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沒有完成時,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
在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和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特區30週年大會重要講話中,深情回顧中國開啟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深刻總結40年來推進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積累的寶貴經驗,鄭重宣示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今天,2018年5月4日。1984年的這一天,青島正式成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站在這個歷史性節點,我們回首來路——汲取過往一次次奮鬥的經驗與智慧;我們眺望未來——用馳而不息的堅定信念,用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決心和勇氣,追逐新的夢想,書寫新的傳奇。
▲2018年5月4日 青島日報1版截圖
▲1984年5月4日,青島入列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
(一)
改革開放40年的生動實踐一再表明瞭一個樸素的真理,每一個卓越的城市,都是在一次次豪邁的出發中,不斷抵達一個又一個輝煌的彼岸。
對於青島而言,1984年5月4日成為沿海開放城市,向世界敞開懷抱、打開大門。這座城市之後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次創新,每一次進取,某種意義上都可以看作是它的內生力量。
因為,得風氣之先,率先的開放,打開的不只是青島的眼界,更為改革提供了“倒逼”的動力,曾經固化的邊界鬆動了,刻板的體制機制活潑了。一個“計劃”一切的體制,不斷向“市場”放開、讓渡權力。
▲40年來,青島一次次大膽突破,演繹了一曲“小青島”到“大青島”的華麗變奏。圖為航拍青島浮山灣。
開放是風,改革為浪。改革開放是時代大潮,但每個城市都有著自己的特質,都有著自己個性化的主題需要解答。某種程度上,正是這些個性化問題的解答能力,決定著競爭中城市的水準、居於的位次。
回溯青島改革開放的40年,我們可以大致梳理出一些關鍵的“青島課題”,它們大多從改革開放第一天起便已存在,許多相信在未來仍需要這座城市在新的維度上不斷求解。
構築“大青島”:對城市發展空間的突破,一直是青島關注的重點。不甘於殖民時代形成的沿膠州灣東岸佈局的狹小空間,為了突破帶狀城市的舊格局,改變“南宿北工”的佈局形態,這座城市一次次大膽突破,不斷拓展城市的發展空間。東進、西擴、北上,再到全域統籌,40年來,演繹了一曲“小青島”到“大青島”的華麗變奏。
探路發展方式轉型:改革開放之初,青島是以工業重鎮的形象出現在中國經濟的版圖上的。紡織領域“上、青、天”(上海、青島、天津)的經典表述,恰切地表達著這座城市的地位。後來在時代的演進中,紡織業不斷跌落,家電業異軍突起,在産業升級的浪潮中,這座城市不斷嘗試著推動發展方式從粗放向集約轉型,不斷地探路高品質發展,當下,新舊動能轉換戰略的快速推進,其矛頭所向,依然是發展方式。
求解“點高面低”:這是這座城市在企業成長層面的長久煩惱,所謂“點高面低”是指領軍企業發展水準較為領先,而整個産業中,企業發展水準普遍較低。這種巨大的反差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不斷優化,如今談起青島,人們除了説起海爾、海信、青啤、雙星,中車四方、特銳德、明月海藻、昌盛日電等新的面孔也已耳熟能詳。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即使到了現在,上市公司數量、民營大企業的數量這些衡量城市企業發展水準的“基本面”,青島也依然需要有更大的突破和創新。
▲1984年12月26日,海爾誕生。(資料圖)
調整“政府與市場”的邊界:這是改革開放的恒常主題,但是對於北方的、有著儒家傳統又有著較早開埠經歷的青島而言,卻有著它的特殊性。“官本位”的管理思維如何轉切實換為“店小二”的服務理念,如何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座城市正在努力。成效如何?往往最直觀地反映在經濟走勢的起落之間。
(二)
改革開放40年,在宏闊的時代主題之下,圍繞著這一個個更為具體的“青島課題”,這座城市一次次精彩作答,深刻改變著城市的面目,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讓青島成為了今天的青島。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這座城市以“創新+三個更加”為目標要求,一個由創新驅動,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時尚美麗、更加獨具魅力的青島,一個升級版的青島,以弄潮兒的姿態,正勇立於時代發展的潮頭。
這是一個創新驅動的青島。
