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就地過年”:郵遞員史春華手上的福字

發佈時間: 2021-02-15 09:34:2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楊佳 | 責任編輯: 劉楨珂

6:15,史春華的手機準時亮了,《浪人琵琶》的歌聲漸漸響起。

他按下停止,又昏睡過去。

五分鐘後,鬧鈴再次響起,他沒有了再與被窩掙扎的權利。

起床穿衣,刷牙洗臉。

冬日北京的清晨罩著薄霧,深藍色的天空剛開始濛濛亮。

吃了兩個小麵包,十分鐘,史春華的電動車便行駛在肖家河東村街道水泥路上。

2月11日除夕,今天是春節假期的第一天,也是因為假日,他可以比平時多休息半小時,這讓他感覺到一絲絲的幸福。

上班的路上沿途經過兩所小學,除夕的今天,交通格外暢通,不到二十分鐘,他就騎到了單位——海澱區郵政分公司中關村投遞部。

在高樓林立的住宅區中,有一排門面房。最右側的中關村投遞部,在冬季的北京顯得生機勃勃,不僅僅是因為那一抹綠色,還有穿梭忙碌在快遞車之間的投遞員們。

每天清晨,都有一輛廂式貨車,將快件運達投遞部。成包的快件卸車後,被推車運進投遞部大廳。

投遞員們紛紛圍上來,搜尋和整理各自負責區域的快件。很快,原本滿載貨物的推車在快遞員們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分揀。

“喂,您好,郵政快遞。您今天在家嗎,方便收件嗎?”

“今天我不在,初三送可以嗎?”

“可以。”

“謝謝!”

通常,投遞員會先打電話了解情況。

當投遞員面對著眼前一堆雜亂無章的快件,表面上只是熟練地進行一通掃碼歸類的擺放操作。其實,他們在腦海裏已經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全局性規劃。

這是一張印存在快遞員腦海中的,看不見的快件投遞路線圖:怎麼走不繞路,怎麼歸置快件在三輪車有限空間中的位置擺放,怎麼投送省時省力……

對服務區段的了解程度、投遞經驗決定了他們的工作效率。

通常,投遞部一天會收到四次快件。春節期間可能會減少為1到2次,這些快件可能來自陸運中心也可能是空運中心。

早上第一次的投送量一般較大。

早上8點,史春華拿到了65個件,準備出發。

滿滿噹噹地裝了一整車的貨物,有幾張紙的文件,也有麻袋裝的柚子。

綠色三輪快遞車穿行在城市間的小道上,一眨眼就鑽進了社區。

按照腦海中的規劃好的“路線圖”,史春華第一個來到了合建社區。

找位置停好車、打開門,史春華一頭扎進貨箱,沒幾秒鐘就拿出了幾個包裹。

顯然,快遞車內的郵件數量與其對應的樓宇,甚至單元門的位置都早已在史春華的腦海中進行過佈局和規劃。

拿上快遞直奔單元門,按門鈴。

除夕正是貼年紅的日子,很多小區單元門的門楣、門框和大門上都已經貼上了春聯和紅彤彤的福字。

前一日,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在介紹春運期間服務保障工作時説,“國家郵政局按照中辦、國辦《關於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和要求》,按照不打烊、不休網、不積壓的主基調,要求全行業做好服務能力儲備”。今年多家快遞企業宣佈春節不打烊。

為響應國家和企業“就地過年”的號召,今年海澱區郵政分公司中關村投遞部的史春華和48位同事們都留在了工作崗位上。一方面響應號召“就地過年”不回家,另一方面在崗保障“就地過年”順利實施。

門禁接通了,“誰呀?”

