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媒體國防行】“老海島精神”紮根大竹山 幾代守島人魂鑄“四無島” [ 圖片故事 ]

發佈時間: 2018-09-22 14:00:2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董寧 | 責任編輯: 李佳


大竹山島位於我國北方海防戰略重地渤海海峽,是一座荒蕪的“四無島”——  無居民、無淡水、無耕地、無航班  。幾代海島官兵在這裡艱苦奮鬥,用青春和熱血把大竹山島澆鑄成了一塊牢固的堡壘,也建設成了一片美麗的家園。  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海防五連在大竹山島駐守,每天他們都會不固定時間和路線巡邏。渤海海峽作為進出渤海的咽喉要道,京津冀的海到府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海防五連在海灘碎石上做偵察訓練,以“海島為家、艱苦為榮、祖國為重、奉獻為本”為基本內涵的“老海島精神”深植這支海防部隊。  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大竹山島碼頭迎面可見的是一堵墻,叫勵志墻,由上百塊刻滿文字的石頭砌成。“服役盡好義務,退伍永不變色”  、   “人脫一層皮,島披一層鋼”,一代代守島官兵把他們的心聲刻在海島的石頭上,形成大竹山島上一面特別的文化墻。   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每一位登上海島的戰士,都會在營區的海灘邊栽下一顆松樹,意寓和樹苗一起在海島紮根成長。據該營的教導員介紹,大竹山島的海灘全是碎石,再加上風浪太大,沒有淡水,樹苗的成活率極低,島上的官兵就從山頂上和陸地上,一袋一袋的搬土過來,在海灘上生生造出了一片田,種出了一片林。  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由於大竹山島上沒有淡水,生活用水全靠補給,1954年,第一代守島官兵自力更生,打出了島上的第一口井,其實是一個蓄水池,靠收集存儲過濾的雨水飲用,雖然這“井水”鹹澀難入口,當時的官兵還是欣喜若狂,甘之如飴。自此,守島官兵邁出了建設海島的第一步。  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2017年6月27日,海島上打出了一眼195米的深水井,通過凈化後,官兵告別了鹹澀的雨水,喝上了甘甜的純凈水。而這眼被棄用老水井,則成為海島人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見證,被稱作創業井。  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大竹山海島上天氣無常,海上多大風浪, 每年“斷航”和“不能通航”的情況時有發生, 守島官兵大多常年駐守海島,無法和家人團聚。一位上島一年的新兵戰士告訴記者,他在網上購買的商品,最長的一次兩個月才送到。  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守島連長賈遠方的妻子孫朋朋帶著孩子和母親來島上探親,説起自己的委屈,孫朋朋淚灑當場:“雖然對他有諸多抱怨,但是我見面不會和他吵架,因為在一起的時間太短了,珍惜都珍惜不過來,哪舍得留時間鬧矛盾。”賈連長告訴記者,雖然他很早就辦理了家屬隨軍,但是島上條件艱苦,通航困難,不具備隨軍條件,他的妻女只能住在島外,聚少離多。  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島是我的家,我聽黨的話,我愛我的家。”這首誕生於半個多世紀前、充滿真摯情感的小詩,被海島官兵評為“最美海島詩詞”,也最能表達他們的心聲。新一代守島官兵對照“老海島”艱苦創業史過好利益觀、苦樂觀、比較關、得失關;爭做老海島新時代傳人。  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在離島船艇甲板上目送大竹山島,記者想起網路上流行的一句話:“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