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毒品是人類的公敵,毒品不僅嚴重摧殘人類身心健康,還會助長暴力犯罪,危害社會穩定。我國東南沿海地域有著便利的交通條件,但也容易成為毒品加工、製造、販賣的通道。在我國對毒品犯罪打擊力度越來越大的同時,新型毒品犯罪也更為隱蔽、複雜,參與打擊毒品犯罪的官兵們時刻經歷著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第33個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我們聚焦來自武警廣東省總隊緝毒一線的三個動人故事。
滅火器中現貓膩 “火眼金睛”排長緝毒立功
梅州市蕉嶺縣廣福鎮交通順暢、通訊發達,是福建和廣東間的交通要塞,這裡的公安檢查站成為了防止毒品流動的重要“卡點”,武警廣東省總隊梅州支隊經常派人警戒設卡。
“總感覺這輛車有問題,但是又不知道問題在哪”。2019年9月,一輛從梅州到福建龍岩的黑色轎車引起了武警官兵的注意。武警廣東省總隊梅州支隊排長林傑擺手示意車輛靠邊接受檢查,副駕駛座位上的乘客慌忙戴起墨鏡。
“全體注意,加強警戒,鋪設拒馬!”林傑突然發出的命令,讓一旁待命的官兵們進入了戰鬥狀態。兩名戰士持槍向車身靠近,其他官兵立即對車輛形成一個“包圍圈”。
“同志,請熄火停車,下車接受檢查!”經過短暫的調整,帶上墨鏡後,車上兩名男子神情自若,完全沒了剛才的緊張。坐在副駕駛上的男子有很重的黑眼圈,當公安幹警上前詢問時,卻被他“連續加班熬夜”給搪塞了過去。
“同志,副駕駛上的人精神萎靡,兩眼無神,有明顯的黑眼圈,符合吸毒人員的特徵,我覺得有必要再檢查”。正當執勤的警察正準備放行時,卻被林傑突然叫停,原來他發現副駕駛人員特徵與“癮君子”的症狀有些相似,雖然戴上了墨鏡,但從墨鏡側面看進去,細心的林傑還是看出了破綻。
“難道真是我判斷失誤了?”林傑與公安幹警一起搜查可疑車輛,但沒有發現異常,仍是一無所獲。正當林傑頗感困惑時,後備箱的乾粉滅火器引起了他的注意力。
“同志,這個滅火器能不能用啊,要是壞的滅火器,萬一遇到什麼情況,那可就危險了,我幫你檢查一下吧。”拿起滅火器,林傑發現了不同之處,滅火器上有明顯被拉開過的裂痕。拔下保險插銷,拉出噴管,林傑準備對一旁的空地進行噴射,連按三下都沒有反應。
“我這邊發現了一個可疑的滅火器。”林傑立刻向公安通報,經公安機關檢查,果然發現滅火器內暗藏著冰毒,隨後的尿檢也證實車上的兩名成員均為吸毒人員。鐵證如山,兩名嫌疑人對自己運毒、吸毒的事實供認不諱。
圖為林傑進行日常訓練。楊偉剛 攝
因緝毒任務突出,林傑榮立三等功1次。據了解,該支隊針對經常擔負警戒設卡任務的實際組織專勤專訓,按照“一線精,二線強,三線快速增援”的原則編配執勤力量,並定期邀請駐地公安機關來隊進行授課,將犯罪分子藏匿毒品的最新方法介紹給官兵,在交流中總結,在總結中提陞官兵一線執勤能力,每年配合公安機關收繳毒品十余次。
“無言戰友”並肩戰鬥 隔樓層嗅毒立戰功
南國六月,蟬聲噪噪 。深圳羅芳山腳軍營大榕樹下洗漱臺邊上兩名士兵正在給兩隻警犬沖水、刷毛、修剪指甲。中隊警犬班的士兵輪著班,每天都要給它們洗一次澡。兩隻警犬已退休多時,而其中一隻就是武警廣東總隊執勤三支隊的緝毒犬爾傑。
黑白相間的毛髮,緊貼頸項的長垂耳,爾傑看起來與平日公園裏常見的寵物史賓格犬沒什麼區別,但它的經歷卻不平凡。爾傑是一隻緝毒犬,也是緝毒戰線上的“明星犬”。
警犬訓導員與警犬爾傑坐在草地上小憩。廖鍵 攝
