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2020】扶貧必扶智 大涼山孩子學前學會普通話 源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發佈時間: 2020-12-03 15:16:5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倫曉璇


灑拉地坡鄉幼兒園的孩子們。中國網記者 劉楨珂 攝

中國網12月3日訊 (記者劉楨珂)“乒乓球,上高樓,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稚嫩的童聲歡快地歌唱著。近日,“決勝2020”看四川網路主題活動走進涼山,來到平均海拔2600米的涼山彝族自治州灑拉地坡鄉幼兒園。嶄新的校舍、寬闊的庭院令人眼前一亮,走進寬敞明亮的教室,小朋友們熱情地用漢語和採訪團的記者們打著招呼。當記者問到:“你幾歲了?”小朋友沙馬子參用漢語清楚大聲説:“我五歲了!”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為斬斷貧困代際傳遞,涼山州于2015年10月啟動了“一村一幼”計劃,在尚未覆蓋學前教育資源的行政村和人口較多、居住集中的自然村設立村級幼兒教學點。今年剛滿33歲的幼兒園園長阿的子史向記者介紹,灑拉地坡鄉幼兒園就是由原姐把哪打村第一幼教點和姐把哪打村第二幼教點于2020年9月合併組建並遷至新園區。

灑拉地坡鄉幼兒園現有5個教學班172名幼兒,其中超九成幼兒是幼兒園附近的彝族小朋友,他們生活的環境大多以彝語交流為主。阿的子史向記者介紹道,在大涼山,千百年來,彝族群眾習慣用彝語交流。曾經,由於交通閉塞、經濟落後,與外界溝通甚少,很多彝族群眾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大山,也聽不懂漢語。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義務教育的普及,大涼山兒童不會漢語的問題日益凸顯,上學後聽不懂、跟不上,暴露出學前教育的短板。

據了解,依託“一村一幼”計劃,2018年5月27日,國務院扶貧辦、教育部、四川省政府在昭覺縣四開鄉啟動了“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這一行動是國家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幫助涼山州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其中一個重要措施,旨在幫助兒童在學前學會普通話,聽懂、敢説、能説普通話,並形成普通話思維習慣,幫助他們順利完成義務教育,為上高中、大學打下基礎。與此同時,當地政府充分考慮民族語言文化背景,結合實際開展雙語教育,通過開設民族語言課程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傳承和發揚本民族的優秀文化。

阿的子史告訴記者,灑拉地坡鄉幼兒園全園現有10名輔導員,其中專科文憑7名,中專3名。他們大多是在彝語環境中長大的,所以在教授普通話的同時會結合彝語和相關民族文化進行教學。

23歲的昭覺彝族姑娘羅英畢業于川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是灑拉地坡鄉幼兒園的一名輔導員。“小學二年級之前,上課完全聽不懂老師講的話。”説起在老家四開鄉上學的經歷,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2017年,當得知老家的村村寨寨都建起了“一村一幼”,正招聘輔導員時,她立刻選擇了回鄉。“一天天看著這些孩子從淘氣變得乖巧,好習慣慢慢養成,普通話越來越流利,我就知道我的選擇是對的。”

羅英感嘆道:“一個孩子能夠影響一個家庭。學前學會普通話,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孩子背後的一個個家庭。”

灑拉地坡鄉幼兒園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幼兒園現有5個教學班172名幼兒,其中超九成幼兒是幼兒園附近的彝族小朋友。中國網記者 劉楨珂 攝

五歲的小朋友沙馬子參正在認真聽課。中國網記者 劉楨珂 攝

灑拉地坡鄉幼兒園輔導員羅英正與孩子們互動做遊戲。中國網記者 劉楨珂 攝

灑拉地坡鄉幼兒園園長阿的子史正在介紹幼兒園相關情況。中國網記者 劉楨珂 攝

灑拉地坡鄉幼兒園正在上課的孩子們。中國網記者 劉楨珂 攝

灑拉地坡鄉幼兒園的孩子們正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唱歌。中國網記者  劉楨珂 攝

灑拉地坡鄉幼兒園其中一個教室的墻壁上用手繪和拼貼的方式製作的“我是中國娃”的壁畫。中國網記者 劉楨珂 攝

灑拉地坡鄉幼兒園門口墻壁上彩繪的“我是涼山彝家娃,彝話普通話頂呱呱。”中國網記者 劉楨珂 攝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