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場“部長通道”:關於6G、支援中小企業、河湖長制,部長這樣説[組圖]

發佈時間: 2022-03-08 12:12:3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倫曉璇

中國網北京3月8日訊(記者 董寧)2022年3月8日上午9時,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結束後舉行“部長通道”採訪活動,邀請部分列席會議的國務院有關部委負責人通過網路視頻方式接受採訪。中國網現場直播

聚焦“部長通道”-新華網

  3月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舉行第二場“部長通道”採訪活動。圖為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創新不問出身,不管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能作為創新的主體


在回答記者關於如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提問時,王志剛表示,走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企業這個市場主體必然要成為創新主體。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企業在創新能力、創新水準、創新貢獻上已經有很大的提高,在創新決策、創新組織、創新投入、創新成果的轉化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首先從投入方面來看,去年整個全社會研發投入是2.79萬億人民幣,其中76%是企業投入的,這個投入強度非常大。二是在創新成果的轉化方面,剛才講3.7萬億的技術合同交易額,其中90%來自企業。三是在研發組織方面,國家重點研發計劃79%是由企業牽頭或者企業參與的。同時,高鐵、5G、核電、新能源汽車以及科技冬奧、抗疫,很多都是企業在其中發揮著牽頭或者主力作用。同時還有一個趨勢,原來企業更多的是技術改造,現在在技術創新、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方面,企業也逐步成為主力。

下一步,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也是科技部以及國家要持續做好的一件事情。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高科技企業要成為市場經濟主體的關鍵力量。要讓企業承擔更多的科技項目,讓企業能夠有更好的政策環境。要引導企業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面向”要求,既考慮國家導向,也考慮企業發展,也考慮市場回報,在這幾方面能夠實現共贏。要鼓勵企業聚集更多的人才,在産學研聯盟中發揮牽頭作用,能帶著更多的大學、科研院所以及中小企業一起來搞創新。

要強調的是,創新不問出身,不管是大企業、中型企業還是小企業,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能作為創新的主體,只要自己能夠有這個能力,就會在國家層面上提供機會。對科技型大型企業,重點是怎麼樣牽好頭,怎麼樣當好盟主、當好鏈長。對中小企業,重點是怎麼能夠在科技創新方面、在專門産品方面有自己的特長,通過科技創新能夠不斷進步、不斷發展。

要通過國家高新區來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國家高新區從中關村開始,已經發展三十多年,發展數據非常可觀。剛才講企業佔整個全社會研發投入76%,國家高新區內企業的研發投入佔全國企業研發投入的50%。在國家高新區裏的每人平均勞動生産率是全國平均水準的將近3倍,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僅為全國平均水準的1/3。還有一些數據,説明高科技企業必然産生高品質發展。在這方面,我們共同關注,共同為高科技企業、為企業的發展創新營造更好的生態環境。

  3月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舉行第二場“部長通道”採訪活動。圖為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肖亞慶。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


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肖亞慶:我國5G網路目前世界最領先、最大規模,考慮為下一代通信技術6G的發展提前謀劃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肖亞慶表示,5G的發展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5G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應用的機會,未來5G的快速發展具有良好基礎。

現在我國5G網路是世界最領先、最大規模的,基站總數已經超過了142.5萬座,實際連接的用戶也超過了5億。大家感到了生活和工作的方便,很多應有場景不斷涌現。剛剛非常成功舉辦的北京冬奧會上,大家沒有親臨現場觀看賽事,其實很多是5G技術的應用,使大家的體驗更加豐富。

下一步,我們還是要在基站建設上進一步下功夫,今年力爭超過200萬座,打好網路基礎。同時,應用方面,要在已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和豐富應用場景,使得大家方便工作,特別是方便大家的生活。我們也鼓勵更多的應用案例、應用場景、應用軟體、應用實踐不斷涌現,我們將做好推廣和引領示範,使得5G的應用更廣泛地涌現出來。

5G發展過程中,各行各業要形成合力、相互融通,使得5G的發展在技術上保持領先,更多創新。在發展5G的同時,考慮下一代通信技術的演進方向、演進技術路線,為下一代通信技術6G的發展提前謀劃,提前做好部署,這也是5G發展的成果,也是5G未來發展的延續。

3月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舉行第二場“部長通道”採訪活動。圖為水利部部長李國英。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河湖長制取得顯著成效,基本每一條河流、每一個湖泊都有人管、有人護


在回答記者關於河湖長制的提問時,李國英錶示,河湖長制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是經黨中央正式批准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這項制度從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旨在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綠水青山的熱切期盼。因此,這項制度的建設和實施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人民群眾的廣泛擁護和積極響應。目前,這項制度的建設和實施至少取得了三個方面的顯著成效。

一是責任體系全面建立。各地全面建立了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河湖保護治理管理責任體系,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省級總河長。在省市縣鄉四級設立了河湖長30萬名,設立了村級河湖長,包括巡河員、護河員等90萬名。現在可以説,基本上我們每一條河流、每一個湖泊都有人管,都有人護。

二是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國家層面,建立完善了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國務院領導同志擔任召集人,18個成員單位密切配合,加強對全國河湖長制工作的統籌和組織領導。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遼河、太湖7個流域建立省級河湖長聯席會議機制,7大流域管理機構分別與流域內各省、區、市河長辦建立協作機制,以流域為單元,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聯防聯控聯治機制也已形成。省市縣三級都設立了河長辦,建立完善本轄區內部門聯動協調機制,也就是説,在本轄區內凝聚起了河湖保護、治理管理的強大合力。

三是河湖面貌持續改善。各地充分發揮河湖長制制度優勢和積極作用,針對江河湖泊存在的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突出問題,因地制宜,對症下藥,精準施策,重拳整治河湖亂象,依法管控水空間,嚴格保護水資源,加快修復水生態,大力治理水污染,河湖面貌發生了歷史性改變,越來越多的河湖恢復生命,越來越多的流域重現生機,越來越多的河湖變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