負責照顧爾傑的列兵鄭子豪繪聲繪色講述著他聽老兵説起的故事。2015年,部隊參與深圳某處的一次居民樓緝毒行動。官兵配合警方在11樓將毒販抓獲後,隨警作戰的爾傑在房內多處搜出330多克冰毒。
正當隊伍押解兩名毒販準備離開時,剛到樓梯轉角處,爾傑突然興奮起來。它沒有往下走,而是往上跑。當時的訓導員麥錦祥認為肯定有貓膩,於是放開犬繩,尾隨它來到上一層樓某一戶的門口。
門鎖已生銹,並結有蜘蛛網。物業登記顯示,住戶已搬離一年,一直沒人入住,但爾傑不停狂吠、撓門,這讓警方決定破門探探究竟。破門後,裏面客廳空蕩蕩,地上佈滿厚厚的灰塵。但是,貓膩出在靠近陽臺的一間小雜物房。在爾傑的帶領下,一行人扒開層層雜物,現場查獲用冰毒19.3公斤。
毒販經審訊後供認,這確實是他們的倉庫,他們每次都會通過陽臺攀爬的方式上來取貨。毒販自認為絕對安全的行動,卻敗給了一隻外表憨態可掬的緝毒犬。
隔著一層樓都能嗅出毒品。一時間,爾傑名聲大噪。而毒販們卻恨得牙癢癢,擔心自己哪天會被爾傑給“撞到”。一次,一名癮君子在審訊時告訴警方:“有老闆説誰能要了這條狗的命,給2萬!”
爾傑的傳奇遠不止這一件事。訓導員、下士張祖鴻也被“圈了粉”,談起他親歷的事情。
2017年夏天,中隊抓了一夥走私嫌疑人。押解犯人在中隊當面清點貨物時,已退役的爾傑不知何時“溜”了過來,並對一名蹲在地上的黑衣男子狂吠不止。時任訓導員的王富立即將情況上報中隊。中隊長當即對該男子採取單獨隔離和約束措施。果然,不到兩小時,該男子原型畢露,竟然是個“癮君子”,並有嚴重的暴力傾向。
爾傑深受官兵們的喜愛,是緝毒戰線上的“明星犬”。廖鍵 攝
2016年1月,爾傑服役期滿,正式退出現役。不出營門的它,仍然對緝毒熱情不減。每當中隊抓獲走私、偷渡嫌疑人,它都會準時過來“遛彎”。退役至今,它準確識別“癮君子”三人,深受全體官兵喜愛。
2010年,爾傑在廣州亞運會3次準確識別安保測試組藏在垃圾桶、飯盒等地方的毒品;2013年,震驚中外的廣東第一毒村“雷霆掃毒”行動中,爾傑參與最後的地毯式搜毒,搜獲藏毒點12處;2014年,爾傑參與深圳光明新區廢品站緝毒行動,在下水道搜獲冰毒一包,重11克……説起爾傑的故事,警犬班的5名戰士們都侃侃而談。
已經退役的爾傑也享受著退役前的同等待遇。廖鍵 攝
“它們也是戰友,是戰鬥犬,我們從來不稱為狗!”警犬班班長朱恒星介紹,犬沒有汗腺,從每年的四月份起,直到11月,戰士們每天都要給每只犬洗澡消暑,退役的警犬也享受著退役前的同等待遇。
2009年入伍的爾傑于2016年退役,龍嘯傑則是它的接班犬。在爾傑的“陪練”下,如今的龍嘯傑已成為當地兄弟單位中頗具名氣的緝毒小能手,多次受到地方公安機關的邀請,參與緝毒、緝私行動20余次。
兵有兵的果敢,犬有犬的敏銳,聯動作戰才能成形更高效的體系防禦和打擊。據了解,擁有緝毒、搜爆、護衛等多種警犬的武警廣東總隊執勤三支隊十中隊,已將自身的優勢和形勢任務需求有效結合,形成了“人防+技防+物防+犬防”的“四位一體”勤務管控模式,生成了行之有效的戰鬥力。據統計,近五年來,該中隊共計抓獲走私、偷渡案件12起,案值累計2000多萬元,涉案人員達31名,涉毒人員4名。
“退伍老兵”變身緝毒衝鋒 禁毒宣傳走進企業校園
從“橄欖綠”到“公安藍”,從衝鋒陷陣的武警戰士到“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武警廣東省總隊肇慶支隊退伍老兵、現任廣東省肇慶市公安局副局長的李招德一直奮戰在緝毒戰線,先後榮獲多項榮譽,榮立個人二等功3次,個人三等功4次。
李招德在部隊時的舊照。
