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佔元提醒科學素質培訓功利化 呼籲提高資訊素養[組圖]

發佈時間: 2018-09-17 18:55:4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倫曉璇

9月17日下午,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在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上發表演講。中國網記者 楊佳 攝

中國網訊(記者 楊佳)9月17日下午,在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上,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在議題為“科學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高峰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教育是全民科學素質培育的引擎》的演講。

杜佔元在演講仲介紹了科學素質幾個特徵。

第一,科學素質是內化於心,外顯于形的人類特質。在它的指引之下,人的思維依然是體現科學精神,尊重遵循科學規律,為人類本質需要服務的。

第二,科學素質根植于個人,與全面素質相輔相成。

第三,科學素質具有強烈的實踐性,其本質上是在實踐中養成,在實踐中發展。

第四,科學素質的培養,是日積月累的方式。在當代社會條件下,培育科學素質有突出的時效性要求。要求科學素質能夠儘快養成,並且能夠改變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在演講中,他肯定了科學素養的積極作用。他表示,毫無疑問,科學素質直接支撐了我國的科技創新事業,成就了我們民族和國家的世紀工程,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隨後,杜佔元説,公民科學素質的建立,必須要依靠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動。他講,在當今世界,教育是培育科學素質的基本途徑,現代科學素質依賴於現代教育的貢獻。他説,教育有著明顯的階段性、層次性,科學素質教育活動貫穿教育的各個階段和各個層次,教育具有引領性、驅動性的引擎作用。因此,科學素質培養問題就轉化為教育引擎的功效問題,教育活動成為科學素質産生和發展的源頭之一。

杜佔元表示,在當下的科學素質教育培訓中存在幾個問題,值得關注。

第一,功利因素。常説的學以致用,目的是提高教育的實踐功能。而在一些地方,異化為功利導向,一些社會團體,包括有些傳播媒體、評價機構,甚至一些機關學校,也熱衷於教育的功利因素,導致量化偏向,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科學普及的教育活動,産生一些不利的影響。第二,觀念誤區。一些人認為科學素質教育,主要是中小學生的科普教育,缺乏含金量,在許多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者高級機構裏面得不到重視,影響到科學精神的發揚。

杜佔元特別強調,我國公民科普素質水準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一些差距。特別是科學素質發展不平衡,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他講,自2006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科學素質綱要以來,特別是十二五期間,各地各部門圍繞黨和國家的發展大局聯合協作。紮實推進未成年人、農民、城鎮勞動者等重點人群的科學素質行動,帶動了全民科學素質水準的整體提高。

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顯示,201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6.2%,較2010年有很大的提高。

最後,杜佔元提出,在資訊化時代,應重視對老師和學生的資訊素養的培養,特別是對青年人。他強調,教育部在推進教育資訊化的過程中,把資訊素養的提高作為一個重要目標,甚至是比資訊技術的運用更為重要。他倡議,政府和學術界給予高度的關注。

具有堅實的科學素質的民族,才能行穩致遠,才能實現偉大的擔當。杜佔元講,在新形勢下,我們有信心,有能力,組織動員全社會的教育力量,特別是高校、高等教育資源,發揮主渠道作用。我們相信,沿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全民科學素質將不斷得到提升。人類利用科學技術,服務人類福祉的努力,將不斷取得新進展。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