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新疆阿勒泰牧民冬季大轉場 千年古牧道上的守護者

發佈時間: 2021-09-10 09:33:4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趙娜



2021年9月7日,福海縣喀拉瑪蓋鎮紅山嘴夏牧場“護牧分隊”民警幫助牧民轉場。張家旭攝影

每年轉場季,那裏都會有成千上萬的牛羊駝馬,在哈薩克人的帶領下,翻山越嶺,浩浩蕩蕩,煙塵滾滾,牲畜嘶鳴,場面震撼壯觀。吸引著眾多旅遊和攝影愛好者。這裡就是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

隨著四季的變遷,這裡的哈薩克族牧民都要趕著牛羊進行換季轉場。轉場時,牧民們攜子女及親屬,組成駝隊,帶著帳篷、生活用品,趕著畜群一起大遷移,逐水草輾轉而居。

千百年來,牧民們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節利用不同高度草場的遷徙遊牧方式。當地牧民大轉場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轉場時,牧民趕著牲畜將通過19條千年古牧道,至今仍保留著目前在中國乃至世界最長和最完整的遊牧遷徙路線。喀拉瑪蓋鎮紅山嘴夏牧場——中牧場——沙爾布拉克春秋牧場——喀拉瑪蓋鎮冬牧場。

9月初,筆者來到福海縣喀拉瑪蓋鎮紅山嘴夏牧場,山巔已有白雪覆蓋。山腳下,綠草如茵,馬兒奔騰。

隨著天氣逐漸轉冷,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牧民陸續開始將牲畜從夏牧場趕至中牧場和沙爾布拉克春秋牧場。

新疆阿勒泰福海邊境管理大隊抽調所屬阿拉善、紅山嘴口岸邊境派出所10名民警成立護牧分隊,分兩組隨牧作業,服務牧民轉場。加大對“重點時段”“重點路段”的巡查力度,認真勘察路線,隨時關注天氣變化,維護秩序,宣傳邊境法律法規,破解轉場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幫助牧民及牲畜安全到達牧場。

9月7日一大早,筆者跟隨護牧分隊民警一起出發,感受轉場途中場面的壯觀和路途的艱辛。

天朦朦亮,紅山嘴口岸邊境派出所就傳來了汽車的轟鳴聲。淩晨06點整,護牧分隊民警就來到了牧民阿爾哈爾·奴熱力汗的家中,幫助他一起裝運轉場物資。

由於家中缺勞動力,民警的到來,阿爾哈爾·奴熱力汗很是高興。

他告訴筆者:“每到轉場的時候,派出所民警都會來幫忙,解決一些困難。這幾年轉場,沒有一頭牲畜丟失和死亡,都很順利。”

筆者從阿爾哈爾·奴熱力汗那了解到,每次轉場前,派出所民警都會挨家挨戶的開展邊境法律法規宣傳,防止發生牲畜越界,幫助牧民合理規劃轉場時間和線路。為減輕牧民轉場壓力,牧民的一些大件生活物資,都會用派出所的皮卡車提前拉運到轉場地。輕裝上陣,這也大大縮減了轉場時間。


2021年9月8日,“護牧分隊”民警幫助牧民轉場。張家旭攝影

半個小時後,我跟隨民警騎馬趕著浩浩蕩蕩的牛羊群踏上了轉場路。

雖然是九月,但是山上的淩晨的氣溫已達到零度,伴隨著陣陣冷風,穿著警用大衣的我,依然凍得瑟瑟發抖。

剛走沒多遠,就傳來了牧民的呼喊聲,原來是有三隻羊不知什麼原因沒能跟上轉場隊伍。只見走在我身旁的民警李源,左手緊拉韁繩,再向左一拽,右手掄起馬鞭,“啪!”的一聲,胯下的馬匹立即調轉方向飛奔出去。不一會,三隻白色的山羊就跟了上來。


2021年9月8日,“護牧分隊”民警幫助牧民轉場。張家旭攝影

看著民警騎馬技術如此嫺熟,不禁讓人嘖嘖稱讚。“這牧羊人也太帥了!”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可可托海牧羊人》那首歌,唱了起來。

“我們這的民警多數都會騎馬,這也是我們牧業警察的必修課。”民警李源聽到歌聲後,靦腆的笑了。

“那我以後就叫你牧業警察了!”聽到他稱自己是“牧業警察”,我感覺這樣稱呼再貼切不過了,連連叫好。

“為了節省轉場時間,牧民都會盡可能選擇走直線,翻山越嶺,路上有些地方不是很好走,你儘量跟著我們走。”聽他這麼説,騎馬水準一般的我心裏不禁捏了一把汗。

大概走了兩個多小時,太陽升了起來,暖洋洋的太陽照在身上,很是愜意。我脫下大衣放在馬背上。不一會,一陣山風吹來,我又趕緊穿了起來。

“別著急脫大衣,小心著涼。等到中午就好了。”民警李源提醒我説。



2021年9月8日,“護牧分隊”民警幫助牧民轉場。張家旭攝影

十二點左右,山谷下的一條小河攔住了我們的去路。羊群紛紛跑到河邊喝水,我們也下馬休息了。

這時,阿爾哈爾·奴熱力汗拿來了一個保溫壺,剛打開蓋子,就飄來了一陣奶茶香味,喝上一碗醇香的奶茶,吃上兩塊奶疙瘩(當地哈薩克族牧民用牛奶製作的一種食品),整個人瞬間精神了許多。

我們開工繼續趕路。當我們過河不久,發現有兩隻剛出生不久的小山羊不敢過河。李源跳下馬,不由分説,趟過冰冷的河水,就把兩隻羊抱了過來。他的褲腿都濕了半截。看著他憨厚的表情,我的心裏暖暖的。