“部隊的培養,讓我走上了緝毒的道路”。回想起35年前入伍的場景,李招德至今記憶猶新。從兩次被國家禁毒委列為涉毒重點整治地區的汕尾陸豐入伍,到武警肇慶支隊高要中隊,李招德顯得“與眾不同”——他身材瘦弱,似乎一陣風都能吹跑。但就是這個瘦弱的小夥子,一談到毒品總是咬牙切齒,一參加緝毒行動總是衝在最前。“見過太多人被毒品禍害,我從小的夢想就是消滅毒品”,李招德説。
身體不夠強壯,李招德就利用午休、熄燈時間加練。從“豆芽菜”成為“肌肉男”的李招德多次參加部隊的緝毒行動,每次都圓滿完成任務,多次立功受獎。
身體不夠強壯,李招德就利用午休、熄燈時間加練。戰友練100個俯臥撐他就練150個,戰友們跑五公里,他就給自己加上綁腿負重跑,戰友們都臥床休息了,他在身下鋪報紙,練基礎體能,直到報紙被汗水浸透。動作不標準,他就嚴格要求自己,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十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單兵戰術動作不夠快,他就“泡”在低姿網裏反覆練匍匐,直到衣服被鐵絲刮破,手腕鮮血直流。
吃飯夾不起菜,刮破的衣服修修補補,手腕上的傷口從未結過痂,手掌與腳掌上的老繭好幾層厚……從“豆芽菜”成為“肌肉男”的李招德多次參加部隊的緝毒行動,每次都圓滿完成任務,多次立功受獎。
走上領導崗位負責禁毒工作後,李招德不僅緝毒,還狠抓全民禁毒工程建設工作。
1990年3月,退出現役的李招德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在流行下海經商的那個年代,“與眾不同”的李招德卻一門心思想著如何繼續從事緝毒工作,放棄優渥工資待遇,李招德以高分考入肇慶市公安局特警隊。“當過兵身體好,每次緝毒都衝在最前面”,是同事們對這個“退伍老兵”最深的印象,李招德自己卻説,部隊敢打硬戰的優良傳統,已內化為緝毒戰場的個人自覺。
走上領導崗位負責禁毒工作後,李招德不僅緝毒,還狠抓全民禁毒工程建設工作,用他的話説,“防一個吸毒,勝抓十個戒毒”。
每年開學季,李招德都積極策劃禁毒宣傳進校園活動和“護學崗”制度,到全市各地工廠開展禁毒知識宣講活動。
每年春秋開學季,李招德提前到轄區內各校園蹲點,加強突發事件應急演練,策劃禁毒宣傳進校園活動和“護學崗”制度,到全市各地工廠開展禁毒知識宣講活動。僅2019年,李招德就為40多家高等院校、中小學、黨校、企業等重點單位開展巡迴講課,受教育人數超20多萬人。
每次到戒毒所和基層檢查,他都不厭其煩的教育工作人員要善待戒毒人員,對他們要關心、愛護,不要歧視、孤立、看不起,否則可能會“死灰複燃”甚至變本加厲,原來的戒毒成效就要打水漂了。
2019年6月,李招德率隊聯合揭陽市禁毒部門破獲一宗毒品案,繳獲毒品冰毒5公斤、海洛因152克、K粉40克,抓獲涉案人員49名,摧毀了一個從揭陽購買毒品回肇慶銷售的販毒團夥,成功切斷外市毒品流入肇慶通道,有效打擊了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
努力迎來了可喜成果。肇慶市毒情實現重大好轉,禁毒執法效能進一步強化,全市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執行率達100%,肇慶市禁毒預防宣傳工作受到省公安廳禁毒局的高度評價和肇慶各界的好評。(記者:黃定龍 廖彬華,參與采寫:賀旭勇 廖鍵 陳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