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回答記者提問。中國網記者 高聰 攝
中國網訊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10日上午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佈廳舉行記者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副行長陳雨露,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范一飛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在回答記者關於未來央行在加強金融科技的規範和管理方面有哪些考慮的提問時,范一飛表示近年來,金融科技快速興起,為金融發展持續提供了創新的活力。黨的十九大也明確要求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金融科技必將迎來大有可為的發展機遇。人民銀行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與監管體系建設,引導科技在金融領域合理運用,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金融風險的能力。
去年底,會同發改委等部門,在北京、上海、廣東等10個省市啟動了金融科技應用試點,重點圍繞以下四個方面為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提升分析計劃能力提供實踐經驗和相關經營借鑒。
首先,加強金融科技應用,助力疏解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針對銀企資訊不對稱、風險識別不精準、融資成本高等痛點,探索利用神經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優化信貸流程和客戶評價模型,降低信貸業務成本,提升信貸服務效率,推動融資審批更加自動化、産品行銷更加網路化、風險識別更加智慧化。
二是做好頂層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金融惠民服務水準。針對資訊系統多頭連接、資金流與資訊流割裂等問題,運用人工智慧、開發API等技術,推動金融與民生領域資訊系統總對總互聯互通,實現金融在主要公共服務領域全覆蓋,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三是推動數據資源融合運用,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針對實體經濟供需不足、群眾辦事難等問題,利用安全多方計算、標記化等技術,加強數據整合與深度運用,提升數據洞察能力,引導金融資源配置到金融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推動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四是強化監管科技應用,提高金融風險甄別、防範和化解能力。針對金融風險隱蔽性高、傳染性強、傳播快等問題,建立了中國特色金融風險科技管理機制,研發基於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等技術的監管平臺和工具,提升風險探視感知和計劃能力,增強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和穿透性。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堅持寓監管于服務,以監管促發展,總結試點成功經驗,加快出臺金融科技發展規劃,持續健全金融科技監管體系,推動金融科技在“守正、安全、普惠、開放”的道路上行穩致遠,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使科技創新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