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從綠皮車到復興號 祖孫三代的鐵路情

發佈時間: 2020-01-24 08:44:11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鄭亮

北京客運段京廣動臥車隊列車長王晶(右一)的姥爺馬仲華(右二)是原北京局中心衛生防疫站醫生,父親王金良(右三)是北京客運段旅服車間黨總支書記,他們一家被人稱為“鐵三代”。三代人經歷和見證了鐵路發展的三個時代,用盡責和奉獻作為“傳家寶”,用敬業和忠於職守延續著濃濃的“鐵路情”。受訪者供圖

姥爺馬仲華見證了鐵路人的激情歲月,姥爺馬仲華今年86歲高齡,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鐵路”。老人現在依然身體硬朗,耳聰目明,對於幹工作時的事仍記憶猶新,良好的身體狀態與他從事了一輩子的衛生防疫工作不無關係。1951年初,剛滿17歲的馬仲華成為北京鐵路局防疫站豐臺分站的列車防疫員,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對列車進行消毒,滅蚊滅蟑螂。經常出去跟車,工作時,背上裝著20斤消毒劑的罐子,列車包房的床下、餐車的每個縫隙,都要用噴劑進行仔細消毒。受訪者供圖

在工作生涯中,讓馬仲華最驕傲的事,就是曾經負責為毛主席的公務列車進行消毒。有一次,像往常一樣,馬仲華來到軍用供應站,為一輛“任務車”進行細緻消毒。完成任務後,乘務員問他知道這是哪位領導乘坐的專車嗎?當得知這是主席的1號公務車後,馬仲華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真是高興得不得了,能為主席的車消毒,是多麼光榮的事啊!”受訪者供圖

之後,馬仲華擔任北京鐵路局防疫中心豐臺防疫站主任,主管車站和地區職工食堂的防疫工作。在職業生涯中,馬仲華兢兢業業,獲得了非常多的榮譽,他的證書、獎章跨越了很多年代,裝滿了整整兩大抽屜。同時,作為我國最老一輩的防疫員,他帶出了很多徒弟,很多人先後在北京疾控中心、北京鐵路局集團公司防疫崗位擔任重要的職位。老人覺得這輩子能夠從事鐵路工作,穿上這身藍制服,感覺非常高興和光榮。

一直到1994年退休,馬仲華見證了鐵路發展的一個歷史階段。1978年最早的時候,北京開往成都的33/34次列車,運作需要48個小時。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車次改為163/164次,運作36個小時。到上世紀90年代時,車次變更為k1363/1364運作33個小時。而現在,北京到成都的高鐵只需要7個小時。受訪者供圖

姥爺馬仲華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參加工作的,而王晶的父親王金良恰逢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正式成為一名鐵路工作者。“1978年的12月19日”,王金良進入京廣線的餐車工作,光榮的成為一名鐵路炊事員。作為列車餐車廚師,他經歷過爐火時代、煤氣時代、電磁灶時代。一個餐車有5名工作人員,分為廚師長、二櫃、洗菜、刷碗,還有個值夜班人員。“如果值夜班,晚上10點開始,這一宿就別睡了。”夜班的工作量非常大,一宿要蒸好300斤的大米,炒好40斤雞蛋,切出300斤大白菜和70斤大腸,再煮60斤掛麵……幹完這些活就是早上五六點鐘了。常年拿著菜刀,王金良的右手掌佈滿了老繭,左手手指的背面也被菜刀磨成了一個個堅硬的繭子。受訪者供圖

1988年, 通過培訓和考試,王金良獲得了國家一級廚師資格。北京鐵路局7個分局共500多人,他考了第一名。“在100個菜中隨機抓鬮,他抽了一道番茄腰柳。這就考驗平時做菜的功力,什麼菜都要會做。”王金良説。為此,他將一本600多頁的烹調書全都背了下來,並熟練操作。那次,北京鐵路局局長親自為他頒發了證書。1996年,王金良改走京九線,是綠皮車,車體大了許多。餐車的操作空間寬敞了,儲藏空間也大了,能儲存很多米麵和幹料。受訪者供圖

