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扶貧故事 | 王銳:駐村“多面手” 扶貧“暖心人”[圖]

發佈時間: 2020-07-07 10:04:0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劉楨珂

中國網訊 清風徐徐,夏日多嬌,廣漢市齊心村(現“涌泉村”)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村民臉上洋溢的笑容就是如今幸福生活寫照。

6月23日上午9時許,王銳像往常一樣來到涌泉村入戶走訪,“這裡以前是齊心村,由於今年5月鎮村合併,現與連山鎮原涌泉村合併,現設涌泉村。”王銳介紹説。自2019年8月任廣漢市連山鎮齊心村“第一書記”以來,他肩負廣漢紀委監委助力脫貧攻堅使命,把駐村工作落到實處,時時刻刻牽掛著村裏的大事小情。

走心服務 

“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幫他一把”

剛走進村子,村民已經揚著手跟他打招呼。看著村民打招呼,王銳停車回話,“爺爺吃飯了沒?家裏最近咋樣啊?有沒有啥困難?有困難要第一時間給我説!”

一路上,王銳走走停停,碰見人都要問問近況,“最近腳還痛不痛了?醫生説的止痛藥不能吃多了,對身體有副作用。”剛走到6組謝賢根門口就被他和老伴鐘華芝拉進屋。

今年4月,王銳在一次走訪中了解到鐘華芝患有慢性病風濕性關節炎,常年受疼痛折磨,苦不堪言。又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讓年過六旬的鐘華芝能去正規的醫院做一次全面檢查成了奢望。

王銳第一時間聯繫廣漢市人民醫院幫扶責任人,説明情況,為腿腳不方便的鐘華芝開闢了看病綠色通道。王銳還主動請纓當起快遞員,不僅多次將藥品送貨到家,還把醫生的叮囑也快遞到家。

“王書記對我們幫助很大,現在我的關節炎緩解了不少,這都多虧了王書記。” 鐘華芝説出了心裏話。

出東家進西家,王銳又來到3組建檔立卡貧困戶丁成福家中。

丁成福患眼疾已有十餘年,視力屬於半盲狀態。他的生活起居、家中的農活主要靠妻子肖光瓊撐起來。“要不是有黨的好政策,哪能過上這樣的日子啊,吃穿住不愁,看病還有醫保兜底,我們有信心把日子過得更好!”肖光瓊打開了話匣子。

看著和兒子丁洪波同歲的王銳,肖光瓊忍不住念叨起來,“王書記比我兒子來看我的次數還要多,每回都帶些水果牛奶來,給我們端茶倒水,牽我老伴上下坡,像自己親兒子一樣。” 説著,豎起了大拇指,“我都在給我娃娃説要多像王書記學習,你看這小夥子人能幹,心地又善良,看著村裏的貧困學生讀書困難,到處想辦法資助他。”

肖光瓊口中的貧困學生是9組建檔立卡貧困戶張興建之子張翰,由於母親在張翰年少時離家至今未歸,父親常年痛風,家中幾乎沒有勞動力。“這娃娃真的很想讀書,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幫他一把。”王銳暗自下定決心。

做好駐村工作要找準著力點,因“戶”施“法”,王銳説:“扶貧要先扶‘智’,知識能改變命運。青少年學子是家庭的未來,也是村子的未來。”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多方努力,2019年9月王銳聯繫到中國人民銀行廣漢支行女職工願意資助張翰每年2400元,用作讀書期間生活費。

在“生活費”有著落了之後,王銳也想借此機會教導張翰學會感恩,讓他給人民銀行的各位阿姨手寫感謝信。“可能娃娃的父親想不到這麼多,想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教娃娃一點東西,我認為這對他日後成長是有幫助的。”王銳説,“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紀委的同事得知情況後,都在積極幫我發朋友圈‘宣傳’,希望更多愛心人士參與進來資助這個丘區村落的貧困學生。”

當好銷售員、宣傳員

“感覺自己多了一個後盾,做起事情來有底了”

齊心村位於廣漢市連山鎮,地處龍泉山脈,在廣漢市最邊緣,是德陽市級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特別是村道路,坡陡彎急,坑洼狹窄。

“俗話説,‘要想富,先修路。’現在好了,你看這個彎道現在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加寬後新水泥的顏色。” 王銳指著彎道處加寬了近一倍的村道路説。

王銳到任後,第一時間彙報給廣漢市紀委監委相關領導,和他們一起想辦法溝通協調交通部門,最終爭取村道路提檔升級資金7萬餘元,改善了齊心村與城鎮的往來交通條件,“紀委的領導和同事就是我堅強的後盾。就像我們紀委龔良書記經常給我們説的那樣,有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自己能解決的自己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要及時報告,一起協商進行解決。”

