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記者 黎瑩瑩 張穎婷
貴港市深入開展“精準扶貧‘攻堅年、深化年、突破年、決勝年、全勝年’”活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主要體現在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群眾獲得感明顯提升、貧困地區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戰“貧”和戰“疫”取得雙勝利、各項考核成績突出五方面。貴港市已累計減少貧困人口39.1萬人(含2014年、2015年退出戶),實現了331個貧困村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級貧困縣(桂平市)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6.04%下降到2019年底的0.26%,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貴港市始終堅持盡銳出戰,凝聚幫扶強大合力。最大限度地把分散的項目、資金和資源整合起來,把政府主導、市場推動、社會幫扶整合起來,形成“組合拳”,構建立體作戰體系。進一步調整優化“54321”幹部結對幫扶架構,所有市、縣領導帶頭聯繫條件最艱苦、基礎最薄弱、任務最艱巨的貧困村,把最強最精銳力量派駐攻堅一線。全市共選派2291名駐村工作隊員、360名第一書記、3.8萬名幫扶幹部開展精準幫扶,實現貧困村和貧困群眾幫扶全覆蓋。在全區率先規範社會幫扶捐助,2017年以來,累計收到社會各界捐資捐物共計3600多萬元,資助幫扶極度貧困戶在校生、因病致貧貧困戶743人次,有效解決困難群眾急難問題。
貴港市按照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市場走等 “四跟四走”模式,大力發展壯大特色産業,累計投入9.16億元,實施1167個項目,推動全市所有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超5萬元,其中70個超10萬元,帶動了6.7萬多戶貧困戶增收;按照“政府搭臺、企業主導、村組設點、就近就業”的思路,在鄉鎮、村(屯)創建506家就業扶貧車間,認定377家就業扶貧車間,帶動1.89萬人實現就業,其中3425名貧困人員就近就業增收;積極探索“一十百千萬”生豬飼養扶貧模式,以“一”家龍頭企業帶動“十”個合作社,每個合作社流轉“百”畝以上土地、每年出欄“千”頭以上肉豬,力爭每個貧困戶收入年增不少於“萬”元。通過這個模式,帶動了5589戶3.2萬貧困人口脫貧;建立一支穩定的扶貧資訊員隊伍、組建一個數據清洗專業指導組、實行數據“一月一比對”工作制度,形成了“三個一”機制,促進扶貧資訊數據品質不斷提升。
石步村:“蠶蟲”變成了“蠶絲”
桂平市大洋鎮石步村以前主要種植玉米、花生等傳統作物,經濟效益較差。近年引進的蠶絲生産和加工業,使當地60多名村民搖身變成蠶業工人,其中有貧困戶27人。
由於時值桑蠶育苗期,該車間裏4條自動繅絲生産線僅有2條正在運作。工人們伴隨著機器運轉有條不紊地忙碌著。“該企業是2013年由政府引進的一家集桑苗培育銷售、蠶蟲培育養殖生産銷售、蠶絲生産加工及蠶桑種植、蠶絲生産加工科技培訓服務於一體的現代農業企業。”石步村第一書記莫邪介紹説,引進企業的初衷是發展當地特色産業,以此帶動貧困戶通過種植、養殖、務工增收脫貧。
貧困戶在“扶貧車間”忙碌。廣西新聞網記者 金翔義 攝
貧困戶在蠶種培育室工作。廣西新聞網記者金翔義 攝
正在車間勞作的貧困戶陳竹蓮因學致貧,這幾年將自家4畝多土地流轉給公司種桑葉,每畝租金600元,年收入2500多元;自己常年在車間務工,月收入2300元,年收入2.5萬元左右。“每天工作8個小時,每天公司包早餐和中餐,還能照顧家裏,比外出務工強多了。”他説。
引進企業發展産業帶動農戶增收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該公司在大洋鎮石步村流轉土地500畝種植桑葉,帶動超過120戶農戶通過租地增收,其中貧困戶42戶。2017年,該公司響應號召,主動申請創建了“扶貧車間”,也因此成了大洋鎮扶貧攻堅中的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扶貧車間”,並帶動周邊5個貧困村成立了“扶貧車間”,為眾多農戶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羅宜村:“山坑魚”變成了“錦鯉魚”
