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援抗“疫”一線的建設者群像[組圖]

發佈時間: 2020-02-09 11:13:5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楠

中國網訊 這是一場同死神搶人的戰爭,這是一個火速馳援的故事。1月29日,武漢宣佈封城後的第一個星期,新冠肺炎感染人數與日俱增,武漢市醫療系統面臨巨大挑戰,多家抗“疫”指定醫院進入超負荷運轉狀態,檢修迫在眉睫。當晚,中國一冶交通公司緊急派出第一批人員火速馳援抗“疫”一線。

圖中(左一)為張東。

張東:“這時候不上,我配不起黨員這個身份”

1月29日晚12點30分,張東還在項目部辦公室加班,“張書記,情況緊急,新洲區人民醫院隔離區急需檢修,你看能不能現在趕過去。”一個電話打斷了他手中的事,“沒問題,我馬上組織人員現在出發。”張東沒有任何猶豫,挂了電話便開始著手聯繫人員的事。

1月30日淩晨2點,人員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材料難進場成了眼前最大的問題。“您好,我這邊要儘早把定點醫院檢修完畢,材料您得優先往我這邊供應啊。”張東已經不記得這是他撥打的第幾個電話了,“我知道,但我這邊實在是沒辦法,都預定完了,不是我不願意供貨,我們實在是沒貨了。”“那麻煩您了,您那邊一有材料馬上聯繫一下我,謝謝,謝謝。”此刻,焦急、不安,千般滋味涌上了張東的心頭,晚一分鐘就讓患者多一分危險。

淩晨5點,一個身著白色防護服,戴著藍色口罩的人來到了新洲區人民醫院檢修區的門口,他一邊揉著右手肘,一邊盯著放在桌上充電的手機。這正是已經打了近3小時電話,右手肘異常酸痛的張東,他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供貨商都聯繫了一遍,而此時他能做的只有等待。

叮叮叮……張東迅速抓起眼前的手機,語速比平時快了兩倍不止“喂,張工,是不是有材料了!”“是,什麼時候送去醫院啊。”“現在,馬上,我就在醫院門口,你們把材料拉過來就行。”張東説話間興奮地拍腿站了起來,右手肘的酸痛感頓時傳遍全身,但他的臉上卻堆滿了笑。

1月30日清晨,徹夜未眠。張東看著工人在醫院忙上忙下,材料有序進場,他那顆懸著的心才放下。病房通道修繕加固,確診區隔離緩衝帶、隔離區基礎設施完善,一系列工作穩步推進中。

1月31日晚,新洲區人民醫院檢修工作全部完成,48小時閃電戰圓滿落幕。此時張東滿心歡喜,叮叮叮……“陽邏二醫院那邊也要檢修,2月3日開工,兩天時間要完成。”疫情狙擊戰遠遠沒有停止,張東從喜悅中抽離出來,便馬不停蹄的趕往了陽邏二醫院。

陽邏二醫院檢修處臨近重症室,剛到現場,便看到了兩個因病去世的人從門口拉過,直面死亡,張東才第一次對疫情産生畏懼的情緒,他給家人打去了電話,“老婆,我在陽邏醫院這邊檢修。”張東有些緊張,“那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啊,防護服,口罩都要穿戴齊全……”電話那頭傳來的話出乎了他的意料,“既然加入了黨員突擊隊,你就好好幹,我們一家人都支援你,你是我們心中的大英雄。”

“這時候,我還不上,我就真的對不起自己黨員這個身份了。”此刻,張東內心自豪,無所畏懼。

李濤:二十多個小時,接100多個電話

在方艙醫院建設過程中,他連續在現場達36個小時。一度聲音沙啞、眼裏佈滿血絲,渾身透著疲憊。但他不敢休息,更不敢懈怠,項目接得太急,工地上什麼材料都沒有,就連基本的施工工具也沒有準備。武昌“方艙醫院”所需材料十分龐雜,大到電力電纜、方鋼、輕型防火板,小到鐵釘、螺栓、水管彎頭,不同規則、不同型號、不同材質的材料、配件成千累萬,並且多數時候一個配件需要從幾家供應商調貨,在武漢封城、交通管制的特殊時期更是困難重重。李濤和物資團隊一道,對報送來的材料計劃,按照輕重緩急和施工順序,擬定供貨清單,想方設法組織。

洪山體育館改造成“方艙醫院”後,800張病床邊配備的醫用設備和開關插座,以及醫護工作間用電需要,只能靠安裝6台配電櫃來滿足三個區域的用電需求。但是,這种醫院臨時配置的配電櫃是非標,武漢市場根本就採購不到。

從2月4日淩晨開始,李濤就開始聯繫,他把手裏供應商的電話都打遍了,還拜託親戚、朋友幫忙打電話、在網上找。電話、微信、QQ上能聯繫的人都聯繫遍了,直到當天14點,李濤終於找到了符合要求的配件,立刻安排人送到在鄂州的工廠組裝。

