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印記】武警陜西總隊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鐵心向黨永未變

發佈時間: 2021-05-15 14:00:4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裴希婷 | 責任編輯: 裴希婷


中國網延安訊(記者 裴希婷)“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穀雨過後,南泥灣一片勃勃生機。在柔美委婉的陜北民歌聲中,記者隨武警部隊 “紅色印記”主題宣傳採訪團,走進革命聖地延安,來到了紮根南泥灣腹地73年的武警陜西總隊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

武警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官兵面對黨旗宣誓。(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這是一個底蘊厚實的中隊,他們用延安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搜尋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無論編制體制如何調整、使命任務如何更疊,一代代官兵鐵心向黨的底色從未改變,實現了部隊建設全面過硬、長期過硬。

這是一個功勳卓著的中隊,執勤處突、搶險救援,他們勇挑重擔、攻堅克難,被中宣部評為“第五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榮膺武警部隊“基層建設標兵中隊”榮譽稱號,4次榮立集體二等功、7次榮立集體三等功,1人被表彰為“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160余人受到三等功以上獎勵。

武警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將課堂搬到了紅色遺址。(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鑄牢忠誠踐初心

2021年1月,十多名佩戴著列兵警銜的戰士來到南泥灣大生産展覽館,在這裡開始他們下隊的第一課。

執勤一中隊始終保持著一個優良傳統:新兵下隊後第一課到駐地紅色遺址參觀見學,接受革命歷史教育。今年恰逢建黨100週年,中隊黨支部把課堂搬到了南泥灣大生産展覽館。

“這就是革命先輩生産戰鬥過的地方,我一定自覺當好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參觀結束,列兵于勇亮不禁感嘆。

來到南泥灣,每個列兵感觸都不一樣。從地方大學畢業入伍的列兵趙捷,看著周圍連綿的群山和荒蕪的人煙,感到了巨大的落差。中隊指導員李亞凱主動找到他談心,他一點也不願吐露心聲。

於是,李亞凱一有時間就把趙捷帶到30多年前官兵們生活的老窯洞前,在“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的標語下,給他耐心地講述中隊一代代官兵艱苦奮鬥的故事。

一次,兩次,三次……漸漸的,趙捷變了。業餘時間,他和幾個愛好音樂的戰友共同排練文藝節目,用各自手中的樂器表現身邊的生活和故事。趙捷的軍事訓練成績也突飛猛進,多次登上中隊“軍事訓練龍虎榜”。

趙捷説,他要像革命前輩在中隊種下的白楊樹一樣,在南泥灣紮下根。

“怎麼才能紮下根?”時常也有人這樣問官兵。

李亞凱説,開展生産勞動就能紮下根。他告訴大家,這裡曾是359旅將士們奮鬥過的地方。為了打破敵人封鎖,他們在南泥灣開展了舉世聞名的大生産運動。在缺衣少糧和極度艱苦的條件下,官兵們墾荒種田,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時至今日,執勤一中隊一直保留著種菜養殖的傳統,戰士們每週都會從事生産勞動。每年年初,執勤一中隊都會帶著新兵進行勞作,隨著春種、秋收、冬藏,新兵在土地上磨礪,也和莊稼一起成熟。指導員李亞凱説:“我們種的不是菜地,而是耕植著每一名新兵的精神和信念。”

武警延安支隊黨委書記、政治委員紀廣坤表示,在部隊這片熱土,每名官兵就好像是一粒種子,從生根發芽到結出碩果,這個過程就是紮根。我們的根就是聽黨話、跟黨走,在靈魂深處鑄牢對黨的無限忠誠。

武警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官兵在雪天進行訓練。(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打仗使命扛在肩

清晨,距離起床號響起還有5分鐘,中隊值班員羅朝鑄已經整理好著裝,走出班宿舍。這是羅朝鑄到中隊後養成的習慣。

曾經,羅朝鑄是班裏的“吊車尾”,現在他是中隊的“訓練尖兵”。剛入伍時,羅朝鑄體型較胖、動作笨拙,大多數軍事課目不合格。一次中隊組織延安精神專題授課,他被延安時期南泥灣“鐵羅漢”的故事深深吸引。故事説的是359旅戰士郭榮升,用樹枝當單雙槓、拿石鎖石墩當啞鈴,刻苦訓練。雖然身材瘦小,但在投彈中右臂投了50米,就連左臂也投了40多米,被譽為“鐵羅漢”。

