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三局:以科技力量成就抗“疫”的“中國速度”——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優質高效建成背後的秘密

發佈時間: 2020-02-22 16:15:3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陳朝陽 | 責任編輯: 李佳

中國網2月22日訊(通訊員 陳朝陽)  2020年春節,江城武漢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千萬“雲監工”的注視下,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交付使用;2月8日,武漢雷神山醫院逐步移交。人們為其展現的“中國速度”點讚,為其蘊含的“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點讚。

總體參照應急戰地醫院建設的“魚骨”狀佈局降低交叉感染風險、5G及雲平臺技術實現智慧醫療、UPS電源提供應急供電、負壓系統為氣流“導航”、“三層防護衣”做到“滴水不漏”……面對極限的工期、嚴苛的標準,為打贏抗“疫”攻堅戰提供強大助力的兩座“安全島”醫院,以令人驚嘆的速度拔地而起,其背後,是中建三局硬核的科技支撐。

模組化設計,將醫院建成“三頭六臂”

中建三局主承建的火神山醫院是先進的全功能呼吸系統傳染病大型專科醫院,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規劃床位1000張,醫院功能齊全,儀器先進,設有接診室、負壓病房樓、重症監護室、CT室、手術室、檢驗室、網路機房以及救護車洗消間、垃圾焚燒爐等附屬用房。

2月19日航拍火神山。

“無論是規模品質還是防護隔離標準,都高於國家建設標準,更遠高於‘小湯山醫院’。” 中建三局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張琨介紹,醫院採用更加先進的技術和高於現有傳染病醫院的防護隔離標準,“可以説擁有‘三頭六臂’”。

更嚴苛的標準,需要更先進的設計理念,才能確保其功能實現。醫院採用模組化設計,呈現獨特的“魚骨狀”佈局,每根“魚刺”都是獨立的醫療單元。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火神山項目技術組組長葉建介紹,這種構型能夠嚴格劃分污染區和潔凈區,實現“雙分離”設計:患者從“魚刺”週邊進入病區,醫護人員則從中軸“魚骨”通道層層防護後進入病房,進行檢查診療看護,實現“醫患隔離、通道分離”。此外,醫護人員與患者在活動空間上也進行嚴格區分,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緊隨火神山醫院開工的雷神山醫院施工面積翻番,工期卻相差無幾。從天空俯瞰,雷神山醫院也呈“魚骨形”佈局,中間是醫生、醫護人員工作區,病區在兩側,清潔區、污染區、半污染區涇渭分明。與火神山一樣,雷神山同樣有著十足的科學統籌與科技含量。

秘訣就在全過程BIM技術輔助施工。以中建三局一公司負責的醫療隔離區為例,項目對基礎圖紙柱距、寬度、凈空、設備吊挂、門窗位置等進行深化設計,為後續施工留出寶貴時間。針對醫技樓機電安裝涉及給排水、照明、通風空調、通信弱電、醫用氣體等近10項系統內容,項目採用BIM技術建立潔凈區、隔離區管線走向模型,提前模擬管線碰撞等問題,既實現工序合理穿插,最大化利用空間時間,又保證管線排布後的美觀度。

建設中的雷神山醫院項目航拍。

在基建投公司醫護區施工中,技術團隊則運用BIM模擬施工技術優化6項施工方案,如鋼基礎代替傳統混凝土基礎、回填土代替部分場地硬化、室內樓梯調整到室外……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雷神山項目設計負責人賈瑞華説:“僅這6項施工優化,就比常規施工節約18天建設週期,同時增強醫護宿舍舒適性。”

裝配式施工,讓醫院挺起“鋼筋鐵骨”

火神山、雷神山項目施工內容覆蓋場地平整、基礎工程、管道預埋、防滲膜施工、混凝土澆築、機電安裝、室內裝修等十幾道工序,涉及基礎工程、土建及裝飾工程、給排水及消防系統、供配電系統、照明與監控、污水處理設施等十幾個專業。現場千余臺大型機械設備,萬餘名工人,忙而不亂。

“方案先行、策劃先行,提前排兵布陣。”中建三局一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紅濤説,十余家單位項目管理團隊密切配合,幾十道工序齊頭並進,每一步施工計劃都精確到小時乃至分鐘,同時根據現場情況實時糾偏,是一次對中國建造管理水準的集中檢驗。

讓世人驚呼“基建狂魔”的奇跡背後,最大的秘密武器是工業化裝配式建築建造技術。

“所有的病房都使用具備防火性能的環保材料的集裝箱式構造,通過專業整合和交叉深化設計,工廠加工預製,在現場按型號拼裝到位,可以大大加快施工進度,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中建三局三公司安裝組負責人袁松表示。據測算,裝配式建築的施工工期比傳統模式縮短40%,建築垃圾比傳統建築項目減少80%以上。

雷神山醫院ICU病房鋼結構施工。

採用拼接方式,房屋是否更易漏水?據了解,所有部品在工廠中一次性製成,可將誤差控制在毫米級,防水節點嚴密,杜絕漏水。

別説漏水,連空氣都漏不了。為實現隔離效果,醫院病房窗戶全部封閉,不能打開,病房內設有一個由兩層玻璃和紫外線消毒系統構成的傳遞艙。每間病房單獨設置不迴圈的新風系統和排風系統,共同構成負壓系統。