創新在城市發展的引擎中,輸出的動力日益澎湃。受惠于全球化的浪潮,青島和許多城市一樣,也是靠引進技術、靠成本優勢、靠後發優勢,不斷拓展著市場的邊界和創新的家底。但是隨著發展水準的躍升、隨著技術新浪潮的出現,這座城市正悄然實現著創新能力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轉換。
在海洋領域,依託一批“國字號”創新平臺和科研院所,青島已成全球海洋科研重地;在高端製造領域,成功打通“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一創新鏈條的中車四方,已經成為中國製造的標誌性企業,正在研發的磁懸浮列車,則進一步放大著這種領先的創新優勢。更重要的是,憑藉對全球産業變革趨勢的準確研判,對國內城市競爭態勢的超前把握,以及對青島城市稟賦的深刻洞察,青島聚焦創新、創業,引導各行業各領域強化創新意識、增強創新本領、優化創新環境,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包括全市研發經費(R&D)、發明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授權量、技術合同交易額等在內的核心數據都被快速刷新。
▲青島海洋科學與國家實驗室。
這是一個更加富有活力的青島。
這份活力最生動的體現是人。一個城市的成長高度,不會由摩天大樓的高度標定,它取決於這座城市生活的豐富和價值觀的多元程度,取決於每一個人內心的豐盈程度。有人説,出生於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中國人,是過往40年改革開放最大的獲益族群,他們經歷了野蠻生長的財富大爆炸,當今中國的幾乎所有商業場景和價值觀模型,都來自他們的創造,並對社會階層的固化抱有極大的憂慮。但是,青島的圖景會消解這份擔憂。不用專門走進一個個孵化器,不用去特意參觀創業咖啡,人們不經意間就會與創新、創業、創客的故事劈面相遇,那些草根的創業者們淋漓的創新元氣和充沛的創業熱情,會讓你觸摸到這座城市活力充沛的密碼。
當然,經濟的活力更是舉足輕重。圍繞高品質發展,加速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這座城市的産業結構和産業能級都在根本性重塑。曾經的輕紡城市,後來的家電名城,如今在網際網路時代尋求新的競爭優勢。智慧生活、新能源、生物制藥、新材料等諸多前沿産業,都有著青島企業引領的身影。它們用積極進取的姿態,不斷拓展著城市的想像空間。一組數字的對比,也許最有説服力。與40年前相比,青島生産總值是當時的260多倍,每人平均生産總值是160多倍,財政收入是80多倍,工業總産值是300多倍,城鄉居民收入分別是130多倍、120多倍,存款餘額是則是2000多倍……
活力還來自於城市空間的有效支撐。改革開放40年,隨著城市空間的科學拓展,青島城市格局不斷優化。灣區都會的“大模樣”日益顯現。近年來,這座城市從産業配置、交通優化、管理細化等多個層級全面推進,堅持“全市一盤棋”,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佈局、産業佈局、功能佈局,實現資源、要素、産業、項目在空間上的合理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從而讓全域發展的“大青島”活力四射。
這是一個更加時尚美麗的青島。
▲1991年6月23日,首屆青島國際啤酒節開幕,歷時8天。(資料圖)
開放和時尚美麗永遠是相伴偕行。這座城市時尚美麗的氣質塑造,與城市開放的進程密不可分。不用提開埠之初,這座城市就憑第一個有汽車的城市、建設了中國第一條公路、生産出了中國第一台火車機車和第一瓶礦泉水、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帆船俱樂部、建設了亞洲第一個海洋館等多個中國第一,站在了時尚的最前沿;也不用回溯改革開放40年來,啤酒節,電影之都、帆船航海等這些城市全新的時尚元素,閃耀出的日益璀璨的光芒;只要在這座城市隨意的漫步,時尚美麗的氣息就會輕易將你熏染。整潔的街道、個性的建築、園林般匠心獨運的綠化,特別是晚上絢爛的“燈光秀”……青島的時尚美麗,直抵人心。
而這種氛圍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近年來青島獨特的“時尚+”的城市發展理念。以時尚為追求,把更多前沿的理念、先進的技術、多元的文化、開放的元素注入到城市生活中,創造更多新時代的時尚標誌,給城市帶來更多新活力、新氣象。僅從“時尚+科技”的維度觀察,青島深諳時尚和科技的高度相關性,將科技看作時尚的助推器、把時尚當成科技的風向標。正是在這一視角之下,無人駕駛、虛擬現實、人工智慧、智慧家居等既是科技也是時尚,通過科技的進步激發時尚的火花,使得青島的時尚步伐始終走在時代前沿。
這是一個更加獨具魅力的青島。
這份獨特魅力,受惠于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更依靠不同時代每一位建設者的悉心呵護。改革開放40年來,正是當初城市重心的果敢東移,巧妙平衡了“保護”與“發展”這道幾乎困擾所有城市的難題,隨後,在城市的有機拓展中,“山海城”和諧交融,“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風貌,都被當作城市最重要的符號被有機傳承和創造性轉化。
