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郝世玲將《關於積極預防雙低人員違法犯罪的建議》、《關於建立養老護理服務員隊伍長效機制的建議》、《關於支援創建應用型公安本科院校陜西警察學院的建議》、《關於進一步加大從優待警力度的建議》等建議帶到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受訪者供圖
中國網訊(記者 鄭亮) 全國人大代表郝世玲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帶來了《關於積極預防“雙低”群體違法犯罪的建議》的建議。
所謂“雙低”人員,是指低年齡、低學歷的人員。“雙低”人員違法犯罪實際涵蓋了兩部分人群的犯罪:一部分是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另一部分則包括許多並未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過早踏進社會的成年人所進行的違法犯罪。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急劇上升,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十分令人痛心。郝世玲工作過的西安市蓮湖分局勞動南路派出所2020年曾破獲一起案件:5名十三、四歲的少年,他們因盜竊被民警抓獲。經民警與其了解得知他們都是當地留守兒童,基本都是小學或初中就早早輟學;在當地偷了一輛吉普一路開到西安。在被問及無證駕駛問題的時候,他們滿不在乎的説:“誰敢攔車,我就撞誰!”正是這個案例,讓郝世玲覺得如何有效預防“雙低”人員違法犯罪,成為當前必須處理好的重大課題。因此她建議:
一、“雙低”人員違法犯罪的現狀和成因
從全國範圍看,當前青少年犯罪佔全部犯罪的70%以上,其中15-16歲的少年犯罪又佔青少年犯罪的70%以上。這兩個“70%以上”充分反映出“雙低”人員違法犯罪,依然成為違法犯罪高發、嚴重影響社會治安的突出問題,亟待引起高度重視。
結合公安工作實際,分析“雙低”人員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4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缺失。“雙低”人員犯罪主體主要是單親家庭未成年人、輟學生、無業可就的閒散青少年、特別是農村接受完義務教育之後回鄉無業可就、無事可做的閒散青少年、進城務工青少年、農民工二代、流浪乞討兒童、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等犯罪問題日益凸顯。父母多數無力或無心教育孩子,導致一部分未成年人過早的失學、輟學進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在心智尚未健全時期缺失家庭教育和引導,對人對事的識別能力差,法律意識不強。
二是學校教育空缺。學校是未成年人走向社會的重要中間環節,未成年人的人格形成、品德培養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與學校教育密切相關。學校應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方針,始終將德育放在首位。應注重對在校生的法制教育,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讓學生尤其是“問題學生”切實感覺得到教師的溫暖和關愛,切實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
三是社會環境影響。網路電視暴力色情資訊催化誘發未成年人犯罪。網路以及電視等媒介上大量無序傳播的暴力和色情資訊,校園、社區周邊環境的混亂,非法網吧、錄影廳、檯球廳、遊戲室充斥,污染了青少年成長的媒介環境,為誘發未成年人犯罪製造溫床,對青少年成長造成負面影響。據統計,80%的未成年罪犯有某種程度的網癮,並因這些不良資訊的催化誘發犯罪。如:杜某等八名中專學生,沉迷網吧,因無錢上網,遂生搶劫之念。
四是盲目從眾心理。在民警辦理案件中發現,“雙低”人員犯罪,其中低年齡犯罪主要一個原因是從眾心理,以群體性為特徵。對於青少年來説,他們的思維尚不成熟且社會經驗不豐富,並且青少年由於對好壞的識別能力差,多以哥們兒義氣論事,容易成為他人犯罪時控制的對象。因法律規定不滿16歲不予刑事處罰和不滿14歲不負刑事責任,其中許多犯罪人員低齡化嚴重,有些少年從10-13歲就開始走上犯罪道路,甚至在被抓捕後有13歲的犯罪嫌疑人表示,他不足16歲,還可以偷3年。低學歷犯罪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該類人員法律意識淡薄,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沒有民族責任感,公民社會責任缺失,缺乏道德意識,對社會不負責任、對家庭不負責任、對自己更不負責任,時時刻刻想到的都是自己的私利,而不顧他人、集體、社會甚至國家的利益。
郝世玲與代表進行討論。受訪者供圖
二、關於防範減少“雙低”人員違法犯罪的建議
一是加強家庭的監管。以甘肅五名留守兒童為例,他們長時間與父母分離,家庭並不正常。因而對於青少年犯罪一定要注意抓早、抓小,應注重早期德育教育。“道德是居於法律之前預防犯罪的第一道堤壩。”用道德防範犯罪,應該貫穿于一個人成長的整個過程。同時,要重視發揮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作用。實踐證明:在預防孩子違法犯罪的鬥爭中,家長的教育作用是無法估量的。
二是加強學校教育。在調研中,現在學校硬體都建得特別好,特別是貧困地區。但是,硬體有了,軟體還跟不上。很多學校師資還很緊缺,特別是偏遠地區,留不住人。另一方面,一些師範院校畢業的學生,卻沒有從事教育工作。一些人寧肯在大城市送外賣、打零工,也不願回到家鄉去教書。“加強校園法制宣傳,應當從關注學校的‘軟體’抓起。”國家應該出臺政策,鼓勵師範院校畢業學生回鄉從事教育工作。老師到位,並且能安心從事教學工作,學校才能留得住學生。學生留在學校,才可能接受到正常的教育,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同時,現在小學的思政課本中,應加強對愛國教育、法制教育的灌輸,要讓他們愛國、愛人民、愛社會。
三要凈化社會環境。不良的成長環境,是“雙低”人員違法犯罪活動的“溫床”。成長環境得以優化,對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將起到積極作用。因此下大力度清理文化市場,對淫穢色情,宣揚暴力的報刊、雜誌、音像製品等進行專項整治,對校園及周圍的非法網吧、遊戲廳進行堅決取締;社會各級影視、廣播、新聞出版等部門及各類演播場所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對提供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內容和資訊的違法犯罪依法嚴懲。
四要完善法律體系。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輕刑化、非監禁化和非刑罰化,並不意味著放縱犯罪。相反,對未成年人犯罪除了實行刑事處罰、判刑入獄接受改造外,還應當有系統的社會矯正措施,進行感化教育,通過這些強制性的教育、醫療、救助、監視、保護等措施促進未成年人的身體鍛鍊,道德培養、性格陶冶,知識增長和職業訓練,以消除其危害社會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