羅朝鑄也想成為“鐵羅漢”。他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練長跑,四百米障礙他每個障礙一跑就是幾十遍。

後來,羅朝鑄擔任了中隊擒敵、體能和刺殺3個課目教員,還被支隊評為“四會”教練員,並帶出了十多個“鐵羅漢”。排長張玉麟,對此感受最深。

“沒有帶兵經驗,政治理論功底不深厚,軍事素質不夠全面……”這是張玉麟到中隊後,面臨的困境。

“羅朝鑄練成了‘鐵羅漢’,你也肯定行。”大隊政治教導員王正元鼓勵他。於是,走上執勤目標,張玉麟向中隊長楊路學習組織勤務方法,熟悉各類方案;來到教育課堂,他向指導員李亞凱學習備課思路,掌握談心交流方法;在訓練場上,張玉麟向班長王新軍請教組訓方法;在榮譽室,張玉麟仔細品讀每一件文物背後的奮鬥故事……

2020年初,張玉麟帶隊執行某重要任務。任務中,一輛地方汽車突然插入車隊干擾行進、嚴重威脅執勤安全。他判明情況,果斷採取措施,成功處置了險情。

張玉麟説,使命扛在肩,人人當尖兵,戰時打的贏。執勤一中隊執勤目標周圍,群山環繞、地形複雜,中隊長楊路每週都要勘察目標周圍地形。4年來,他踏遍了執勤目標周圍的角角落落,山路、溝壑、水系、制高點他都了然于胸。

2021年3月,中隊哨兵黃樹鵬執勤中,突然發現目標周圍兩名人員行動可疑。經過仔細觀察,他冷靜分析、靈活處置,兩名可疑人員被迅速控制。整個處置行動不到5分鐘,受到上級和目標單位高度肯定。

武警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擔負駐地執勤、看守等任務。(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全面建設過得硬

2021年1月,中隊被武警延安支隊表彰為“四鐵”先進中隊。領回獎牌的那夜,中隊卻召開了一次反思總結會。

“黨支部用黨的創新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足。”

“訓練水準與實戰化訓練標準還有差距。”

總結會上,你一言我一語,批評與自我批評熱火朝天。中士胡堂松的批評最為尖銳:受訓練場地限制,中隊去年個別軍事訓練課目僅達到合格水準,今年黨支部卻沒有研究制訂解決措施。

指導員李亞凱説,“臺上領獎狀,台下找問題”,是他們長期保持的好傳統。

在執勤一中隊,他們堅持定期召開“諸葛亮會”,組織“我為中隊獻一計”活動,讓“原生態”意見、“金點子”建議進入支委決策,近年來,先後有116條意見被支部採納,26條建議被評為“金點子”。

中士李春堯被採納的“金點子”是幫助姚家坡村74歲的賀樹有老人發展養殖業。老人家庭窮困,兒女長年在外打工,每月靠領取低保和撿賣廢品度日。中隊官兵得知情況後,2次集資捐助5隻羔羊和100多只雞仔,中士李春堯還細心傳授養殖技術。現在,賀大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逢人便誇他有一群“兵兒子”。

其實,擁政愛民一直是執勤一中隊的光榮傳統,他們把駐地當家鄉,視群眾為父母,紮根山溝、無私奉獻。

2016年2月25日,執勤一中隊附近的山上農田突發火災。氣候乾燥,風力較大,火勢蔓延極其迅速。

山下有一家大型化工廠和採氣站,如不及時控制火勢,後果不堪設想。

執勤一中隊迅速趕到現場,高溫炙烤,濃煙刺鼻,眼淚也不停地流……就在這時,一個讓人揪心的消息傳來:附近還有兩戶人家沒來得及撤離,被困家中。

“救人!”

時任中隊長宋彪當機立斷,抽組人員編成營救組,對被困人員進行營救。官兵們往身上潑水,用工具打開通道……衝進火場,將受困群眾救出。

9個多小時的連續奮戰,執勤一中隊官兵共救出被困群眾6人,緊急疏散368人,保護山林200多畝,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近千萬元。

(視頻資料由受訪單位提供)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