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溪是福建省“五江一溪”之一,是莆田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母親河。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中國網 訊)木蘭溪是福建省“五江一溪”之一,是莆田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母親河。2017年木蘭溪榮膺福建省唯一一條全國“最美家鄉河”,生態綠心保護修復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18年中小河流治理“樣本”木蘭溪改造工程入選改革開放40週年“福建影響力”優秀案例;2019年莆田市成功躋身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莆田市分三個階段,梯次推進木蘭溪治理,這也成為獨特而又寶貴的經驗。
防洪保安治理,解決水患與生存的矛盾問題
歷史上,木蘭溪滋潤養育了莆田人,但水患頻發也給這裡的人民留下創傷。莆田市加快河道治理工程建設,共整治河道長15.54公里,新建堤防長28.03公里,新改擴建水閘18座。2012年,木蘭陂以下河道的堤防全線閉合,洪水實現歸槽,流域水災頻發的狀況實現了根本扭轉,不僅結束了莆田主城區河段不設堤防的歷史,城市防洪標準也提高到50年一遇。近8年以來,莆田遭受了61場暴雨、35個颱風襲擊或影響,木蘭溪流域未發生重大洪澇災害,也未出現人員傷亡。2015年,“蘇迪羅”和“杜鵑”兩個強颱風在相隔不到2個月相繼登陸,木蘭溪防洪工程經受住了考驗。
木蘭陂是古代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保存完整併發揮其水利效用。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2012年,木蘭陂以下河道的堤防全線閉合,洪水實現歸槽,流域水災頻發的狀況實現了根本扭轉,不僅結束了莆田主城區河段不設堤防的歷史,城市防洪標準也提高到50年一遇。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三位一體”綜合治理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城鎮人口的加速集聚,木蘭溪也同樣面臨著水污染水環境的問題,在這一階段,莆田市重點解決安全與生態治理統籌推進的問題,治理也從下游到上游,從幹流逐步走入支流,按照“防洪保安、生態治理、文化景觀”三位一體的理念,建設木蘭溪防洪堤37.4公里,建設堤防、綠化岸坡、改造岸灘生態,建設沿溪步道近20公里,打造錯落有致、自然生態的木蘭溪百里風光帶。其次,莆田市綜合治理木蘭溪下游南北洋河網水系,建設安全生態水系近200公里,配套沿河截污,推進300多條內河與木蘭溪互連互通,改善河流生態環境,並同步建設了200多公里濱溪綠道。
圖為木蘭溪左岸綠道工程。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在木蘭溪下游,裁彎取直後的舊河道被開挖成人工湖——玉湖,湖心水域面積超過700畝。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圖為莆田綬溪公園風光。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除此之外,水文化逐漸成為莆田亮麗的城市名片。木蘭陂公園充分挖掘和展現了古代莆田人民通過水利保障農桑的歷史,沿溪十幾個公園保留古樹古橋古民居古碼頭,串珠成鏈;南北洋河網人文歷史的挖掘和復原,打造出莆田獨特水景觀。在木蘭溪下游,裁彎取直後的舊河道被開挖成人工湖——玉湖,湖心水域面積超過700畝,不僅提升了蓄洪能力,還成為市民近水親水的樂園,木蘭溪河畔成為城市宜居、休閒的生活區。
水文化逐漸成為莆田亮麗的城市名片。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從河流綜合治理走向全流域系統治理
坐落在木蘭溪最大支流延壽溪流域的東圳水庫,是莆田市最主要的飲用水水源地。這一時期,重點是解決局部與整體的矛盾問題。從2014年開始,莆田從“就水治水”的局部的、單一的治理中解放出來,統籌解決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災害四大問題,開展整體系統治理。
東圳水庫,是莆田市最主要的飲用水水源地。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東圳水庫見證著莆田水利事業的發展壯大,見證著莆田人民團結協作、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東圳精神”。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治理之後,東圳水源地的水質顯著提升,長期穩定保持在Ⅱ類水標準。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2014年起,東圳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啟動,以提升水質為核心,突破就水治水的片面性,將庫區內的山水林田湖草以及人為活動,作為整體,統籌考慮,構築四道防線。治理之後,東圳水源地的水質顯著提升,長期穩定保持在Ⅱ類水標準,木蘭溪幹流、主要支流,各小流域交界斷面的水質近年來也逐步提升。目前全流域系統治理的經驗正在木蘭溪1732平方公里全流域範圍內推廣實踐。
在木蘭溪仙遊段,幾名護河志願者正在巡邏。通過清理河道垃圾、宣傳愛水知識等日常工作,志願者們積極參與到河流的治理維護中來。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從2017年以來,莆田市推進河湖長制工作,河湖面貌持續改善。莆田實行流域雙河長機制,規範河長常態化履職。同時,“智慧河流”平臺的建立,有效推進河務監管網格化、資訊化。除此之外,莆田市發動公眾參與,設立企業河長、民間河長“政企共治”,還設立民間河長基金,開設“河道曝光臺”,建立起多方參與、共建共用的協同治理機制。
白鷺在木蘭溪上戲水。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從“水憂患”走向“水安全”,繼而邁向“水生態”,再到推動“水經濟”協調發展,如今的木蘭溪不僅是莆田人民的母親河,更是一條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之河、發展之河。
如今的木蘭溪不僅是莆田人民的母親河,更是一條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之河、發展之河。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