文昌航太人已陸續將“天問”“天和”“嫦娥”“天舟”成功送入太空。驀然回首,從長七火箭第1次的驚世出鞘到“天舟”第4次的飛向天宇,文昌航太人在這條新的“長征”路上已經足足走過了6年春秋,書寫了民族航太夢想千年的芳華。而每一次的騰飛,其背後都是艱苦奮鬥、求實創新、團結奉獻的西昌航太精神和海島創業精神在支撐,時至今日仍在薪火相傳。

奉獻航太,這份情不變

“我的寶貝,當你醒來的時候,媽媽已經進場了,答應陪你過的生日,又失約了。親愛的寶貝,不能陪伴見證你成長的快樂,媽媽心裏同樣遺憾,但是,媽媽選擇了這項神聖的事業,已經做好了奉獻的準備……”這是任務啟動進場前,低溫加注系統工程師鄭艷寫下的話語。這段話語,鄭艷並沒有舍得讓孩子看見,卻讓人們讀懂了航太人忠誠奉獻的心聲。

鄭艷

鄭艷和愛人樊晶都是中心技術部的系統工程師,他們雙雙奮戰在發射任務關鍵崗位。鄭艷是低溫動力系統工程師,樊晶是氣象系統工程師,小兩口長年奮戰在發射場任務一線,只得把年幼的孩子留在海口家中交由老人照顧。此次任務中,火箭加注狀態變化大,鄭艷就和低溫加注團隊的同事們宅在加注控制間,時刻關注著加注系統狀態,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腰疼得都直不起來,把止疼片和水一吞,又繼續戰鬥。

自文昌發射場步入高密度航太任務發射期以來,發射場上人員和設備狀態轉換頻繁,工作量顯著增加,只知日期、不知星期,只知發射日、不知節假日,一個月下來,常常只能休息兩三天。對航太人來説,工作上的苦不算苦,怕的是心裏的那份對家庭的虧欠。可是他們卻守著這份事業、這份使命,默默奉獻,甘之如飴。

氣象系統高級工程師楊道勇,長年輾轉于西昌、文昌兩個發射場,參與兩場重大航太發射任務氣象保障,與父母愛人孩子分居長達十餘年。從戀愛到結婚,再到孩子出生長大,他陪伴家人的時間每年不超40天。

低溫動力系統工程師孫一龍與愛人趙興娜雖同在技術部工作,但不在同一個系統,任務忙起來兩個人見面的時間很少。結婚8年以來,他和愛人一次次推遲要孩子的計劃,把全部的重心都投入到了任務工作中……

山海問天黨旗紅,矢志航太永不悔。這群放飛“天舟”的航太人面對忠與孝、情與義、樂與苦的重重考驗,在建設世界一流航太發射場的新征程上,演繹著新時代文昌航太人忠誠使命的鐵血丹心和豪情壯志。

(作者:何玲 黃國暢 屠海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