▲在改革開放之初,青島啤酒某種程度上就是青島的形象大使。圖為1993年7月15日,青啤股票上市。(資料圖)
這份魅力,還得益於青島一個個優秀的品牌,它們極其深入地參與了青島獨特形象的塑造。在改革開放之初,青島啤酒某種程度上就是青島的形象大使,它讓這座城市迅速與世界拉近距離。近年來,青島啤酒已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在發達國家、世界頂級都市,青島啤酒成為認識中國、了解青島的重要符號。青島啤酒的成長,其實就是品牌與城市發展相互成就的經典案例。海爾是另一個典型的例證。這個當年瀕臨破産的集體小廠,用不斷變革,不斷顛覆,從西方管理的追隨者,成長為網際網路時代世界管理新模式的輸出者。而30多年來,海爾這個品牌所蘊含的自以為非、敢於創新、勇闖無人區等這些品質,也在潛移默化中沉澱入城市的基因。
(三)
四十不惑。
改革開放40年,站在這個歷史性的節點,眺望未來。青島這座“以改革開放而興”的城市,惟有抱持“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勇氣和決心,惟有用一系列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舉措,才能在新時代,創造出新的輝煌、書寫新的業績。
今天的世界,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挑戰前所未有,逆全球化趨向不斷涌現。但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越要求我們在不畏浮雲遮望眼中把握歷史規律,善於在撥雲見日中認清世界大勢。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已經雄辯地指出,世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成為促進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這是中國基於發展需要做出的戰略抉擇,也是整個時代演進的大邏輯。
▲青島惟有用一系列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舉措,才能在新時代,創造出新的輝煌、書寫新的業績。圖為青島港。
具體到青島而言,城市的經濟發展正步入中高速增長的新週期,面對高品質發展的全新要求和新舊動能轉換國家綜合試驗區建設這一寶貴的機遇,青島要在百舸爭流、千帆競發般的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要在全省、全國、全球的坐標係中,贏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率先發展、走在前列……唯有立志“改革開放再出發”,堅持用改革開放的思路和辦法解決問題,才能贏得新優勢、掌握主動權。否則,機遇的窗口期就會稍縱即逝,城市固有優勢也會很快滑落,既有短板還可能進一步放大,稍不留神就會落伍掉隊。
改革開放再出發,青島要不忘初心,砥礪奮進。要始終保持改革開放初期那種敢為人先、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強化“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雖然我們身處的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甚至面對的發展問題,都與4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但40年來,那一次次從“0到1”的大膽突破,一次次敢為人先的銳意探索,依然是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在過去的40年中推動青島一次次向上躍升,在“再出發”的全新征程上,它依然是推動城市變革最需要的精神底色。
改革開放再出發,還需要有新的突破和超越、需要有新的思想解放,更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定力。“再出發”是在“深水區”裏行進,無底可觸、無石可摸,挑戰更大、困難更多,形勢也更為急迫。因為當下的青島,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循規蹈矩,不把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就無法尋獲新動力、無法邁上新臺階。“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改革開放之初振聾發聵的判斷,同樣適用於今天。
“改革開放40年,雖然我們已走過萬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斷跋山涉水。”
牢記總書記囑託,率先走在前列。站在這一歷史性的節點,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青島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踏上“再出發”的全新征程,開始更為壯闊的逐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