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件圓明園流散文物漢白玉螭頭“回家”[組圖]

發佈時間: 2018-06-13 07:38:09 | 來源: 中新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佳

 

6月12日,4件漢白玉螭頭由北京市海澱區清河街道辦事處啟程回歸圓明園。這4件螭頭是市民于2017年在北京清河一處工地發現的,後轉交至清河街道辦事處。近日,經圓明園鑒定,確定此4件石制構件為圓明園流散文物漢白玉螭頭。據悉,自圓明園流散文物徵集活動開展以來,園方共收回流散文物40余件。圖為回歸圓明園的漢白玉螭頭。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12日,有四件漢白玉螭頭重歸圓明園“大家庭”。據了解,這四件文物是海澱區清河市民杜澤寧于去年2月在拆遷工地上無意發現的,近日在被斷定是圓明園文物後,這些文物快速啟程“回家”,是圓明園流散文物民間回歸數量最多、回歸速度最快的一次。

       走入清河街道辦事處,如不往道路一邊的墻角仔細看,很難發現有四件漢白玉螭頭。這些螭頭俗稱為龍頭,長約90-100釐米,外形一致,個個都雙目圓睜,眉毛上擰,鼻尖高聳,嘴唇上卷,帶有不怒自威的霸氣。

       若不是市民杜澤寧的發現和堅守,這四件文物恐怕難以驗明真身,返回圓明園。杜澤寧是土生土長的清河人,今年66歲。“我是文物愛好者,去年2月28日,原是清河古鎮的地方拆遷,我猜想地下應該有文物,就遛彎過去看看。”杜澤寧説,他來到工地外面時,驚奇地發現挖掘機邊上有幾個石頭。隨後,他偷偷溜進工地,小心翼翼地清理石頭上面的灰土,慢慢的,一個龍頭形狀的漢白玉出現在他的眼前。“我當時推斷,這些龍頭用了材質高檔的漢白玉,不像是清河的文物。清河在很久以前是繁華的交易市場,因為離圓明園很近,不少圓明園流散的瓦瓦塊塊在這邊時有出現。”在觀察了一會兒後,杜澤寧初步斷定,這些龍頭來自圓明園。

       聽説工地還挖出了別的東西後,不使用手機的杜澤寧趕緊回家打電話給朋友楊亞榮,他們倆自去年在一起策劃、拍攝《尋找清河》地方紀錄片。可當兩人到了工地後,發現龍頭都不見了。“我們去的時候給清河街道打了電話,但到了現場後發現工人把龍頭藏起來了。”楊亞榮説,他反覆對工地的人説隱藏文物的後果,這才發現文物被工人們又埋在了土裏。後來,清河街道的保安到了,這些龍頭才得以倖存,被保存在清河街道辦事處。

       幾天前,有媒體對這件事進行了報道,圓明園注意到後,快速聯繫清河街道辦事處,並立即聯絡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研究館員劉衛東進行現場鑒定。劉衛東與園內所存文物資訊進行比對,最終確定四件石制構件為圓明園流散文物漢白玉螭頭。在不到一週時間內,圓明園管理處與清河街道辦事處迅速展開協商,最終決定圓明園將文物從街道辦事處“帶回家”。

       在昨天的文物搬運現場,兩位工人挑擔子,兩位工人用手托住龍頭兩邊,四人費了好大勁才將螭頭搬到車上,開啟“回家”之路。待螭頭到達圓明園後,將有專家對它們進行全身“體檢”,制定修復方案。“這些螭頭有一些小裂縫,如果不好好保護,時間久了容易出問題。”圓明園文物考古科科長陳輝説。(北京青年報 記者 李夢婷)

1   2   3   4   5   6   7   >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