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進展:疫苗開始動物試驗 "炎症風暴"14例藥物抑制結果令人鼓舞[圖]

發佈時間: 2020-02-15 18:21:5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佳

 

    中國網訊 2月15日,在主題為“藥物研發和科研攻關最新進展情況”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等介紹了有關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 中國網 董寧 攝影

 

 

    14例風濕藥物抑制病人“炎症風暴”結果令人鼓舞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在回答記者提問表示,“炎症風暴”這個問題,實際是輕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轉換的一個重要節點,同時也是現在重症和危重症死亡的一個原因。

    “炎症風暴”客觀來講,實際是一個細胞因子的過度反應,主要是人的免疫系統針對外界的病毒和感染的誘因,包括一些藥物,機體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它無分敵我的時候,過度反應造成了對自身的傷害。所以,現在治療中,尤其對於危重症患者如何抑制炎症因子、細胞因子風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近期針對這個問題科學院和科技部佈局了幾個項目,這些項目有幾個不同的路徑。

    一個是如何讓機體不識別或者阻斷炎症風暴因子的發生,另外如何從免疫調控和炎症的壓制角度獲得一些更新的治療手段。剛才科技部領導講到的,包括細胞治療都是按照這個途徑和思路安排的一些重要方向的工作。

    在阻斷的角度來講,也在篩選一些老藥抑制炎症因子風暴出現,其中包括已經證明比如在風濕病領域有效的藥物如何抑制炎症因子發生,其中有一些包括前期經過驗證的,對細胞水準有作用的藥物已經部分做了臨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已經做了14例的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年齡最大82歲,這幾例病人的結果看起來都是令人鼓舞的。現在進行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大概有100余位病人入組,其中治療組94例,對照組94例。如果初期結果證明是有效的,我們可能會加速推動,對重症患者以關懷同情和人道的角度儘快給予有效的治療手段。

    近期針對炎症因子風暴的工作還在不斷地開展,相信會有更多的候選藥物進入治療的序列。

 

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 中國網 董寧 攝影

 

    科研攻關聚焦到少數幾個藥品

    磷酸氯喹臨床轉陰率顯著高於對照組

    瑞德西韋已臨床入組168例 試驗尚未完成

 

    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在介紹新冠肺炎的治療藥物問題時表示,在多輪篩選的基礎上,科研攻關組聚焦到少數幾個藥品,磷酸氯喹、倫地西韋、法匹拉韋等一批藥物,大家在媒體上看到了報道。先後開展臨床試驗,目前部分藥物已經初步顯示出良好的臨床療效。

    磷酸氯喹是一種上市多年的抗瘧藥物,體外實驗顯示對新冠病毒有良好的抑製作用。因為它是一個上市藥物,安全性有一定保障,目前正在北京、廣東等十多家醫院開展臨床研究,累計入組患者超過100例。近期,湖南省也將啟動磷酸氯喹的多中心臨床試驗。臨床結果初步顯示,磷酸氯喹對新冠肺炎有一定的診療效果。法匹拉韋是治療流感的境外上市藥物,目前在深圳開展臨床試驗,入組患者達到70余例,這裡包括對照組,初步顯示了較明顯的療效和較低的不良反應。治療後第3到4天,用藥組的病毒核酸轉陰率顯著高於對照組

    倫地西韋,也就是媒體報道中提到的瑞德西韋,這是一種國外公司研製的用於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藥物,目前在國外的臨床試驗還沒有全部做完。我國科學家開展了體外實驗顯示,具有對新冠病毒較好的抑製作用和安全性。該藥在美國也實現了對一位患者的成功治療。目前,我們在武漢推動在十余家醫療機構開展臨床研究,已入組重症患者168例,輕型、普通型患者17例,我們期待早日得到臨床試驗的結果。

 

   

    部分疫苗已經進入動物試驗階段

    研發安全第一多線並行推進與國際同步

 