中午14點半,我們來到了西岔河區域,這的道路難走了很多,怪石林立,山坡陡峭,連一棵樹都沒有,這也是轉場牧道的必經之地。只有翻過哈龍大阪,趕到下一個山谷,才能休息,不然天黑前就趕不到牧辦了。

我們加快了前進的步伐。羊群蕩起的灰塵,讓人呼吸都感到困難。

當我們來到哈龍大阪時,太陽煎烤著大地,穿著短袖都感覺到熱。筆者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早穿棉襖午穿沙”。

走著聊著,聊著走著。隊伍中不時傳出大家爽朗的笑聲,那聲音是多麼的真切,那麼溫暖。轉場途中的疲勞也都感覺不到了。

晚上21:30分,我們趕到了政府牧辦。我拖著疲憊的身子來到了住宿點。心中想著牧民為什麼要那麼辛苦的轉場呢?從牧辦工作人員那裏我找到了答案。

牧民轉場有一定的時間、順序和路線。一般來説,春季利用山地陽坡帶的乾旱草原也就是春牧場放牧。夏季再到夏牧場。夏天一過,天氣轉冷,山上開始下雪,牲畜必須向下轉移,過渡到中牧場,牧民把這叫做“秋天雪趕羊”。冬天,再回到平原盆地谷地,也就是冬牧場。這裡地面沒有厚雪覆蓋,牲畜能覓食牧草,亦稱為冬窩子。

轉場不僅可以給牲畜提供優質牧草,也可以使畜牧生産專業化。轉場可以使各種牲畜自然淘汰,有利於品種優化。

聽到牧辦工作人員解釋,我豁然開朗,真正體會到了牧民的偉大。


2021年9月8日,新疆阿勒泰邊境管理支隊阿拉善邊境派出所“護牧分隊”民警幫助牧民拉運生活物資。張家旭攝影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牧民護牧犬的叫聲吵醒。雖然住宿簡陋,可以説也就是一張床,但是晚上睡得很香。起來後,趕來的阿拉善邊境派出所的護牧分隊民警正在和紅山嘴口岸邊境派出所的民警交接工作。原來從牧辦開始,轉場就由阿拉善邊境派出所的民警護牧下山。

派出所民警楊志快步走來和我打招呼。“我是派出所民警楊志,和《水滸傳》裏的青面獸楊志同名,這下你就能記住我了。”

民警楊志很健談,他給我們講起了2016年夏天的一次護牧經歷。“轉場途中,發現少了五頭牛,我和另外一名戰友騎馬到山上尋找。那裏全是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沒有道路,我們只能在密集的樹縫中穿行。我走在後面。”楊志告訴筆者。

“我發現那三頭牛在下面喝水,想走捷徑下去趕牛,走到了一個陡峭的峽谷處時,中間僅有2米寬的通道,稍不留神就會掉下去。戰友的馬匹過去了,當我騎馬通過時,馬突然嘶叫了一聲,接著渾身顫抖起來,一個蹄子蹬空,差一點摔下懸崖。我緊緊勒住韁繩,讓馬一點點地朝前挪去,兩米遠的距離足足用了20多分鐘才通過懸崖口。這匹馬始終嘶叫著坐立不安,仿佛受驚了一般。通過後,我往後看了一眼,猛然發現就在懸崖邊大約5米處,一頭比牛還大的棕熊正舉著爪子對著我。我見狀大氣都不敢喘,我還是第一次在野外遭遇到熊,我不敢停留,邊喊邊朝前追去。三頭牛聽到喊聲後,從低窪處跑到了牧道上,我倆趕著牛頭也沒回的向轉場隊伍趕去,好在有驚無險。”聽完了民警楊志的講述,筆者意猶未盡,閉上雙眼,民警騎馬搏擊在草原、穿梭于山林的身影,久久在我腦海中呈現。

“到三間房了!”身旁的民警楊志興奮的喊了起來。“到了三間房邊境警務站,大家就可能好好吃頓飯了。”原來如此,大家也都跟著笑了起來。

走進三間房邊境警務站,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房頂山立著“祖國萬歲”四個醒目的大字。國旗高高飄揚在上空,鮮艷的五星紅旗,在藍天的映襯下,熠熠生輝。

“我們這不僅是邊境警務站,同時也是牧民群眾的服務站。”民警楊志告訴筆者。

警務站配備了很多應急藥品和日常用藥,免費為牧民提供。同時向牧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共計服務牧民近千人次。

談到在這裡駐勤的感受時,警務站徐志林站長告訴筆者,“雖然我們這裡的條件很簡陋,在全地區算是數一數二的了,但是,只要有國旗飄揚的地方就是家,我們無怨無悔。”短短幾句話道出了無數戍邊民(輔)警的心聲,讓人肅然起敬。臨別時,握著他那雙強壯有力的手,許久才鬆開。

與警務站民警合影后,我們開工繼續趕路。

和民警聊著天,講著服務轉場中的許多有趣的事,時間過得很快。下午太陽還沒落山,我們來到了轉場目的地,阿拉善邊境派出所轄區的沙爾布拉克牧場。

來到阿爾哈爾·奴熱力汗家的氈房剛坐下,女主人巴哈提古麗·木哈太就將早已準備好的酥油奶茶和包爾薩克(哈薩克族手中製作的一種小吃)端上了餐桌,氈房裏頓時香味四溢。大家盡情的述説著轉場中發生的趣事,順利轉場後的喜悅之情不予言表。(文/潘興強 圖/張家旭)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