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何敬麟:探索教育之路,謀求低碳發展

發佈時間: 2022-03-08 08:30:1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佳

何敬麟是澳門何氏家族第四代傳人,澳門著名社會活動家何賢之孫,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之侄。受家族熏陶,何敬麟很早就投身內地建設,先後在廣州開設了3家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共引入近百家港澳青創企業落戶廣州,2021年底成功當選澳門廣州社團總會會長。

今年兩會又在進行時。借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立的歷史契機,基於自身長期的調研實踐與思考,何敬麟再一次履行全國人大代表的職責,立足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提出多條具有現實性和創新性的建議。


推動中國文化特色課程體系建設

“澳門學生的國家認同與中國文化認同度非常高,同時澳門因為人才短缺,教育內容建設能力不足,亟需優質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教育內容補給”。何敬麟代表發現,國際學校以及海外的課程體系與中國大陸通行的課程體系並不相同,但其思想內涵並非完全不能相容。就拿國際流行的IB課程體系來説,它只提供一般性的原則指導,不同學校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基礎的教學內容。因此,完全可以將中國文化內涵與愛國主義精神有機地融入到各類課程體系之中,培養出兼具中國文化認同與愛國主義情懷的新時代國際人才。

由此,何敬麟代表建議,要推動中國文化特色課程體系的建設,打造中國文化特色課程體系資源庫。同時,建議選取特定澳門中小學作為中國文化特色課程體系的試驗場,實現中國文化特色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傳播。


建設三茶(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統籌發展’的理論,為茶類人才培養提出了要求、指明瞭方向”。何敬麟代表指出,目前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足,單價較低,缺乏自主品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培養茶類國際化人才是關鍵。由於大陸茶學專業從屬農學,三茶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受限明顯,不能滿足中國茶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需要。而澳門借助“一國兩制”以及國際化城市的地位,在培養茶類國際化人才上優勢明顯。

由此,何敬麟代表建議在橫琴粵澳深合區建設三茶(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一方面儘快構建具有國際標準的三茶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設立國際茶學院,為三茶國際化人才培養提供充足的體系保障;另一方面,也要探索建設國際茶文化創意創新産業基地,建立澳門茶葉標準體系,從而讓三茶國際化人才的培養能夠切實反哺中國茶産業,帶動中國茶産業高品質健康發展。


澳門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何敬麟



在粵澳深度合作區規劃建設國際碳交易所

“作為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和全世界核證減排量一級市場上最大的供應國,中國長期以來缺少國際碳市場定價話語權,在整個國際碳交易産業鏈中處於低端”。何敬麟代表指出,澳門特別行政區作為中國政府對外重要的經濟、金融交流的窗口,在推動碳交易國內國際接軌上有著天然的優勢,可以在粵澳深度合作區規劃建設國際碳交易所。

因此,何敬麟代表建議:第一,建立國際碳交易所,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環境資源要素配置與金融服務。第二,貫徹落實國家雙碳發展目標,完善全國碳交易市場佈局。第三,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展特色綠色金融産業。第四,構建國際碳交易與金融服務平臺,提供方位綠色跨境碳交易與金融服務。第五,建立特色跨境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碳交易市場建設。


將橫琴粵澳深合區建設成低碳發展先行示範區

“橫琴可通過先行先試,探索率先實現碳達峰,並通過有效交易機制實現碳中和,為東部發達省市及中西部地區相關産業園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並提供可複製、推廣的經驗”。何敬麟代表表示,將橫琴粵澳深合區建設成低碳發展先行示範區,這將有利於橫琴粵澳深合區綠色低碳産業創新和集聚發展,有利於促進粵澳“雙碳”領域深度合作,同時有利於探索應對歐盟徵收碳關稅對外向型企業的影響。

圍繞低碳發展先行示範區的規劃設計,何敬麟代表總計提出六條建議:做好頂層規劃;優化供能結構;完善綠電交易機制;開展碳排放抵消、碳稅等機制試點;籌備國家碳交易所;設立中國—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碳關稅)智庫機構。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