村道提檔升級後,極大方便了齊心村百姓的出行和生産生活,吸引了不少水果經銷商、外地遊客前來,為齊心村經濟全面發展架起橋梁。

沿著蜿蜒的鄉村公路駛去,一排排醜柑、耙耙柑、桃子、柚子樹連成一片,樹下的鵝、跑山雞正在爭搶食物,構成一幅鄉村美、産業興的鄉村田園畫卷。

一塊寫有“精準扶貧 德陽國家高新區對口幫扶項目——三友農場”的廣告牌映入眼簾,沿路尋去,看到農場負責人華小濤正領著幾位村民在疏果。

華小濤從2014年開始在齊心村租地種植水果,目前水果基地已發展到300多畝。基地內以種橘為主,品種多樣,還有100畝橘樹苗圃,年收入可達200萬元。

據了解,齊心村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127人,為實現多渠道就業,將其全部納入農場技術培訓。

三友農場共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5人到農場從事種植、養殖業生産,通過開展農民技術培訓輻射帶動村民352戶,每人平均增收1000余元。2017年又吸納50余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參與分紅。2018年齊心村成立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由三友農場入股營運管理集體雞場,貧困戶又可參與入股分紅,使其家庭收入實現多元化。

王銳深諳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分紅和農場的經濟效益是密不可分的,為提高農場水果、跑山雞(蛋)的銷量和價格費盡了腦汁。

“我第一次見王書記的時候他在走訪,那天太陽很大,感覺他是一個精氣神好、幹勁足的年輕人,不是大家之前傳言的那種名牌大學畢業、高學歷的書生。在大太陽底下還能走村串戶、摸排情況,説明他是一個幫我們農民做事的實在人!”華小濤説,“只要一有水果熟了,你一定看得到王書記在我們農場上。”

“跑山雞活重5斤左右,湊單可送貨至廣漢(公雞110元一隻、下蛋母雞100元一隻);不知火柑橘大果60元一手提……”這是王銳在朋友圈為齊心村農産品“叫賣”的日常。微信帶貨、直播帶貨樣樣齊全。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廣漢市紀委監委同事領導、對口幫扶齊心村的各單位力量都被這個“中間人”利用了起來,紛紛當上了“宣傳員”、“銷售員”。

即使是在疫情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銷售員”王銳將三萬餘斤滯銷的耙耙柑都變成了熱銷品;跑山雞、跑山雞蛋均未被壓價,按照正常市場價搶購一空。“以前遇到問題還在想找王書記會不會添麻煩,現在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找他幫忙,感覺自己多了一個後盾,做起事情來也有底了。”華小濤説道。

談及擴銷路,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的“賣薯記”是王銳第一次體驗到當“宣傳員”、“銷售員”的快樂。

今年2月初,王銳在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入戶排查登記時發現身患疾病多年、年過六旬的李光伍家中窖藏的5000余斤紅薯滯銷,心急如焚。經過統計,王銳發現在齊心村紅薯滯銷的村民多達30余戶,其中像李光伍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就佔了一半。以往靠去市場賣菜補貼家用的村民們因疫情期間班車停運、趕場受禁、人員出行而受到管控,無法上街售賣,地窖裏的紅薯銷路成了大問題。

“村民們起早摸黑種菜不容易,菜賣不出去,我的心裏真不是滋味兒。”王銳看在眼裏,急在心頭。一番思索後,他決定為齊心村紅薯“代言”。紅薯圖片發送到微信朋友圈後,很快便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點讚,大家紛紛下單。

訂單一個接一個,王銳趕緊率駐村工作隊員到村裏篩選、裝袋、稱量、上車和送貨。人手不夠,他又當起了紅薯“配送員”,親手將優質紅薯送到購買人手中。由於齊心村紅薯品種優良、甘甜香糯,加上其公道的價格,好口碑“一傳十,十傳百”,讓齊心村紅薯迅速成了“網紅薯”。僅僅四天時間,王銳和廣漢市紀委監委的同事們就通過網路為齊心村村民售賣出紅薯3.4萬斤,銷售金額3.4萬元。

“‘網紅薯’的售賣,讓我們看到‘網際網路+’讓農産品銷售既快速又高效。”王銳信心十足地説,接下來我們打算通過“網際網路+農特産品”方式提高老百姓收入,讓大家的“錢袋子”鼓起來。

“今年我還得想辦法讓我們的農特産品規模化生産管理,發展觀光體驗,培養更多致富帶頭人,形成優質農業區域品牌......讓人們談及廣漢,還記得有‘齊心的橘’。”回到村部,王銳繼續謀劃著。

王銳只是廣漢市紀委監委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廣漢市紀委監委按照四川省委、德陽市委、廣漢市委決策部署,致力於抓好市紀委監委機關幫扶工作,全面梳理排查幫扶村38戶貧困戶最新動態;強化同幫扶鎮、村的協調對接;確保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援彝工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保障。(謝川霞)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