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佛山12月20日訊(記者楊佳)在全國首屆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博士後工作成果展示會現場,一層層綠色的蔬菜在LED燈的照耀下格外搶眼。
“這是家庭式的蔬菜栽培機”,佛山鯤鵬現代農業研究院黃志堅走上前來告訴記者。
黃志堅向記者描述了它的應用場景,“在家庭可以做成陽臺農業,通過水培的方式,一個月收穫一茬蔬菜,只需要一次加入營養液。”
這個項目背後有哪些科研工作作為支撐呢?黃志堅告訴記者,主要在燈具的開發、光照時間和強度以及水肥的控制等方面都有設計。他解釋説,不同的植物對光譜的反應不同,藍紫光對葉菜生長較好,而紅橙光對果蔬類生長更有益,因此根據不同的蔬菜品種,開發不同顏色以及亮度的燈光進行調節。同時通過水肥控制,還可以實現蔬菜的營養強化、品質優化。例如,某種微量元素的定量添加,以及果蔬味道的強化或減弱。
現在各類不斷成熟的産品和種植技術,都是科研人員不斷努力的結果。
黃志堅把記者帶到了農産品展示區,他拿起一個蘋果遞給記者,“你看看這個頭,聞聞這味道,隔著口罩都能聞到清香。 這是脆甜型”,他對記者説。
標簽上寫著:“華紅2號”,2020年通過新品種登記,平均果重320克,果肉淡黃色,肉質松脆,汁液多,味酸甜濃郁,有香氣。
説到新品種,黃志堅解釋説,一個新品種的誕生,其實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培育這些新水果大約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這意味著,2010年之前,科研人員就開始為“華紅2號”的項目忙碌了。
在我驚嘆之餘,黃志堅手指一旁的家豬模型説,“培育畜禽品種的時間更長……”
中國農業科學院展臺展出了兩百多件科研成果轉化産品,有螺螄粉、牛肉乾等加工食品,也有玫瑰鮮花超微細胞液、蜂膠膠囊等美容護膚保健品,吸引了大量觀眾參觀交流。
中國是農業大國,但還並不是農業強國。其中,種子是一個薄弱環節。展臺上一排農作物種子,自然也少不了受到關注。
對於育種的問題,黃志堅告訴記者,他並不掌握全部情況,但願意分享兩個故事。
有一個番茄培育項目。科研團隊為了找出口感更好的番茄,專門找了兩百多人對四百多種番茄進行品嘗評分。通過基因組學分析,找出9億鹼基對、3.5萬基因與33種決定番茄風味物質的關係,花費了2年時間培育出了“深愛”1號番茄。如今,深愛系列共推出了10個品種,含有番茄紅素的紅番茄、含有黃酮的黃番茄、含有花青苷的紫番茄……
黃志堅説,現在這個産品很成熟,項目已經獲得融資,不斷在市場上推廣。
這個項目是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黃三文帶領的團隊在做科研攻關。那一年,這項研究登上國際知名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封面。
另一個是馬鈴薯育種的項目,也是黃三文帶領的團隊在科研攻關。他們用馬鈴薯二倍體替代四倍體育種,用雜交種子替代薯塊繁殖,突破了百年來馬鈴薯育種的難題。用2克種子就可以種植1畝地,以往則需要200公斤馬鈴薯塊莖。
黃志堅説,其實他想表達的是,我們一直在努力。這個過程也許很緩慢,隨著政策引導和發展環境的完善,大家對未來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