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老曾的全名叫曾維才,是中國一冶交通公司武漢經開項目部的一名老施工經理,不是年紀大,而是資格老。因為常年在施工現場摸爬滾打,他皮膚黝黑,聲音洪亮,同事們親切地稱他為“老曾”。
圖中(左二)為曾維才。
衝在前線
1月30日大年初六。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這又是“宅”在家的一天,為了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宅”在家已經成了抗擊疫情蔓延的最安全的方式。上午8點多,接到公司打來的電話,老曾正在家裏做早餐,聽説要上前線,他沒想太多,立馬放下鍋鏟,跟家人簡單的交代後,像往常一樣風風火火地出門了。
老曾家住沌口,聽説大家要在青山集合,驅車幾十公里趕往公司大樓附近,沒想到撲了個空。詢問後才知集合地又換到了光谷,二話沒説,又驅車幾十公里趕往目的地,也是突擊小分隊此次援建項目之一——武漢市三醫院光谷院區。
突擊隊經過醫院實地勘察、策劃和商討後,最終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施工方案。吃上盒飯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半,因為施工現場沒有桌椅,大家端著飯盒,邊吃邊聊天。“在家哪都去不成,憋著也難受,出來有點事情做正和我心意。”老曾笑著跟同事説。
共築防線
抗戰疫情,時間就是生命!為了儘快完成任務,突擊隊決定通宵作戰。當晚,老曾又留了下來。除了兼顧現場施工情況,他還拿著手機不停地撥打電話。原來,由於道路封鎖,交通不便,不在武漢市內的工人全都無法前來作業,而有條件前來的,一聽要在醫院作業,大多有點推諉。除了工人不好組織,施工所需的材料也同樣不好組織。正值春節,材料供應商都已經回家過年了,而且現在疫情複雜再加上道路封鎖,難上加難。“我已經厚著臉皮把手機通訊錄裏能打的電話都打了。”老曾皺著眉頭跟同事説。
其實,這還不是老曾他們遇到的最難的事。原來,突擊隊此次得到的任務中有一項需進入檢驗區(病毒污染區域)作業,而醫院方面提示説,“檢驗區目前為病人抽血檢驗及確診病人治療區域,存在極高的被感染風險。”這時候大家才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競賽,更是與生命的較量!
“怕什麼,我們都有九條命!”突擊隊員們互相鼓勵,“連醫生都不敢進去,那也總要有人第一啊,為了完成任務,我們硬著頭皮也要上!”最終,老曾他們只花了一天的功夫,就完成了檢驗區的隔斷,而這個隔斷也是三醫院所有的醫生和病人的安全防線!事後,有同事問老曾怕不怕,老曾笑著説:“都是人,又怎麼會不怕呢,現在只想疫情趕緊過去,我們就能繼續開工,投入工作了。”
2月3日下午,“振搗棒,絲桿,蝴蝶卡,活動腳手架,鐵絲,到場!”老曾在突擊隊的群裏發了一張圖片。在圖片中,現場的工人們正從車上卸著貨。原來,終於是蒼天不負有心人,老曾打電話磨破了嘴皮子,也“磨”來了現場急需的施工材料。老曾來不及高興,放下手機,一邊幫著卸貨,一邊忙著指揮,又一次忘我的一頭扎進了現場。
留在“疫”線
給自己的個人用品和房間消毒,是老曾現在每天要做的事情,“酒精噴霧已經買不到了,現在我們只能把酒精兌好,裝到澆花的瓶子裏再用。”老曾已經9天沒有回家了,家裏二寶才一歲多,正是牙牙學語的時候,活潑可愛,那是他的心頭肉。每天工作結束的時間,就是跟家人電話視頻的時間,每次都是報喜不報憂,至於要進入隔離區作業的事情,老曾更是不敢跟家人提起半句。
由於醫院附近的酒店已不接收住宿,老曾和隊員們只能住在離醫院40公里外的項目部。其實,老曾的家離項目部非常近,開車只需要五分鐘。“家裏孩子太小了,怕傳染給他們,所以自行隔離了,保護好自己也是保護好他人。”同其他突擊隊員一樣,老曾心裏也有顧慮。
而最近一次“回家”還是在三天前,連續上了二個夜班的他,趁著白天超市開門,買好可供家人吃幾天的菜後,驅車趕往家裏。由於害怕自己跟家人接觸可能會帶去病毒,他將菜放在家門口,但想看看二寶,忍不住回過頭又讓愛人打開門,自己遠遠地站在在樓梯口向家裏張望著。二寶看到了爸爸,大聲地喊著:“爸爸,外面病毒,回家!回家!”看著爸爸不進門,立刻大聲地哭鬧起來。老曾只有哄著二寶説:“爸爸去給你買好吃的,一會就回。”回到項目部,老曾還笑著跟同事炫耀二寶的懂事,心裏滿是欣慰。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中國一冶涌現出了一批像老曾這樣的同志,他們臨危不懼、挺身而出,舍小我成大我,舍小家為大家,他們敢於擔責、勇於擔責、善於擔險,他們為我們的安全築起了一道道防線,他們是最美“逆行者”!(通訊員 張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