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興國縣傳來喜訊,經專業機構檢測,興國拓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富硒蘆筍正式通過認證,成為我市第一個通過富硒認證的蘆筍品牌。這是該縣全力推動蔬菜産業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成果,也為把該縣打造成全省重要的蘆筍大健康産業基地翻開了新的篇章。
近年來,興國縣將蔬菜産業作為農業首位産業和縣長工程抓實抓好,著力破解傳統蔬菜産業存在的經營零散、發展層次不高,以及農民參與度不高、主導性不強、獲益少、競爭力弱等問題,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縣鄉村集中發力,以蘆筍、番茄為主導産業,帶動蔬菜産業規模不斷擴大、經營水準全面提升、産業效益大幅提高,讓蔬菜産業真正發展成為百姓的致富産業、“綠色銀行”。
提升水準,打造品牌促高品質發展
日前,走進興國縣梅窖鎮水南村,只見連片的大棚在山水間綿延鋪展,村民們忙碌穿梭,小山村裏一片忙碌的豐收景象。對於該村脫貧戶龔見長來説,家門口的美麗畫卷不僅寄託了滿滿的鄉愁,更承載著他們一家脫貧致富的希冀和期待。
“我承包了36畝大棚種植蘆筍。2019年12月種下去的,到2020年9月底就開始有收成了。現在還不是豐産期,每畝産量500至700公斤,每畝收入可達1.2萬元,按照規定,我個人可獲得30%的利潤,公司還給我獎補每年7.2萬元的工資,這樣算下來年收入可以超過20萬元。3年後達到豐産期,預計每年每畝産量可達1500至2500公斤,加上有了‘富硒’認證,市場價格還要上漲,收入非常可觀。”龔見長給記者仔細算了一筆賬,他説,有政府帶領,有公司扶持,又有強大的市場需求,他對産業發展充滿信心。
出生於1993年的龔見長曾是梅窖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從江西省冶金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便在廈門務工。去年,聽説梅窖鎮計劃發展富硒蘆筍産業,他立即辭職返鄉,承包下了36畝大棚,在家門口種下了蘆筍,當起了菜農。
龔見長種植的蘆筍,是該縣蔬菜産業的主導産品之一。經充分調研考察,結合本身資源優勢和發展現狀,該縣確定蘆筍、番茄作為蔬菜産業主導品種,在大面積開展示範種植的基礎上,把技術提升和品牌建設作為主要突破口,通過高品質發展帶動農民高品質脫貧致富。
世界蘆筍看中國,中國蘆筍看江西。蘆筍因美味且富含氨基酸,低糖、低脂、高維生素和高纖維,具有很好的藥用和保健價值,享有“蔬菜之王”“國家食藥同源之首”的美譽。瞄準蘆筍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市場需求,2019年起,擁有富硒土壤超過1.4萬畝的興國縣梅窖鎮引進拓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作社,一期建設大棚417畝、帶領周邊18戶農戶開展蘆筍種植,2020年9月底就開始有收成了。
為推動産業升級,興國縣還邀請中國園藝學會蘆筍分會理事長、首席專家陳光宇博士及其團隊省農科院蔬菜所,為該縣蘆筍産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援。目前,團隊已在該縣梅窖鎮店山蘆筍基地建立蘆筍種植資源圃與新品種示範園20畝、蘆筍科研試驗示範基地100畝。如今,一個集育苗、種植、科研、生産、銷售等於一體的富硒蘆筍産業鏈日益成型,正快速發展成為帶動該鎮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産業。
除此,該縣還與贛南科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依託贛南科學院蔬菜團隊開展番茄適宜品種篩選試驗,並選擇在龍口文院、古龍崗窯前、高興蒙山等基地開展示範種植,收集番茄種植品種資源,提升栽培技術。目前,該縣共種植番茄1850畝,預計今年上半年可達3000畝。
示範帶動,千余菜農共用發展成果
“這裡不僅政策好,服務也很暖心。鄉里專門安排一名幹部跟我們對接,對我們承包的20畝大棚免除土地租金,讓我在這裡安心工作,還配套解決了我們一家的住房、就學等問題,往後,我們就在這裡安家了。”日前,在興國縣埠頭鄉桃仙蔬菜基地,來自江蘇省啟東市的職業菜農張敏告訴記者,他本是跟隨同鄉一起到興國開展蔬菜種植的,因為産業發展前景好、服務到位,了解到該縣關於職業菜農的相關政策後,他又決定把自己的父親、妻子和子女一起接到興國,一家人在興國安家創業。
