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峪紀念館講解員為官兵講解黨史。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中國網5月13日訊(李楠、王漢威、江澤紅)武警第一機動總隊某支隊“潘家峪連”9日在河南鞏義市組織“不能忘卻的歷史”特色黨史學習教育活動。
一堂特殊的黨史教育正在開展。官兵們肅立展覽前,一張張戰鬥影像圖片講述著赴湯蹈火的鐵血征程,一個個紅色文物訴説著視死如歸的英雄印跡……在周學軍館長聲情並茂的講述中,塵封在歷史中的激烈戰鬥仿佛又呈現在眼前。
“潘家峪連”官兵開展紀念活動。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硝煙雖然已經散去,但黨領導下的偉大革命鬥爭精神需要永遠銘記。該支隊黨委“一班人”認為,革命前輩的每一滴鮮血都不能白流。慶祝建黨100週年,就是要引導官兵時刻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銘記抗戰歷史,汲取奮進力量。無論體制編制怎麼調整,擔負的任務如何變化,對黨忠誠、強軍興軍的使命擔當永遠不能變。
為讓黨領導的偉大革命鬥爭精神融入官兵血脈,該支隊領導介紹,他們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開啟尋根之旅,派人前往抗戰烈士紀念陵園緬懷祭奠先烈,蒐集整理戰鬥中留存的文史資料,深度挖掘革命先輩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跡。專門請來慘案倖存者為部隊官兵,講述當年自己遭受的悲慘經歷和“潘家峪”人民用鮮血保衛家鄉的動人故事。創排有關潘家慘案歷史的藝術作品、舉辦《今日潘家峪》和《抗日烽火在冀東燃燒》主題展覽、組織《潘家峪慘案》報告會、誦讀《血淚證詞》和《牢記使命、勿忘國恥》等紀實書籍。讓廣大官兵充分感悟“潘家峪”人民不怕流血犧牲、誓與敵人血戰到底的家國情懷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潘家峪連”官兵參加比武競賽。蔡霖偉攝影
“從‘潘家峪’來到了‘潘家峪’,我這是回家了。”來自河北豐潤的列兵潘家豪,從小在聽爺爺講述“潘家峪”的紅色故事中長大,深受紅色教育熏陶的他,參軍入伍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了“潘家峪”中隊,難掩內心的激動,在活動後自豪地告訴筆者。中士陳斌更是感慨不已:“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不負使命擔當,我們一定要緊握歷史的接力棒,在本職崗位上精武強能!”
他們還持續深化轉化“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成果,融合傳統模式和新興媒體,廣泛開展“人人講隊史”活動,完善榮譽室、製作榮譽墻、編寫紅色家譜,讓英模上墻、典型上榜,通過一個個感人故事、一張張震撼圖片,激勵廣大官兵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以奮鬥姿態跑好新時代的“接力棒”。
“潘家峪連”官兵參加比武競賽。蔡霖偉攝影
汲取偉大黨史精神,催生練兵備戰熱情。在該中隊開展的“黨史精神激勵我成長”演講比賽中,駕駛員何濤主動登臺,講述自己從黨史精神中汲取比武動力、輕傷不下演訓場的故事,引發現場官兵強烈共鳴。前不久,他們結合擔負戰備任務實際,見縫插針開展“介紹一面旗幟、回顧一段黨史、講述一個故事”互動交流活動,引導官兵感悟革命先輩的大無畏精神,激勵他們在遂行任務中不畏艱險、勇挑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