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繽紛國樂奏響四百年晉商會館古樸歷史建築煥發新生機[組圖]

發佈時間: 2022-02-19 13:33:2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倫曉璇 | 責任編輯: 劉楨珂

“會館有戲”系列演出之“遇見顏料”在顏料會館精彩上演。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攝


中國網北京2月19日訊(記者 倫曉璇)已有400多年曆史的晉商會館穿越歷史的塵埃,再次回歸於人們視線,在古樸國風與創意潮流的涌動中綻放光華。2月18日晚,由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辦的“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北京行”城市形象特色採訪活動走進北京市東城區,“會館有戲”系列演出之“遇見顏料”在顏料會館精彩上演。

顏料會館位於東城區青雲衚同22號,由山西省顏料、桐油商人建於明代,是歷經多次修繕保存至今的晉商會館之一,2009年由天街集團修繕完成後擔負具體運營工作。

本場演出突出“民樂+”理念,融合多樣藝術門類,展現中國傳統文化魅力。演出由北京演藝集團策劃、創排,旗下北京民族樂團、北京歌劇舞劇院、中國雜技團共同呈現。以民樂為主,融合京劇、嗩吶、舞蹈、雜技等演出形式,分為“繽紛之夜”“千古晉風”“花好月圓”“楊柳新枝”“小巷情深”五部分。除舞臺演藝區,現場還設置了樂器製作展示區,老師傅現場製作二胡、琵琶、中阮,吸引觀眾們駐足。現場以鑼定場,以鼓代掌,前後兩部分區域讓觀眾充分融入到會館氛圍中,雜技柔術舞袖,民樂弦琴笛阮,經典的曲目、精彩的演奏,融入沉浸式表達,帶領現場觀眾穿越時光隧道,共同領略中華國樂的意境之美。

此次演出由北京曲藝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李菁,北京民族樂團二胡演奏員于海音主持,匯聚了北京演藝集團旗下文藝院團的多名優秀演員,杜朋朋、宋藝博、曹凱以及玖樂室內樂組合等先後亮相,同時還特別邀請到青年京劇表演藝術家、梅派傳人鄭瀟以及樂器製造大師李樂平。多樣藝術門類的融合演繹給觀眾帶來一場具有北京特色、山西風韻的精彩演出。

演出入場環節通過民樂曲和戲劇表演《衚同回聲》開啟,營造了一個輕鬆諧趣的沉浸空間,輕鬆歡快的氛圍從顏料會館“漫延”到室外空間,引領嘉賓進入觀演狀態,觀眾們徜徉在絲竹聲聲裏,步入顏料會館。演出以絳州鼓樂脈動的鼓點作為開場,與會館文化相呼應,把觀眾帶到千里之外的太行山側。京劇和民樂伴奏《貴妃醉酒》又將觀眾拉入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中,京腔京韻訴説著古都北京的歷史名城魅力。雜技、古彩戲法、三弦、薩克斯等精彩演繹的節目則是傳統藝術經典的再度創新,展現了多元融合的藝術發展趨勢,時尚元素與歷史積澱的結合,突出了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彰顯了會館文化的勃勃生機。

為充分利用會館小而精、小而美的空間,北京演藝集團充分調動集團旗下創作骨幹,基於顏料會館特有的演出空間和文化以“民樂”進會館為主題展開創作。在演出中融合具有濃厚山西風韻的樂器唱法,鑼鼓嗩吶和山歌、西方樂器、雜技藝術等,抒情婉約中帶著激情高亢,讓觀眾久久回味,沉浸其中。

“能夠在這樣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戲臺上演出,我感到十分榮幸。在這個充滿歷史底蘊的戲臺上,很多前輩藝人們登臺獻藝留下‘劇院魅影’,這也激勵著我做好民族文化傳承者,別丟祖師爺的臉。”北京曲藝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菁説。

文藝院團演出進會館舊址是北京市推出的文化惠民新品牌,是首都文化建設的創新之舉。聚焦打造會館演藝新空間,讓更多文藝精品走進群眾生活,形成市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新消費,繁榮興盛首都文化。近年來,東城區、西城區積極推動會館遺址保護利用工作,通過推動文藝院團演出進會館舊址,進一步拓展會館舊址活化利用途徑,更好發揮中軸線文化功能,讓以會館為代表的歷史建築重新煥發光彩;著眼激發文藝院團生機活力,在為傳統戲曲、曲藝等優秀文藝內容資源拓展演出空間的同時,通過市場機制增強文藝院團創新創造活力,推出更多“小而美”“小而精”的演出節目,持續打造“會館有戲”文化品牌,形成“好戲在會館”的生動局面。

演出入場環節通過民樂曲和戲劇表演《衚同回聲》開啟,營造了一個輕鬆諧趣的沉浸空間。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攝

演出以絳州鼓樂脈動的鼓點作為開場,與會館文化相呼應,把觀眾帶到千里之外的太行山側。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攝

京劇和民樂伴奏《貴妃醉酒》將觀眾拉入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中,京腔京韻訴説著古都北京的歷史名城魅力。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攝

京劇和民樂伴奏《貴妃醉酒》將觀眾拉入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中,京腔京韻訴説著古都北京的歷史名城魅力。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攝

“會館有戲”系列演出之“遇見顏料”在顏料會館精彩上演。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攝

演出以絳州鼓樂脈動的鼓點作為開場,與會館文化相呼應,把觀眾帶到千里之外的太行山側。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攝

“會館有戲”系列演出之“遇見顏料”在顏料會館精彩上演。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攝

雜技、古彩戲法、三弦、薩克斯等精彩演繹的節目則是傳統藝術經典的再度創新,展現了多元融合的藝術發展趨勢。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攝

雜技、古彩戲法、三弦、薩克斯等精彩演繹的節目則是傳統藝術經典的再度創新,展現了多元融合的藝術發展趨勢。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攝

樂器製造大師李樂平現場製作二胡。中國網記者倫曉璇攝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