2020年4月,張敏在興國縣埠頭鄉桃仙蔬菜基地承包了8畝大棚,種植白玉霜絲瓜,當年8月換茬,平均每畝産量達2500公斤,每畝實現純利潤8000元。2020年下半年,他又承包了20畝大棚,進一步擴大規模,形成良好的帶動效應。
和張敏一樣,來自山東的種植戶楊繼龍夫妻二人,在江背鎮華坪堃豐基地承包了2個大棚約13畝土地種植蔬菜,2019年實現純利潤20余萬元;來自江西省樂平市的種植戶王風華2020年4月在長崗鄉塘石村蔬菜基地認領了20畝大棚種植蔬菜,因收益情況良好,他又帶動兒子兒媳一起以種植蔬菜為職業,每人平均月收入超過1萬元……如今,在職業菜農、種植大戶的帶動下,該縣越來越多農民加入蔬菜産業大軍,通過辛勤勞動共用産業發展成果。
要激發農民參與蔬菜種植的積極性,就要把風險降到最低,把效益放到最大。引進具有多年蔬菜種植經驗、熟練掌握蔬菜種植技術的職業菜農,培育具有一定影響力和號召力的種植大戶進行示範帶動和技術指導,是興國縣的一種探索與創新。據悉,至今,該縣專門從山東等地引進職業菜農44戶,在16個鄉鎮28個蔬菜基地承包大棚種植蔬菜792畝,2020年平均每畝純利潤在1.35萬元以上,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基地共帶動700余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蔬菜産業,培育基本菜農1000余戶,種植蔬菜近5000畝,戶均增收2.2萬餘元。
農戶的積極參與,推動該縣蔬菜産業蓬勃發展。至2020年12月底,全縣共有蔬菜種植面積16.2萬畝,實現産量30.5萬噸,産值8.85億元,其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2.454萬畝,産量9.2萬噸,産值3.312億元。
創新模式,讓農民佔主導唱“主角”
採摘、整理、分級、打包、過秤、登記……梅窖鎮店山村新山組小組長曾憲九一早起來就帶著農戶,在拓誠農業蘆筍種植大棚邊忙活了起來。他説,蘆筍在市場上銷量好,基本每天收割上來就銷售一空,完全不愁銷路,而且農戶與公司之間有一本“明白賬”,每一家的收成情況、産品品質、銷售價格等都一一登記在冊,農民按照約定比例與公司結算就可以。據了解,該鎮農民參與産業積極性非常高,在拓誠公司建設的417畝大棚中,當地農民就承包了300多畝大棚開展蘆筍種植。與傳統的企業經營、農民務工的模式不同,在這裡,農民成了産業發展真正的“主角”。
“通過公司+合作社+基本菜農的合作模式,採取‘五統一分’(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合作社、菜農和公司三方分別按照1:3:6的比例進行利潤分成)的利益聯結模式進行合作,實現公司、合作社和基本菜農三方共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據拓誠公司總經理茅建濤介紹,2019年以來,在所有生産投資均由公司負責的基礎上,按照“務工工資2000元/畝/年+純利潤30%分紅”的受益模式,該公司共培育並聯結基本菜農18戶,同時按照5元/公斤的標準與農戶簽訂保底回收協議,讓農戶實現零投資、零風險、穩增收。
通過科學合理的分配模式,明確企業、合作社和菜農三方職責,同時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帶動蔬菜産業實現快速有序健康發展,是興國縣的一種創新舉措。除引進龍頭企業外,該縣由縣城投公司負責,在13個鄉鎮建設蔬菜大棚2500多畝,建成後大棚全部由基本菜農認領開展蔬菜種植,資産歸城投公司所有,由村合作社統一提供種苗和農資,統一銷售,並對蔬菜進行保價收購。在此基礎上,該縣從山東等地聘請12名有經驗、懂經營的專業技術員,在基地開展技術指導,合作社按照技術員的工作情況、基地種植情況等發放工資。
興國縣學生營養餐配送中心。
在此基礎上,該縣通過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協調蔬菜基地與學生營養餐配送中心對接,形成穩定供銷市場,打通本縣超市、商販和蔬菜基地的對接渠道,拓展與江蘇、上海等地市場的對接渠道等方式,有效拓寬銷售渠道,培育銷售市場,引導和帶動各大基地科學開展蔬菜種植和茬口管理,推動蔬菜産業健康有序發展。
如今,有了政府的科學引導,企業的全力扶持,合作社的科學管理,該縣農民真正成了産業發展的主導力量,在推動蔬菜産業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以預見,下一個春天,興國縣蔬菜産業將在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全面發力,農民將在鄉村振興新的征程中作出更大貢獻、共用更多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