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位於黑龍江省中俄邊境的小城綏芬河市,面對境外疫情輸入壓力,自4月21日起,在綏芬河市阜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定點採樣機構,以陳晨為組長的7名醫護人員,面向社會提供核酸檢測採樣服務,每日預約進行檢測採樣的有200人左右。李廣慶攝影
由7名女醫務人員組成核酸檢測採樣小組,她們來自綏芬河市各所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春節後開始,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至今有的人已經100多天沒回家了。現在,為了一個共同的使命,毅然決然的走到了一起。對於她們來説核酸檢測工作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她們邊幹邊總結經驗,從不會,到熟練掌握各項技能,大家在工作中集思廣益,慢慢摸索找出竅門,有事一起扛有活一起幹。李廣慶攝影
因為採樣工作隨時隨地都有感染的風險,她們的防護措施必須做到萬無一失,隔離服、鞋套,口罩,帽子,還有護目鏡、面屏,有的時候6個小時下來,由於缺氧都有噁心要吐的感覺。她們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工作沒有固定時間,晚上住在賓館不能回家,每天吃盒飯便餐,結束工作經常到深夜。早上6點起床洗漱,吃飯,7點半就到單位進行一天檢測的準備工作。正式工作時,穿上一次性防護服,不能喝水吃飯,更不能上廁所。雖然穿了紙尿褲,想上廁所時也會憋著,因為紙尿褲被浸濕後,過一陣會更涼,這樣反而更難受。李廣慶攝影
為了自身和他人安全,每個人都要打三次增強免疫力的針,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為更多人服務。李廣慶攝影
每天預約檢測的人很多,她們分工有序。有的維護秩序,讓人員分開距離;有的進行測溫登記;有的進行採樣;有的進行微機輸錄。小組負責人陳晨説:“組裏的人都是從春節前開始一直堅守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雖然知道採樣工作的危險性,“但我們是醫療工作者,這是我們的責任,再困難再危險,也要對得起我們的職業和應有的擔當“。李廣慶攝影
採集口咽拭子的時候,採樣人員通常都要站在被檢測者的正對面,因為要準確在咽部位置提取液體,很容易引起被檢測者咳嗽、打噴嚏、嘔吐等現象,一次一位居民因檢測不適,直接把污物噴到護士于洋的面屏上,她説:現在想到當時的場景,都吃不進飯。李廣慶攝影
因長時間戴口罩和護目鏡,有的醫務人員鼻子上的皮膚已經磨破了,就用創可貼來進行防護。李廣慶攝影
每天採樣的三聯單都要拍下來留為痕跡資料,然後單子和標本專車一起送到檢測地。晚上還要加班整理採樣記錄樣本核對,工作時間長短也隨著檢測人數的多少而變化。李廣慶攝影
每天因工作很少能按時吃飯,盒飯有時都涼透了,為了節省吃飯時間,她們就在辦公場地簡單的吃幾口,如果有人來檢測,就趕緊穿上防護服繼續進行工作。李廣慶攝影
預約電話接連不斷,有時她們這邊吃著飯,那邊還要接著電話,回答居民諮詢的各種關於核酸檢測的相關問題。李廣慶攝影
每個工作人員從工作崗位回來,她們都要互相幫忙,進行全身消毒。李廣慶攝影
當6個小時下來,全身已經濕透,加上又渴又餓,她們連脫防護服的力氣都沒有了。李廣慶攝影
每天手都泡在防護手套裏,為防止手脫水乾裂,組長陳晨貼心的給工作完的人員抹上護手霜。李廣慶攝影
翠姐是這裡年齡最大的,6小時從工作崗位下來,她説長時間被防護服、口罩、面罩捂的上不來氣,要窒息的感覺。李廣慶攝影
再大的困難她們都能克服,但是護目鏡裏常出現霧氣,這是她們最難處理和堵心的事。李廣慶攝影
雖然每天都有分工不同,但幹起活來不分你我,誰有時間,就自覺地打掃衛生噴消毒液。李廣慶攝影
有時忙完工作,就互相依靠暫作休息。聊得最多的是工作上的事,然後就是家裏的孩子。李廣慶攝影
護士費以紅的女兒馬文碩10歲了,已經很長時間沒見到媽媽了,3月份給媽媽和媽媽的同事畫了一幅畫,為她們加油,她對媽媽説:“好想你媽媽,等疫情結束,早點回來看我”。李廣慶攝影
綏芬河疫情感染為零時,她們緊繃著的神經終於得到稍許的放鬆,整個醫務人員多日的辛苦勞累沒有白付出,她們為此高興,開心,甚至喜極而泣。李廣慶攝影
她們大多已為人母,為了紀念這個有意義的日子,她們曬出了存在手機裏寶寶的照片。李廣慶攝影
護士節當天,組長陳晨買來了節日蛋糕,寫上她們七位的名字,為姐妹也為自己祝賀。李廣慶攝影
安麗娜醫生已經100多天沒看到家人和孩子了,她在防護服寫上家人的名字,拍照片發給家人和親友,已寄相思和鼓勵。李廣慶攝影
夏爽最怕的是和家人通電話,聽到15個月孩子一聲一聲的喊著媽媽時,眼淚隱不住奪眶而出。李廣慶攝影
這裡最小的蓉蓉護士還沒結婚,有時也很想念自己的爸爸媽媽,姐姐們都會給她關愛和照顧。李廣慶攝影
住在富邦賓館的她們,每人一個房間,自我隔離。每天早上陳晨洗漱完畢,還要約車組織隊員一起下樓上班。李廣慶攝影
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難她們都會在一起商討,集思廣益,共同解決。李廣慶攝影
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病毒和未知的風險,恐懼和擔心是人之常情,可這7位柔弱的女子,卻默默擔起了這份重擔。有了她們的負重前行,才有了我們的美好明天! 李廣慶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