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樓市30年”聽業界大咖暢談中國樓市的是是與非非

發佈時間: 2019-03-30 10:19:1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鄭亮 | 責任編輯: 趙娜

3月29日,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樓市30年:是是與非非”分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中國網訊 (記者鄭亮) 在1998年中國住房制度改革正式啟動。在之後的30 年間,樓市與中國經濟和普通中國人的關係,經歷了怎樣的起伏?樓市對中國經濟起到了那些哪些拉動作用?當今部分地區的高房價,對當地經濟有著的影響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只住不炒”的樓市,需要哪些方面的配套改革?以及未來 10 年我們將怎樣重新定位樓市在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就這些問題,3月29日下午,多名來自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商業領袖出席名為《樓市 30 年:是是與非非》的分論壇,共同探討中國樓市這30年的發展與變遷。

瑞安集團主席、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羅康瑞表示,香港的樓市15平米就賣兩三百萬,已經是一般年輕人無法負擔的價格。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貝殼找房CEO彭永東認為,中國房地産成長的時間還比較短,例如北京700萬套房子,換手率只能承接4%,正常是2-2.5%的換手率,這樣價格會比較穩定。中國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裏,存量房的交易成為主流,全中國二手房交易6.5萬億,新手房是12萬億,面對增量的市場,怎樣給這個行業的存量房交易搭建一個基礎設施,穩定是最重要的。同時他還判斷,隨著中國市場越來越成熟,資訊越來越透明,交易量的穩定是一個大方向。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人類所有的領域都在進步,很多領域進步非常大。最落後的恐怕是建築領域,混凝土已經用了200年,資源消耗巨大。幾十年後,房地産高潮退去,城市周圍將會被建築垃圾填滿。混凝土是無法再生的,我認為建築材料的革命必須要做了。”遠大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躍説在分論壇上發表自己的觀點。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聯辦財經研究院專家、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前副局長許善達在論壇上表示,中國城鎮化的過程還在演變中,一二線城市的房子不存在過剩問題,真正過剩將被大量淘汰的,是廣大農村地區的房子。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第一太平戴維斯亞太區執行主席Robert MCKELLAR表示,需要非常明確的政府政策來解決稅收、立法等問題,還需要有一些行政化的手段,讓普通人能承受得起房價。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美國房地産商萊納國際的總裁Chris MARLIN對比道,美國人70年來都是用同樣的方式蓋房子的,美國很多房子也正處於達到使用壽命的高峰,比歷史上任何時候的風險更大。中國網記者鄭亮攝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主持樓市 30 年:是是與非非分論壇。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3月29日,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樓市30年:是是與非非”分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