“您好,郵政快遞。”

嘩一聲,樓門開了。

史春華負責的區段在北京西北三環的位置,社區建成時間較早,大都沒有電梯。

只有一棟樓裏有一部只能上6層和9層樓的電梯,但這對於史春華來説也已經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了。

史春華手裏拿著快遞,飛一般地走在臺階上。

門開了,核對姓名、遞上包裹,臨走不忘送上一句“春節快樂!”。

大多數情況,史春華都能收到溫暖的回復。

在一句句“謝謝”、“辛苦啦”、“新春快樂”中,史春華步伐邁得越來越帶勁。

投送中難免遇到頂樓的客戶。

緊跟著史春華的步伐,我的腳步越走越沉重,到了六層已經氣喘吁吁。

“不能用力過猛,否則接下來的幾天都會渾身疼,而且之後也會出現體力跟不上。”送完快件,史春華笑著與記者分享著自己從業10年中的點點滴滴和有關投遞的經驗。

六樓的住戶王先生是河北人,今年也是“就地過年”,他説特別能理解史春華現在的狀態。

王先生告訴記者,年前他通過快遞購買了很多年貨,特別感謝快遞行業給生活帶來的便利,讓他在春節假日也能接收到來自家鄉的溫暖。


綠色的快遞車行駛在高樓間。

史春華負責的區段有四個社區,共有16棟樓。

站在史春華負責的段區,環顧四週,你隨便一指,他都能説出這棟樓的名字,是什麼性質,讓不讓快遞進出。

中關村投遞部的負責人邢志傑經理則了解整個區片裏的117棟樓的資訊,而更重要的是他熟知部裏的51名員工。

説起史春華,邢志傑説,“他沒有不認識的地方,沒有幹不了的活”。

這樣的印像是從十年前,招聘史春華入職後,在年復一年的工作中累計下來的。

邢志傑對史春華的評價極高:“他可以勝任任何一項工作。投遞業務,投遞部負責片區裏的任何一個道段,他都能頂上。進出口作業(主要指郵件包裹進出投遞部的流程作業)、攬收等工作樣樣在行”。

工作態度也是從不推諉,甚至還會主動完成自己業務範疇之外的工作。

投遞部裏的“團圓飯”。

邢志傑毫不掩飾對這名員工的讚賞,稱有這樣的員工是他的“福分”。

這份讚賞的背後,是史春華對工作的付出。

每天早上7點半之前他要趕到投遞部開始一天的投遞工作,中午點個外賣,吃完下午繼續第二次、第三次的投遞,完成當天的投遞工作後,他還會留下來完成收寄封發工作,結束早的時候8點多可以回家,9點多也是常事。

“996”不足以説明他的工作。

“多勞多得,是我們的薪酬機制,這樣員工也更有動力”,邢志傑自信地説,“我們的工資表就貼在員工休息區,讓所有員工對自己的勞動收入都能一目了然。”

史春華每月能拿到手的工資都有一萬多元,諸如雙十一這樣的高峰期會更高。

對於工作表現優秀的員工,企業的用人政策也有所傾斜。

在進入中國郵政的第三年,史春華就因為工作表現被評為“年度先進個人”,順利轉為正式職工。

單位對他工作給予的肯定,給了史春華極大的鼓舞,也讓他在外漂泊的心找到了安全的港灣。

邢志傑依稀記得,史春華剛入職的時候,還會在下班之後送桶裝水的場景。

史春華講,那是他剛來北京時創業失敗的經歷。

2010年,史春華從河北老家來京闖蕩,在肖家河村經營桶裝水業務一年多的時間,最後因為高昂的房租和經營不善等問題停業。

後來,他通過面試,在2011年10月15日進入中國郵政。

史春華記得那個日子,因為之後沒有多久就趕上了“雙十一”。

過去的經歷,讓史春華格外珍惜現在的工作機會。

“藝多不壓身“是史春華的處世哲學,多掌握一些技能就能讓自己在職業競爭中多一分勝算,多一分付出就能多一分收穫。

不僅在工作中學習業務,史春華也期望在學業和個人成長上有所收穫。

通過單位他報了國家開放大學郵政學院的大專課程,2020年春季剛剛畢業,緊接著秋季又報名了本科學業。

史春華説,開放的網路教學方式給了他調配學習時間的自由。

職業上,穩定性和成長機遇是史春華最看重的因素。在他看來,中國郵政就是他天高任鳥飛的天空,也是海闊憑魚躍的海洋。

“您幫我放門口吧!”用戶隔著門説。

“那給您放門口了,您注意查收!”下樓時史春華説,他理解客戶們對安全的顧慮,特別是那種單身女孩在家的情況。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敲不開門,用戶不在家。電話裏用戶會讓投遞員把快件放在門口或者諸如水電房之類的位置。史春華説,即便用戶這樣説了,一些標注是貴重物品的包裹還是要拿回去再次投遞的。安全送達才是第一位的,我們這個工作不能怕麻煩。