工作40年來,他走過京廣線、京滬線、京九線還有高原列車,從炊事員成長為廚師長、餐車長,再到如今旅服車間黨總支書記。如今已經很難看到王金良在餐車後廚展露廚藝了,但在家裏他總會時不時地打開他的“兵器庫”,那是多年伴隨著他工作的工具,回憶著曾為無數旅客們留下的飯菜香。2019年春運期間,王金良特意拿出了“老夥計”,在女兒王晶值乘的高鐵動車上為旅客朋友們又露了一手,為無數歸鄉的旅客帶來了驚喜和溫馨。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時光的輪盤走到了新世紀,鐵路世家的接力棒傳到了第三代人王晶手中。2008年,21歲的王晶參加工作,經歷了高鐵真正實現整車國産化,作為“高鐵人”,王晶倍感自豪。剛工作時,王晶在北京到漢口的直達車上當乘務員。2013年,她轉到高鐵車隊,開始走北京到深圳這條線路。2014年,經過多年曆練的王晶通過考試,當上了車長。她有耐心,業務過硬。身為車長,她還是經常與其他乘務員一起分擔工作。“列車長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責任大了很多,把自己的業務做好的同時,還要起到帶領作用。” 生在鐵路世家從小耳濡目染,但真正自己走上工作崗位幾年,王晶體會到這個工作的艱辛與不易,理解了前輩的責任和恪盡職守的精神。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有一次,王晶值乘北京西至昆明的高鐵列車,突然一名老人因缺氧導致心臟病突發,王晶第一時間趕到後,發現老人臉色慘白,渾身虛汗。憑著自己的平時積累的醫療知識她展開了救助,讓老人身體呈45度斜躺,再掐手上的穴位,同時廣播找醫生,並聯繫前方站臨時停車,呼叫救護車將老人送醫搶救,為挽留老人的生命爭取了最寶貴的時間。列車上旅客突發疾病的事不在少數,列車沿線的“120”人員都已經對王晶很熟悉了。還有一次夜裏2點多,列車上有個小夥子突然抽搐,王晶判斷為癲癇發作。及時找了個木板放進小夥子嘴裏,防止他咬到舌頭。經過請示,列車在駐馬店站臨時停車,小夥子及被“120”拉走救治。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面對列車上有可能發生的種種考驗,王晶對工作的重要性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她説:“旅途有終點,服務無止境,服務好每一名旅客,既是我的職責,也是我的使命。”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為了讓旅客出行更舒心,每逢節日,王晶都會在車上組織活動。2017年,北京到昆明的高鐵正式開通,王晶線上路首發車上值乘。當天在列車上,王晶和乘務組人員穿起了民族服飾表演節目,並且準備了小禮品,與旅客互動。“就是為了讓旅客在漫長的旅途中,能夠開開心心地度過。”現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甚至環境保護日,王晶都會帶領乘務組一起為旅客組織活動,活躍氣氛。“隨著高鐵飛速發展,我們的服務也要隨之提高。”王晶説。2018年,北京到昆明的高鐵開通一週年,王晶還特地做了一個高鐵形狀的超大蛋糕帶給旅客。那天恰逢南方降雪,列車雖然晚點了三四個小時,但旅客在列車上為高鐵線路“過一週歲生日”、吃蛋糕,都很開心,絲毫沒有怨言。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時代的發展就像列車的發展更疊一般,映射著一代代鐵路人默默奉獻的精神傳承。小時候,王晶家就住在老豐臺站邊上,火車、鐵軌和姥爺講的故事伴著王晶長大。“看著姥爺的一張張榮譽證書和獎章,很為姥爺驕傲。”而提到爸爸對自己的影響,王晶説,自己今天的成長離不開爸爸的教導。剛進入高鐵線路時,王晶感到工作強度大,對乘務工作的要求也多,環境和崗位的轉變讓王晶很不適應,“特別累,最難的時候想放棄這個崗位。”王晶形容她當時的狀態和心態。後來爸爸不停地鼓勵她,慢慢引導,王晶最終理清了工作思路,勝任了崗位。現在每次走車回來,父女倆都要聊聊天,王晶把遇到的事情和人講給爸爸聽,王金良幫著女兒分析、解決問題。受訪者供圖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