“所謂負壓,即室內的氣壓低於室外的氣壓。”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火神山項目機電施工負責人楊鵬舉介紹,各病房護理單元的通風系統像給院內空氣裝上“導航”,通過對污染區、半污染區、清潔區換氣次數及送、排風量的控制,在三區形成5-10Pa壓力梯度,“指引”氣流從潔凈區流向污染區。同時,在排風管設置殺毒裝置,對室內空氣先殺毒處理再排放,杜絕空氣污染。

為確保供電可靠性,項目還為醫院供電系統加上“三道保險”。兩座醫院均採用兩路10千伏電源,互為備用,同時配置柴油發電機作為第三備用電源,其中備用電源可滿足全部負荷供電需求。針對手術室、ICU等重點區域,項目還配備應急供電時間30分鐘的UPS電源,確保萬無一失。

智慧系統,為醫院植入“智慧大腦”

看得見的標準化裝配式板房打造了醫院的“鋼筋鐵骨”,看不見的智慧化資訊化系統則組成了醫院的“智慧大腦”。兩者相輔相成,讓醫院高效運轉。中建三局二公司智慧公司總經理陳應説:“兩座醫院資訊系統各有5大類17個系統之多,包括醫護對講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綜合佈線系統、網路與WIFI系統等,為快速運營提供堅實的軟硬體基礎。”

機房工程又稱資訊中心,是整個醫院的“大腦中樞”。兩座醫院的機房工程均採用雙線路、雙核心、雙機熱備,就像手機的“雙卡雙待”,始終保障“智慧大腦”安全運轉。此外,資訊中心整合醫院內所有資訊,與醫療專網互聯,外部獲授權人員可實時調閱系統內資訊,實現資訊互通。

建成的火神山醫院病房。

目之所及,醫院的角角落落都安上了“智慧芯”。每個病區都有AB兩道緩衝門,出入口控制系統採用互鎖機制,醫護人員授權進入A門,完全關閉後B門自動打開,配合負壓系統阻止污染空氣外流;所有病房床頭、洗手間、護士站、醫生辦公室都設置便捷按鈕,實現一鍵呼叫、緊急報警功能,保障病人及醫護人員安全;公共區域監控攝像系統全覆蓋,實時監控,為醫院安全可追溯運作保駕護航。

值得一提的是,在5G和雲計算等先進技術的支援下,智慧醫療得以實現。先進的“遠端會診平臺”擁有高清視頻會議終端,支援 1080P 的高清畫質,在遠端醫療會診的場景下,兩地醫療專家可以通過輔助碼流分享病患的CT片等醫療檔案進行診斷。通過這一平臺,遠在外地的的優質醫療專家資源,可通過遠端視頻連線方式,與一線醫務人員一同對病患進行遠端會診,大大提高醫院救治能力。

安全環保,給醫院穿上“防護鎧甲”

兩座醫院分別毗鄰知音湖、黃家湖大型水體,醫療污水是否會影響到周邊環境,建成後能否達到環保標準,是醫院建設以來,大眾關心的焦點。

項目按照《傳染病醫院建設標準》實施,採用污水、雨水、醫療垃圾單獨收集處理工藝設計,一方面“兩布一膜”的設計工藝全封閉收集廢水,另一方面對污水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後排放。

“兩座醫院的水處理工藝標準遠高於普通傳染病。”中建三局綠投公司水務事業部技術總監彭冠平介紹,“經過反覆研究,項目地基基底採用新型的HDPE防滲膜。” 

HDPE防滲膜具有很高的防滲系數及良好的耐熱性和耐寒性,其使用環境溫度為高溫110℃、低溫-70℃,能耐80余種強酸、鹼等化學腐蝕,長時間裸露仍能保持原來的性能。

最終,通過混凝土基層、防滲膜和鋼筋混凝土地面層等3層隔離防護,確保將地上構築物與地下水和土壤物理隔離,做到滴水不漏。

醫療廢水防滲問題解決了,那它們又是如何處理的呢?在運營設計上,醫院污水處理站按醫療機構廢水排放量兩倍進行設計,採用雙回路、雙保險系統,即使一組設備發生故障,另外一組也能滿足整個醫院廢水處理。在消毒處理上,醫院消毒劑的投加量高於普通傳染病醫院的消毒劑量,消毒時間近5小時,遠高於國家標準1.5小時。醫療廢水先經過全封閉收集和預消毒處理,再提升到污水處理站,進行生化處理和再消毒處理,前後7道嚴格工序,經系統檢測達標後,最終排入市政管網。

建設者向進駐雷神山醫院的醫護工作者致敬。

“為做到萬無一失,項目還設計了雨水調蓄池,通過雨污分流,將雨水全收集、全消毒後,泵送至市政管網,剩餘的污泥濃縮、脫水,進行危廢處置。”中建三局安裝公司副總工程師裴以軍説。

此外,項目還“妥善安置”了固體廢棄物。醫院單獨設置兩個衣物消毒間和兩個焚燒爐,對非污染的衣服進行殺毒處理後再使用,對污染的廢棄物直接無害化焚燒處理,防止污染環境。

茍利國家生死以。戰“疫”一線,中建三局用科技和智慧,為武漢鍛造“無畏鎧甲”;用奉獻和擔當,守護大江大河,迎接黎明的曙光。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