丟快件的事不是常事,但偶爾也會發生。在史春華的手機微信裏有個群,裏面加了他負責段區的各個公司的快遞小哥們,如果發生什麼類似丟件的事,大家常會在群裏互通消息,大部分情況都還能找到。有時有些年紀大一些的用戶簽收了包裹,但是忘記了,還是會反覆詢問要求賠償。用戶的兒女在溝通事情原委時説,老人經常購買大量相同的東西,記不住的情況難免發生,也希望投遞員小哥理解年紀大了的父母,最終沒有接受包裹的賠償。這不是錢的問題,這是一種信任。

史春華在萬泉莊1號院2號樓2單元的時間比以往長了一些,出單元門的時候側著身子,移出來才發現他身後跟著一位推著小車的老人。

老人姓肖,今年已經有89歲高齡,是二層的住戶,腿腳有些不便。下樓時,史春華剛好遇到這位老人,於是扶她下樓。

走出樓道扶著推車,老人一直誇這個保定的小老鄉,人好心善。

史春華總説,你拿用戶當作家人,用戶也會拿你當家人。

送快遞,臨離開,史春華總會帶上一句“新春快樂!”

告別蘇州街77號院1號樓四樓住戶時,彭女士叫住了史春華,“你等一下!”,扭頭回了屋子。

史春華愣住了,靜靜地站在家門口,住戶敞開的防盜門上貼滿了書法作品。

不一會,老人遞出了一張紅紙,細金色的龍紋底,上書一筆力飽滿的“福”字。

老人説,這是她寫的福字,祝史春華新春快樂。

史春華性格溫和,臉上總是帶著和藹的微笑。

説起工作,30多歲史春華説自己還年輕,身上有的是力氣。

不過這個除夕,史春華忙碌的投遞工作,和用戶家裏闔家團圓過年的溫馨場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工作十多年,今年是史春華第一次沒有回家過年。

史春華的家在河北,離北京不遠,但由於疫情需要,為響應國家“就地過年”的號召,他決定留下來繼續在崗工作。

在中關村投遞部裏,做出這樣決定的員工不在少數,51名員工中,只有2位因為個人家庭原因春節期間不在崗。

史春華是個顧家的男人,一年掙的錢除了在京吃住總共花費了一萬多塊,攢下的全都寄回了家。

史春華育有一兒一女,愛人在家照顧孩子和老人,他是家裏的頂梁柱,唯一的收入來源。

午飯時間,史春華撥通了家裏的視頻電話。

“家裏的春聯貼了嗎?”

妻子抱著一歲多的小兒子,旁邊依偎著十歲的大女兒。

聽著兒子叫“爸爸”,史春華笑得合不攏嘴。

前一天下午,史春華作為快遞行業代表,參加了“國家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

妻子講,她拿著發佈會的照片看,兒子一下子就認出了主席臺上的爸爸,叫個不停。

妻子説,快回來吧,要不孩子就長大了……

剛挂了電話沒多久,史春華的手機又嘟嘟作響。

他拿出手機,微信收到40多條未接短資訊,打開都是圖片表情。史春華哈哈大笑,那是他與女兒的“暗號”,寵溺的神情浮現臉頰。

大女兒是在他入職中國郵政那年出生的,多年來一直帶在身邊長大,眼看著她一天天長成一個大孩子。去年由於疫情,女兒和他愛人一起回到河北老家生活,已經有兩三個月沒見了。

妻子讓史春華回家是句玩笑話,但那盼歸的心情是真切的。

留京過年是一家人早已做出的決定。

 “既響應政府號召,同時又能多一些收入”史春華説,“我也特別期待和同事一起,年三十晚上過一個不一樣的除夕。”