    張新民在回應記者關於疫苗研發問題時表示,由於新冠病毒是一個新病原體,疫苗研發難度比較大、週期比較長。為確保儘早研發成功,在科研攻關應急項目中我們並行安排了多條技術路線,包括滅活疫苗、mRNA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病毒載體疫苗、DNA疫苗等並行推進,切實保障成功率。同時在聯防聯控機制下,積極協調多個部門給予疫苗研發團隊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援,使研發工作進度更加緊湊、更加高效。

    當前部分疫苗品種已經進入動物試驗階段。在“重大傳染病防治”、“重大新藥創制”等國家重大專項的支援下,近十多年來我們國家已經在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能力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掌握了疫苗研發的最先進技術,擁有一支高水準研發團隊和疫苗生産企業。同時,我們積極倡導國際合作。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疫苗作為一種應用於健康人的特殊産品,對其安全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疫苗研發必須遵循科學規律以及嚴格的管理規範,需要給科研人員一定的時間來開發出安全、有效的疫苗産品。

    從目前來看,我們國家各研究團隊的研發進度與國際進展基本保持同步

 

    重症患者治療新技術新産品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介紹説,科研攻關組組織了針對重症治療的新技術和新産品研究,從目前來看部分産品和技術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一是採集治愈患者恢復期血漿,用於重症患者治療。處於恢復期患者的血漿中存在大量的保護性抗體,可以用於對重症患者的治療。截至目前,在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等多家醫院共對11位重症患者進行了治療,治療後臨床症狀明顯改善,各項檢測指標全面向好,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

    第二個方面是開展幹細胞技術在重症救治方面的臨床研究。幹細胞治療能夠抑制免疫系統過度激活,通過改善微環境促進內源性修復,可抑制肺部急性炎症進展,緩解呼吸窘迫症狀。經過嚴格的臨床前安全性、有效性評價,以及嚴格的品質檢定,幹細胞産品在遵照當前幹細胞臨床應用規範和藥品臨床試驗規定的前提下對若干重症患者進行了治療,也初步顯示安全有效。

    下一步將積極支援科學家的研究,以期儘快取得階段性進展,為臨床患者特別是重症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 中國網 董寧 攝影


    病毒溯源初步排除家禽家畜

    蝙蝠最有可能是天然宿主

    科研團隊正在論證穿山甲傳人的説法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説,病毒溯源對我們揭示病毒來源及其進化規律,對於消除疫情源頭,防止疫情擴散都非常重要。

    新冠病毒溯源和傳播路徑研究項目由中國疾控中心、中國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單位聯合開展。這些承擔單位圍繞病毒溯源的問題,圍繞流行病學方面的研究開展了很多工作。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檢測了585份華南海鮮市場及武漢多家生鮮市場環境標本及動物標本,其中33份新冠病毒陽性,其中31份來自經營野生動物的西區,通過這樣集中的數據提示此次疫情可能與野生動物交易有關。比如,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的團隊檢測了4800余份近年來收集的豬、禽、犬、貓等動物樣品,均為陰性,通過這樣的結果可以初步排除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於家禽家畜。這之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通過對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的比對,也顯示出蝙蝠最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

    關於病毒傳播路徑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也是我們疾病防疫中尤其要明確的。通過研究,新冠病毒主要傳播路徑是呼吸道傳播和接觸傳播。近期大家關注到鐘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團隊分別從新冠肺炎患者糞便當中檢測並分離出新冠病毒,儘管如此,尚無證據表明可通過糞口途徑及氣溶膠傳播,針對一些新的傳播路徑,這方面正組織病毒學及流行病學專家進一步調查和研究。

    剛才記者提到華南農業大學團隊的研究,提出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之一。對此,我們正組織有關科研團隊進行論證,對新冠病毒從穿山甲到人的傳播,這方面也在進一步加緊相關研究。一旦取得新的進展將及時和大家進行交流。

     2月15日,主題為“藥物研發和科研攻關最新進展情況”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中國網 董寧 攝影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