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濃濃深情守“墩墩” 敬業專注“熊貓人”

發佈時間: 2022-03-03 18:44:0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李佳

中國網3月3日訊  近日,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火遍全世界,其胖乎乎、圓滾滾的形象收穫了大批粉絲。如果把冰墩墩的塑膠外殼褪去,你會發現,小傢夥的真身還是那只熟悉又可愛的大熊貓。大熊貓作為重大賽事的吉祥物,可追溯至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盼盼、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福娃晶晶,再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冰墩墩。大熊貓是國際最受歡迎的動物之一,其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人們的心。大家為新生的大熊貓歡呼雀躍,被大熊貓直播頻道中憨態可掬的熊貓寶寶所深深吸引……

曾文,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飼養員,工作13年來,跟大熊貓朝夕相處,他熟悉各年齡段的大熊貓飼養管理,和同事集體攻克大熊貓“三難”問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雅號—“熊貓人”。作為2021“都江堰工匠”獲得者,曾文和大熊貓之間有難分難捨的情緣。

朝夕相處 他破譯了“熊貓密碼”

3月1日上午,暖陽照耀,隨著氣溫的持續回升,春天的腳步已來臨。上午8點,曾文就早早到達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目前,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共有四個基地,臥龍核桃坪基地、神樹坪基地、雅安基地和都江堰基地,曾文會根據不同需要在四個基地輪轉工作。

穿好工作服、雨靴,進入圈舍清掃。“清掃的同時還要仔細留意昨日採食情況、排泄情況,以及熊貓的精神狀態。”清掃完外舍,將新鮮的竹葉擺放好,這時,休息了一個晚上的大熊貓早已急不可耐。選個舒適的位置坐下,一手持竹,一手啃食,撕、扯、咬,再撕、再扯、再咬,有時是兩手共用、有時是四肢並用,在持續半個多小時的進食時間裏,給了遊客足夠的觀賞角度,其憨態可掬的萌萌樣引來了不少的讚嘆聲。

喂食竹子後,曾文開始準備精飼料了。當天的早餐飼料是胡蘿蔔和饃饃,饃切塊、胡蘿蔔切條。在盼盼園5號圈舍,大熊貓秀陽已經等不及了,這只兩歲半的熊貓正處於成長期,在室外吃飽了竹子的秀陽回到圈舍等著投喂。或許是等得久了點,他嘴裏發出“咻咻”的叫聲,沿著圈舍走了兩圈才乖乖坐下。被投喂不過癮,秀陽伸出手掌作討要狀。這時,曾文就會哄它坐好,一塊投喂完畢後,再輕輕點一下秀陽的鼻子。這個親昵的動作語言仿佛是在説,“秀陽乖,吃得很好。”早餐定時定量投喂完畢後,秀陽便自個兒開始到戶外玩耍了。

走完了這個圈舍,再往下一個圈舍,在與大熊貓的朝夕相處中,曾文熟悉了各年齡段大熊貓飼養管理,包括情感表達、生長、發育規律等。“就好像朝夕相處的親人,不用説話,就能解鎖全部密碼。”

攻堅克難 成長為優秀“熊貓人”

今年36歲的曾文,和大多數80後一樣,趕上了保護熊貓、研究熊貓的好時代。“小時候,我的一位長輩就是大熊貓科研人員,或許是受他感染,我也特別喜歡熊貓,大學學的是動物學專業,畢業後自然而然當了一名熊貓飼養員。”飼養大熊貓,存在著“三難”問題,“發情難、配種受孕難、育幼存活難”。可曾文和同事們硬是憑著細心、耐心和精心,如今已將“三難”問題成功攻克。

在曾文13年的工作生涯裏,他印象最深的是工作的第3年,飼養極低體重50多克大熊貓的故事。“大熊貓幼仔出生時平均體重100多克,而極低體重的幼仔,飼喂難度大,要保證它們的存活,對飼養員來説是極大的挑戰,這要求我們的工作要更加精細。大家集體討論一致通過餵養方案、24小時不停堅守,十多天吃住在大熊貓人工育幼室。最終,這只大熊貓成功存活。

”大熊貓通常一年交配一次,發情期主要集中在3、4月份。可交配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方喜歡另一方沒感覺的情況,這時候,不僅需要善於觀察、抓住時機,還需要創造條件。“通過培訓讓熊貓學習交配方法;人工輔助模擬發情的叫聲;打‘埋伏戰’不讓雙方見面從而激發另一方的興趣。”

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曾文逐漸成長為大熊貓人工育幼核心技術骨幹,飼喂存活大熊貓幼仔150余只,完成100余只大熊貓食物轉化,並實現存活率100%。參與大熊貓繁殖交配工作1000余次,能夠獨立完成人工取換仔、人工採奶等核心技術工作。13年來,曾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每一項工作,用實際行動為大熊貓保護研究事業譜寫出了華美的樂章。

用愛陪伴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當天,好天氣加上最近“冰墩墩”的頂流效應,參觀遊客較多,大家紛紛拿出手機拍照、錄視頻,被大熊貓實力圈粉。遊客任珊和閨蜜一起來參觀大熊貓,她告訴記者,“大熊貓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狀態,以及半夢半吃的懶萌懶萌,不就是太多年輕人幻想當中的美好‘熊生’嗎?沉浸在大熊貓閒適的慢生活中,對於我們來説,既是對快節奏都市生活的短暫逃離,也是對自身內心對此嚮往的一時滿足。”遊客彭翔宇和家人一起參觀遊覽,作為都江堰人,他説大熊貓的故事伴隨他成長,特別是冬奧會冰墩墩形象大火之後,“更加喜愛熊貓了,大熊貓不僅是我國的國寶,並是世界的‘和平使者’,是團結和友誼的象徵。”

正因為他兢兢業業、精湛嫺熟的工作業績,受到大家的認可,因此獲得“都江堰工匠”稱號,曾文表示,這既是對他之前工作的肯定,亦是對未來工作的鞭策,目前,他主研科研項目有《大熊貓人工育幼、半人工、全人工及母獸帶仔(0-120日齡)生長髮育對比研究》,帶領人工育幼團隊攻堅克難,並充分發揚“傳幫帶”精神,開展人工育幼技術授課、實踐培訓,為國內外大熊貓科研合作單位和單位內部培養10余名人工育幼技術人員。曾文説,作為“熊貓人”,今後將繼續和同仁一道,把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創新務實融入到大熊貓的保護事業當中去,為推動大熊貓文化建設,致力於大熊貓文化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盡心傾力。(供稿:都江堰市融媒體中心繆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