2月5日清晨4時,6個專用配電櫃運抵施工現場。20多個小時裏,李濤的電話打出去100多個。


田漢斌、田智:上陣父子兵

中國一冶城建公司田漢斌和供職交通公司的兒子田智同時接到參建“方艙醫院”建設任務後,父子倆一起奔赴洪山體育館。“都是臨時下達的緊急任務,公司黨委有部署,我們就衝鋒,現場不分什麼幹部、員工,我們都是一冶的好兒郎!”在建設現場負責協調工作的田漢斌説。“時間緊迫,我們必須爭分奪秒,確保現場活動板房、電纜、零件的及時充足供應。”部隊士官退役的轉業軍人田智説。疫情面前,他們跟時間賽跑,跟病毒戰鬥,保障材料供應,圓滿完成留置病房的隔離建設、緩衝區及隔離區通道建設任務。

李承勇、王雨傑:抗“疫”夫妻檔

2月4日淩晨,在知悉城建公司參戰"方艙醫院"的號召後,老黨員、退伍軍人李承勇主動請纓,參與到"方艙醫院"建設。在現場,李承勇盡顯軍人本色,一邊進行材料倒運和裝卸,一邊不忘提醒其他同事正確做好自身防護。同樣作為城建公司職工,李承勇的妻子王雨傑也請戰來到建設現場,從事現場清潔、消毒工作,並不時幫助提醒同事做好自身防護措施。


圖中(右一)為李澤平。

李澤平:克服一切困難也要上

武鋼二院檢修現場,臨近污染區,剛進現場的李澤平確實不安,為了克服這種恐懼感,他每天穿著防護服釘在工地現場,“我現在都不看手機上的疫情新聞。”疫情正值上升期,除了解預防肺炎的方法外,李澤平不會點開疫情實時播報,“我就一心把醫院檢修好,也算是自己作出的一點貢獻。”不到一天時間,李澤平便克服了對疫情的畏懼。

“我們所有人每天都只上一次廁所。”因為每上一次廁所就必須更換一套防護服,而現在醫療物資稀缺,條件根本不允許。為了節約資源,他們一天只有早上和晚上會吃飯,中午喝點水就在原地休息一會。檢修現場施行24小時交叉作業,等接班的人來了,李澤雲才能下班吃飯。

郭宏傑為工人測量體溫。

郭宏傑:“我和妻子都是黨員,她是我堅實的後盾”

1月30日,郭宏傑接到了前往武漢市三醫院檢修的任務,他任安全總監與協調經理,馬上出發。郭宏傑的第一反應是給家裏人打電話,讓他們做好自己將被隔離的準備。妻子聞訊後便迅速收拾了幾件換洗衣物和日常洗漱用品,同時備了幾個醫用口罩。郭宏傑見到妻子,準備拿了東西就走,甚至不敢與妻子有眼神上的接觸,臨離開前他被妻子拉住,“你不用躲著我,我也是一冶職工,我也是黨員,我當然理解你,你在那邊好好工作,家裏面有我。”妻子的一番話如同一針強心劑。

市三醫院檢修現場,十幾米外就是污染區,所有感染肺炎的病人都從這邊進出,每幾分鐘就能聽到救護車刺耳的鳴笛聲,所有進出醫院的人員都戴著口罩,有的甚至戴了三四層,那些人就從他的身邊經過,但距離卻顯得那麼遙遠,大家都低頭邁著細密的步子,武漢醫院內的氣氛比任何地方都更為沉重。

即便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但這一幕仍然讓郭宏傑心中一沉,看著穿戴在身上的防護服和口罩,再想想只要突擊兩天便能完成任務,郭宏傑心中的顧慮便散去了。

“今天一切順利,預計明天晚上就能完成突擊任務了。”晚上,郭宏傑和妻子在視頻裏報平安,“那太好了,你注意保護好自己,家裏面我備了好多菜,都好著呢。”妻子看著郭宏傑滿臉自豪。

隨著疫情的發展,市三醫院的承載力跟不上疫情變化,大量病人涌入醫院,院方提出了更多的建設要求和更大的建設體量,原計劃兩天的建設週期被成倍拉長,責任與壓力向郭宏傑傾軋而來。

晚上,郭宏傑報平安時支支吾吾,被妻子看出了端倪,“你是不是有什麼話要對我説,不會有什麼不舒服吧。”“沒有沒有,只是醫院這邊又來新任務了,可能還要在這邊待一段時間。”雖然怕家人擔心,但郭宏傑知道這種事瞞不住他們,“還以為你要説什麼呢,嚇死我了,你放心在一線,我是你永遠堅實的後盾。”

圖中(左二)為曾維才。

奔赴抗“疫”一線的人還有很多,在武鋼二院檢修現場,任軍每天休息時間不到6小時;王朋林、李俊傑、曾維才是第一批趕武漢市三醫院的進行的檢修人員,此刻,檢修現場仍是一片火熱,抗“疫”仍在進行中……

疫情就是命令,面對這場同死神搶人的戰役,我們沒有退路。

2020年的春節註定難忘,中國一冶的建設者們正戴著口罩奮戰在抗“疫”一線,我們看不清他們的臉龐,但我們知道,他們正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與死神戰鬥。

(通訊員 沈潘 楊愛國 雯萍)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