山坑魚是桂平市垌心鄉羅宜村的地方特色産業,依託于羅宜村溪流密布、林木蔥郁的環境特徵。村民們利用山泉水養殖生態魚,打造出的山坑魚生態養殖場,成為村民們脫貧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
近日,記者採訪了桂平市垌心鄉羅宜村灣水養殖場的負責人黃興強。“去年魚塘的産量在2萬斤左右,大概有20多萬元,刨去成本還賺下10多萬元。再加上農閒時幹點零工,預計一年到頭也有接近30萬元的收入了。”日子越發有了盼頭,望著水裏搶食的魚苗,黃興強難掩喜悅。
山坑魚生態養殖場裏的大魚。桂平市融媒體中心 供圖
桂平市垌心鄉羅宜村脫貧戶黃文龍説,我們以前主要的工作是在山上幹農活。就是從去年開始,我去醫院檢查出有高血壓病,現在農活也幹不了那麼多。高難度的農活,比如説上山砍樹、砍草等,我很少去了。於是就到我們附近村這裡的魚塘來做工,每天負責砍草、喂魚,每天的收入有150元左右。現在就比以前好多了,工作也比較輕鬆,掙錢也比較容易一點了。
目前,羅宜村內規模較大的養殖場主要有羅宜村種養專業合作社、龍春芬山坑魚養殖基地、灣水養殖場和文興種養專業合作社等。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羅宜村大力發展特色産業,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14.37%降到1%,于2019年整村脫貧摘帽,村裏的山坑魚特色産業還在持續發展中,是羅宜村脫貧致富的有力助力軍。
珍珠村:“井水”變成了“自來水”
“以前沒有自來水的時候,我們都是用井水的,去挑水特別麻煩,而且水質還不是很好,水要放很久才能用。現在有了自來水,水質很乾淨,吃喝都可以用,比較放心安全一些”桂平市尋旺鄉珍珠村梁夢萍説道。
桂平市尋旺鄉珍珠村一共1339戶5048人,七個屯,20個村民小組。以前全村人畜用水都是靠打井汲取表層地下水使用,水質不保證,水量不穩定,枯水期很多水井水位下降,無法正常使用,只能多戶共用一個深水井,尤其是族嶺屯的村民的用水是靠山塘蓄水再經過簡單過濾再使用,有異味,煮菜煮茶只能用摩托車馱運的礦泉水,不然難以下咽。
珍珠村接上自來水了,村民笑開顏。桂平市融媒體中心 供圖
為解決用自來水的問題,桂平尋旺鄉珍珠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到工程選址前前後後耗時六個月,2019年8月31日工程施工到今年元旦第一戶村民用上自來水又用了4個月。珍珠村的人飲工程共無償使用村民0.5畝左右(只是水房、加壓站等設施用地不包括管線佔地),482棵各種果樹和林木。2020年1月輸水管線都接到各個村民小組或主要路口,截至4月30日所有農戶都能接上自來水,從而解決了珍珠村建國70年以來未通自來水的歷史難題。
記者了解到,貴港市通過發展産業、帶動就業,90%以上有勞動能力和創業就業意願的貧困人口獲得産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支援;教育、醫療、住房、飲水“四大戰役”各項政策100%落實到位,有效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易地扶貧搬遷實現3164戶1.38萬人“挪窮窩”“置新業”;推動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300元,超過廣西壯族自治區每人每年4000元的脫貧線,全市兜底保障對象均實現“應保盡保”。
對於剩餘1.26萬貧困人口和29個貧困村的脫貧摘帽,下一步,貴港市將繼續保持攻堅態勢,堅持問題導向,持續發揮掛牌作戰作用,以精準精細的工作築牢脫貧攻堅普查基礎;以開展爭當脫貧攻堅“明白人”活動為契機,繼續開展常態化督導,逐村逐戶、逐條逐項查缺補漏,把“3+1”保障基礎打得更牢固;科學編制“十四五”扶貧規劃,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和有機結合,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貴港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