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朝鮮族百年村落 尋找脫貧有方的“圖們經驗”[組圖]

發佈時間: 2019-07-08 09:36:1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楠


中國網訊(記者 董寧)近日,記者跟隨“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網路媒體採訪團走進延邊州圖們市,這個擁有12萬人口、以朝鮮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口岸城市,之前是吉林省東部高寒連片特困地區。今年四月,圖們市22個貧困村整體出列,182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順利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12.3%降至2018年底的0.2%……

2016年以來,圖們市立足縣域實際,按照“特色農産、多元差異、精深加工、文旅結合”發展思路,投資8935萬元推進實施扶貧産業項目72項,産業項目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2016、2017年度帶動貧困人口每人平均分別增收500元及1300元以上,2018年産業項目收益達440萬元以上,貧困人口每人平均獲得分紅收益1000元以上,為全國提供了脫貧摘帽的“圖們經驗”。


在圖們市脫貧攻堅指揮中心的墻壁上,有一張碩大的脫貧攻堅作戰圖,圖上詳細的記錄了每個村落的脫貧攻堅各項指標的達標情況。圖們市扶貧辦副主任趙力強向記者介紹,為確保脫貧攻堅工作高效推進、政令暢通,實現指令自上而下執行,問題自下而上反饋,圖們市建立了市、行業、鎮、村四級指揮作戰體系。市級層面,按照“黨委抓統籌、政府抓具體、組織抓督考”的工作機制,由市委書記、常務副書記、市政府市長擔任總指揮,分管副市長、紀委書記、組織部部長擔任副總指揮;行業部門層面,由住建、水利、交通、衛計、教育、民政等重點行業部門“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負主要責任,相關業務科室負具體責任,全面推進完成行業脫貧攻堅重點任務;鎮級層面,由人大主任、政協主席、組織部長和人大副主任包鎮,擔任鄉鎮戰區指揮長;村級層面,落實市級領導幹部包村責任,並帶隊開展業務指導、督查督導,實現全市50個行政村包保全覆蓋,構建了層次清、責任明的工作體系。

在圖們市石峴鎮水南村記者看到,這個典型的朝鮮族聚居村家家戶戶都住上了白墻灰瓦的新居,右側一座唯一廢棄的土坯房還能依稀看到當年貧困的痕跡。近年來,水南村綜合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以“有文化的村莊才有美好未來”為發展思路,發展“紅色旅遊”“民俗旅遊”“觀光農業旅遊”,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針對本村的歷史和文化,水南村在紅色歷史和民族特色上大做文章,先後獲得“全國精神文明村”、吉林省“特色旅遊名鎮名村”等榮譽稱號。石峴鎮水南村研學基地至今已投入700萬元,建設完成接待服務中心1棟,民宿20座,吊橋1架,棧道1條,計劃2020年投入300萬元,完成特色草屋民俗15棟、教育拓展基地、燒烤營地等設施建設。圖為水南村去年剛剛建設完成的接待服務中心。

在水南研學基地接待服務中心,有13個房間,96個床位,目前已經成功接待15期大中小學生實踐和研學旅行,參與學生4000余人,獲益近20萬元。


7月7日,水南村村民在村衛生院測量血壓。水南村第一書記姜雲東介紹到,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看病難、看病貴是致貧主要因素。生一次病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上萬元。這對圖們市因病致貧高達98%的貧困戶來説,是生活上最大的難題。為此,圖們市財政專項列支300萬元,建立全覆蓋“疾病兜底”“政府保障藥房”運作機制,徹底破解因病致貧、返貧的癥結問題。出臺疾病兜底保障政策,實現農村貧困人口縣域政策範圍內,個人自付比例不超過10%的目標;在各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政府保障藥房,由政府出資購置在省基藥平臺採購不到、而貧困人口又必需使用的藥物,實行專櫃管理、銷售,保證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從根本上解決了貧困人口購藥問題。目前,已累計補償金額131.72萬元,9000余人次受益。


在水南村君子蘭花卉種植基地,美女主持人于涵正在通過手機直播向全國售賣花卉。石峴鎮水南村君子蘭花卉種植基地依託吉林省隆吉花卉基地有限公司,借助該公司“線下門店銷售+線上電商行銷”運營模式,以生態花卉綠色農業為基準,著力打造輻射全國君子蘭項目産業基地優質品牌,建成集培育、種植、銷售、觀光于一體的現代化種植基地。

隆吉花卉基地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斌和記者介紹,水南村君子蘭花卉種植基地項目計劃投資2000萬元,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目前,已新建君子蘭花窖(陽光溫室)4座,購置及栽培2年生君子蘭24000棵。2018年,基地帶動下嘎村8戶貧困戶進行室內試養殖君子蘭種苗,戶均增收300元。2019年,將廣泛推廣室內養殖君子蘭項目,由基地養殖輻射到村民自主養殖,帶動農戶增收,帶動集體經濟增産,打造君子蘭花卉種植供貨特色鄉村。

大學畢業回鄉創業的金國興帶領村民在村裏成立圖們市楓梧洞農家樂專業合作社。在他的蔬菜大棚採摘園中,新鮮的番茄和黃瓜主打有機無公害品牌。目前現合作社已有生産大棚10個暖棚,4個冷棚,通過蔬菜採摘和出售帶動全村貧困戶17戶,每戶每年增加收益300元,職工每戶每年增收2000元。


“扶貧關鍵還是要有産業,要把‘輸血’變成‘造血’,才能徹底擺脫貧困。”紮根圖們石峴鎮河北村三年的第一書記曹愛鵬説,在圖們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河北村自2017年起擴大食用菌種植規模,建設了10公頃食用菌種植基地,其中木耳大棚達60棟,靈芝大棚20棟。兩項食用菌種植年産值達800多萬元,成為創業扶貧標準化的食用菌産業基地。基地由之前只帶動河北村脫貧,發展到帶動周邊5個村、152戶貧困戶脫貧,每年給貧困戶固定分紅31萬元。 

在靈芝大棚內記者看到,嫩黃色的靈芝長勢喜人,品質上乘,生産的狍子粉銷路看好。

在河北村村委會,第一書記曹愛鵬跟記者分享了他駐村三年總結出來的脫貧工作管理方式——網格化管理:一是以房找人實現精準;通過摸排,把全村144棟房屋,分為空房戶、外來戶、本村戶籍非貧困戶、貧困戶,在圖上進行了不同顏色的標注。對貧困戶,還以脫貧年度不同進行了進一步的精準細分。並且將全部常住戶的黨員、優撫、低保等屬性進行了標注。二是因類施策避免“一刀切”。根據網格管理上的記錄和分類,實施不同的管理幫扶辦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度。三是服務群眾不留死角。河北村根據房屋所在區域進行了網格化的劃分和管理,將全村劃分為6個網格,每個網格區域內設置一名由駐村工作隊員(隊長)或包村幹部擔任的網站長和本村幹部擔任的網格員,網格長和網格員全面掌握網格內所有住戶的情況,做到瑣事有人管理、小事不出網格、有事積極幫辦、凡事必有結果。


曹愛鵬介紹,在河北村的每一戶人家門口,都有這樣一個特殊的門牌號,上面對戶主的基本情況做出了明確的標注,對應網格化管理,可以讓每一個幹部一目了然,精準掌握每一戶的脫貧情況。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