此外,史春華還在發佈會上説,他更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疫情早些過去,生活恢復成原來的樣子。

春節假日期間,快遞包裹量低於日常。

據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數據,年三十和初一兩天,全國郵遞處理快件超1.3億件,同比增長233%。

快遞服務春節不打烊,確保廣大用戶順利收到年貨,愉快地度過春節。

這一天投遞工作結束下班時,同事們手裏提著單位的“福袋”回家。

紅色手提袋裏有豆包、花卷、糖三角、水餃、湯圓、熏腸、蒜腸等。這是海澱區郵政分公司工會為“就地過年”的非京籍員工送上的年貨,還貼心地準備了清真版供選擇。

邊作棟副司長表示,快遞小哥辛苦了一年,也需要休息,為此我們也要求企業要統籌安排好生産經營和員工的休假,合理安排春節期間的調休,鼓勵以崗留工、以薪留工,為留守的員工提供激勵政策和各種福利。

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史春華來到了海澱區郵政分公司北太平莊郵政支局與來自海澱區郵政分公司多個攬投部的20多位同事們一起吃“年夜飯”。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總經理徐茂君見到史春華,高興地握著他的手説,他現在已經是行業明星,昨天的發佈會上,他道出了快遞小哥的心聲。

當他們親手包的餃子冒著熱氣被端上飯桌,徐茂君總經理提議,吃餃子的同時,每人講一個2020年最大的收穫。

“去年,我們投遞部被評為五星投遞部,發了五萬塊獎金……”

“我兒子去年考上了研究生……”

“我今年計劃結婚……”

“疫情下,我們部門超額完成報刊徵訂……”

在歡聲笑語中,徐茂君點評著每一位收穫。

“咱們北京分公司總共有100多個攬投部,去年有12個被評為五星級,感謝你們的努力!”

“可喜可賀,考上了哪所大學?……”

“恭喜恭喜!沒有結婚的同事們可要加油了!”

……

餐桌上,每個人分享著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喜悅,福字挂滿了活動的整個房間。

為了保障“就地過年”員工過好春節,各級單位都組織了形式多樣的慰問活動,組織員工“一起吃年夜飯”、送“春節大禮包”等各式各樣的活動和福利。

徐茂君總經理是河南人,跟在場的同事們一樣,今年沒回家過年。

餐桌上,他帶來了家鄉的特産,與大家分享。

看著桌上的年輕人,徐茂君想把自己與郵政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他回憶起自己上大學的那個年代,人們都是通過郵局收到的錄取通知書,通過書信和電報與家人聯絡,通過匯款單收到家裏給的生活費,大家的生活中離不開郵政系統。同時,他也把去年北京公司所取得的成績與大家分享,激勵大家繼續努力,再創輝煌。

在職工鬧新春的歡愉中,與大家的談心與聊天時,徐茂君又講述了新中國第一代女郵遞員的羅淑珍,曾創造連續21年投遞信報360萬件無差錯的佳績;以及走夜路、唱山歌,感動萬國郵聯"深山信使"王順友的故事。

聽完,史春華告訴記者,榜樣的故事讓他心潮澎湃,今天的他和羅淑珍做著同樣的工作,對曾經發生的那些郵遞員的故事感同身受。

看著激動的史春華,我猜想他有了一位新偶像。

北京的除夕夜,街道和社區都挂滿了節日的綵燈,路燈照耀下的街道因為車輛和行人減少而顯得寬敞和安靜,樓宇亮起了萬家燈火,福字窗花透過窗口的光映射下來。

在快遞行業與百姓生活高度融合的今天,人們常説,家書抵萬金,快遞暖人心。

從除夕到初四,史春華都會像平時一樣,忙碌地往返于他負責的區段。邊作棟副司長表示,今年春節期間,預計郵政快遞行業在崗人數達百萬人以上。

(圖/文 中國網記者 楊佳)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