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戰“疫”】這“疫”戰,地鐵“醫生”們全力以赴

發佈時間: 2020-03-27 14:32:4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京港地鐵 | 責任編輯: 鄭亮


面對疫情,有這樣一群地鐵“醫生”,在為城市的正常運轉而忙碌,他們全力以赴,保障著地鐵的平穩運作,守護著乘客們的出行安全。這“疫”戰,他們讓堅守與溫暖同行。

地鐵“呼吸科醫生”:打好呼吸系統保衛戰

韓寶林是京港地鐵車站維修督導,主要負責車站通風系統的日常檢修和維護。車站的通風系統就像是人的“呼吸系統”,通過遍佈車站各個位置的通風管道,不斷將室外新鮮空氣送到車站中。疫情防控期間,韓寶林和他的同事,作為地鐵“呼吸科醫生”,也在努力打好地鐵“呼吸系統”的保衛戰。

疫情發生後,京港地鐵迅速調整所轄車站的“呼吸模式”,打開全部通風設備,保持全天22小時通風,加強風量,讓站內空氣快速流通。為了保障設備正常運作,韓寶林和他的班組成員需要每天對4號線其中17座車站的通風設備進行巡視。韓寶林抵達車站後,會依次檢查車站內每個出風口、送風口的風速,保證地鐵車站內新風系統的送風量達到標準,確保站內空氣保持清新。

除了保證新風系統的正常運作,韓寶林還要對送風室進行全方位消毒,並重點加強對送風機前過濾網的消毒。車站內新風系統的動力來源,是送風室的兩台送風機,它們相當於人的“肺”,而送風機前的過濾網就像我們戴的口罩。當室外空氣被空調機組吸入後,首先會經過濾網“口罩”,在被過濾掉灰塵和雜質後,清新潔凈的“新風”才會被輸送到站內各個角落。為了保證進站空氣的清潔衛生,“呼吸科醫生”們增加了對過濾網的消毒次數和清洗次數,讓乾淨的過濾網,更好地“攔截”空氣中的灰塵和細菌,有效保障車站之“肺”的健康運轉。

一天下來,韓寶林身上總有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他説,作為地鐵的“呼吸科醫生”,我在保障著地鐵這一重要交通工具的安全,也就是在守衛著這座城市的安全。

地鐵“神經科醫生”:為地鐵安全保駕護航

遍佈在列車以及全線軌道區間裏的信號機、計軸、和道岔等設備,就像是人體的一個個“神經元”,通過複雜又精密的組合,實現了列車的自動運作、監督和控制,是地鐵通號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京港地鐵通號維修部室的員工解廣闊,就是一名“神經科醫生”,當城市沉沉睡去的時候,解廣闊則迎來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每天深夜地鐵運營結束,列車回段,他們便開始了對信號設備的檢修工作。

在疫情防控時期,列車狀態良好、乘客出行順暢、減少地鐵內人群的密集度是保障乘客安全的必要條件之一。為此,地鐵“神經科醫生”們全員待命,一絲不茍地對設備性能進行測試,保障信號設備的安全運營。同時,為了確保列車的消毒作業時間,解廣闊與同事更要提高檢查速度,爭取每一分每一秒。

此外,為保障全體員工的健康安全,京港地鐵早早就開始分批採購防護物資,而解廣闊也多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將防疫物資以最快的速度分配到工區的每一位員工手中,並負責對辦公區、工器具、備品備件進行清潔和消毒工作。他説:“在疫情發生前,我們守護著乘客的順暢出行。而現在,我們每天佩戴好防護用品,投入到防疫工作中,我們平安健康,才能為乘客創造更加安全的出行環境。”

地鐵“B超醫生”:來自地下30米的守護

京港地鐵的工務維修技術員李興業是地鐵裏的一名“B超醫生”。每天深夜,在地下30米的地方,李興業和他的同事會給鋼軌進行定期“體檢”,在長長的隧道中,他們要推行40公斤的超聲波鋼軌探傷儀對鋼軌進行檢查,負重8公斤的檢修工具步行6公里,集中精力緊盯顯示屏,通過觀察超聲波在鋼軌上透過或反射的聲能信號來判斷鋼軌是否有傷損,需在繁雜的回波信號中分辨出非常細微的不同。

疫情期間,除了探傷工作以外,李興業還要對庫房、辦公區,探傷工具等進行多次消毒,上崗、崗中及離崗時,均進行體溫測量和記錄,做好自身和團隊的防控工作。

除了“B超醫生”這個身份,李興業也是一位新晉爸爸,年前,妻子為他生下一對雙胞胎兒子。還在新晉爸爸的喜悅中,李興業就回到了地鐵防疫的第一線,在防疫關鍵時刻,他一直堅守在崗位上,在休息時間通過手機“遠端陪伴”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述説心底濃濃的父愛。“每次看到他們在螢幕裏對著我笑,我就很滿足。”李興業説,等疫情過去,一定回去陪陪妻子和兒子。他也感謝家人的理解,在地鐵防疫一線,家人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他們,是千千萬萬平凡人的一個縮影,他們所代表著的地鐵人,扛起的是軌道交通從業者對一座城市的責任,扛起的是我們打贏這場戰“疫”勝利的決心!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