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剛:減貧工作必須堅持以創新為動力 向改革要活力[圖]

發佈時間: 2020-11-25 09:14:2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李佳 | 責任編輯: 劉楨珂

中國網訊(記者李佳 )11月24日下午,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在甘肅省隴南市召開,視頻連線聯合國機構高級別代表,拉美、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官員。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陳志剛在研討會上作大會演講時指出,脫貧攻堅克服疫情影響的生動實踐,再次彰顯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在全黨全國全社會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答好疫情影響“加試題”,如期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

11月24日下午,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在甘肅省隴南市召開。圖為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陳志剛作大會演講。中國網 李佳/攝

陳志剛表示,中國國務院扶貧辦在努力推進國內減貧工作的同時,也高度重視減貧領域對外交流合作,支援中國國際扶貧中心攜手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於2017年發起設立“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經過4年發展,研討會已經成為不同發展階段國家、多元參與主體之間交流減貧理念、促進知識傳播、深化經驗共用、合力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對話平臺。隴南曾經是“苦瘠甲天下”的地方,生存發展條件惡劣,群眾生活困難。但正是通過三十餘年持續不斷的扶貧開發,特別是在中共十八大以來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隴南“無中生有”打造“麻辣酸甜”的産業佈局,創新發展電商扶貧新興業態,形成了具有全産業鏈特色的脫貧模式。此次研討會安排在隴南舉行,就是要以隴南為縮影,努力展示中國奮力向絕對貧困宣戰的生動實踐。

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國都是一場大考。今年是中國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實現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退出的目標之年,也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樹立戰疫戰貧雙勝利的鮮明導向,堅持目標標準不動搖,對表時限要求不放鬆,沉著冷靜應對,積極有序行動,推出一系列針對性舉措,取得一系列務實成果。包括建立疫情對脫貧攻堅影響分析應對機制,根據疫情形勢調整調度週期,動態了解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受疫情影響情況;把握恢復産業和促進就業兩大重點方向,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傾斜;實行防止返貧監測和動態幫扶機制,將建檔立卡已脫貧但不穩定戶和收入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邊緣戶作為監測對象,明確監測程式和工作機制,動態摸排識別,有針對性地採取産業、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綜合保障等幫扶措施。

陳志剛介紹,經過努力,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存量問題已全部得到解決。扶貧項目實施進度穩步加快,扶貧産業發展態勢良好。截至10月底,重點監測的25個省份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2973萬人,相當於去年同期的109%,較疫情初期3月6日增加1553萬人,增幅達到109%。全社會助力脫貧攻堅的氛圍日益濃厚,消費扶貧成效明顯,超額完成2000億元人民幣的年度銷售任務。

“新冠疫情給全球減貧事業帶來嚴峻挑戰的同時,更深刻啟示我們,減貧工作必須不斷適應新環境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必須堅持以創新為動力、向改革要活力。”對此,陳志剛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把聚焦精準作為減貧創新的核心方向。他指出,實踐證明,依照綜合評價標準識貧到戶到人明確“扶持誰”,選派懂農業、知農村、愛農民、能力強、作風硬的幹部隊伍解決“誰來扶”,針對貧困人口自身條件、致貧原因、脫貧需求分類施策明確“怎麼扶”,嚴格脫貧標準和程式、引入第三方客觀評價脫貧成效解決“如何退”,是提高貧困治理效能的根本遵循,能夠充分保障扶貧工作“有的放矢”,有效促使扶貧資源資金集約高效使用、真正落實到“刀刃”上,切實實現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組織最優化。

第二,把鞏固拓展脫貧成果作為減貧創新的時代課題。近年來,各國減貧事業普遍取得積極進展,積累了大量扶貧資産、扶貧産業、扶貧組織和基礎設施,形成了一大批制度設計、工作機制和實踐經驗。繼往開來,持續深化減貧事業良好態勢,基礎在於通過源源不斷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把扶貧資産保值增值、扶貧産業可持續發展、扶貧組織健康運作和基礎設施管理養護等實際問題解決好,把制度法制化、機制規範化、經驗成果化等深遠問題回答好,實現在更高水準推動欠發達地區轉型發展、不斷增進低收入人口民生福祉。

第三,把防止返貧防範致貧作為減貧創新的優先任務。陳志剛表示,當前,一些扶貧産業成長不久,持續穩定盈利的基礎還不牢固;一些帶貧益貧機制尚處培育完善階段,促進貧困人口持續增收的效果還有待檢驗;一些脫貧人口形成生産就業優勢還有不小差距,自我發展能力仍不夠強、抵禦環境變化能力還比較弱,返貧的可能性客觀存在。與此同時,疫情等不確定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多方位、深層次影響,新增致貧的風險在部分群體表現突出。破解這些問題,化解這些矛盾,對減貧創新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需要樹立更多前瞻性思維,採取更多先發性行動,爭取更多主動性成果。

第四,把合作共用作為減貧創新的有力支撐。多年來,有關國家、國際組織、減貧機構和個人,秉持以交流促合作、以合作謀發展的共贏理念,持續深化減貧知識擴散、技術轉移和經驗分享,為服務全球減貧進程發揮了重要積極作用。陳志剛指出,面向未來,增強減貧創新活力能力,更加需要各方敞開胸襟、並肩前行,更加需要充分發揮多邊機製作用,在更廣範圍、更深層面促成更多工作共用、成果共用。

據悉,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外文局、甘肅省人民政府、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和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主辦,主題為“後疫情時代全球減貧創新與合作”。來自政府、駐華使館、高校、私營部門等12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近百人參加了研討會。與會嘉賓圍繞會議主題,探討如何在全球範圍內縮小數字鴻溝,讓貧困人群從數字創新中受益,加速抗疫合作和減貧知識分享和交流。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